郭玲
摘要:在中職教育中信息技術這一課程是實現信息技術教育最為基礎的部分。在本次的教育改革中,主要把全面培養和提升中職學生的信息素養這兩點作為中職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目標。在本文中主要是先了解中職學校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教學現狀,并且發現在這一學科中存在的弊端。之后對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研究對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一線的中職學校信息技術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中職信息技術 教學現狀 對策研究
一、信息技術課教學現狀及分析
(一)信息技術課教學現狀
在本次的教育改革中,為了更好的了解信息技術在中職的實際教學情況,作者以葫蘆島市縣區內的種種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一些現狀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中職學校信息技術教學實際課堂中存在的一下幾個主要問題:
1.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中職信息技術學科相對其它學科是新興學科,而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無明顯的變化,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即使有些教師運用任務驅動法,但課堂的主動權還是以教師為主,教師經常反應自己教得費勁,學生也沒學習興趣,課堂氛圍壓抑死板,對課堂所學內容知識接受不深,這樣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教師僅關注教學進度
在中職教育中,學校領導一方面為了爭奪生源,另一方面為了追求升學率,形成兩條腿走路,一部分學生中職畢業就就業,還有一部分學生將升入高職學校,這樣就造成了對信息技術課的不重視,并進行課時縮減。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由于時間緊,也就只能按照書本提綱攜領地講,這樣對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夠。教師由于對學生學情分析不夠,并且學生之間還存在個體差異,學習能力不同,這就導致了有些學生吃不飽還有些學生學不會的現象。最后學生就會對信息技術課失去學習興趣,進而影響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
3.教師教學評價缺乏針對性
在長期的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仍只注重知識傳授,忽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尤其是多數教師對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情況、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不習慣于用評價量規,而僅采用語言評價方式,導致教師教學評價模糊,缺乏針對性,這樣不利于學生對自己反思總結,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不利。
(二)影響信息技術課教學的原因分析
1.主觀原因
主要從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和學生之間分析其原因。
(1)教師方面
教師對這次教育改革下信息技術課的教材理解不夠透徹,這直接影響到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學生選擇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課教學又對中職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應具有更高的信息技術方面專業知識,還應具有組織管理和能具有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
(2)學生方面
中職學生本身對信息技術課重視程度不夠,主要是由于學生社會環境和個體自身差異等因素的影響,還有信息技術屬于中職學生必修的基礎學科,但學生及家長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不予以重視,學生對該課程存在偏見,造成有些學生不愛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學生個體差異導致信息技術基礎參差不齊,影響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
2.客觀原因
新教育改革中提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融入技術世界,培養學生適應社會,激發學生創造性。然而新形式下與之相應的信息技術有效的教學資源缺乏,影響到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再有就是學校的硬件設施配置落后,直接影響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正常實施。
二、信息技術課教學對策研究
在這次教育改革中強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為學生創建寬松的學習空間。然而,信息技術課教學現狀和這次教育改革教學理念之間存在一定差距,造成這種現象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筆者針對問題所在,提出了以下兩方面的解決對策。
(一)轉變教師觀念
在中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來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在新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新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講授教材知識,還包括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教師應熟讀教材,領悟教材的精神,
以便運用新教學理念靈活地進行教學設計。新教育改革中教材中安排的案例很大一部分貼近于學生的生活,這樣便會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同時也能感知到社會的信息發展,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當前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也使學生能夠雄稱與省會相適應的健康的價值觀和責任感。新教育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都成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不僅有利于老師教課和學生學習還能改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
最后,教師應認清自己的職責,勇于面對現實。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課堂上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應精讀教材,合理規劃教學設計。新教材的總培養教學目標是提升中職學生的信息技術職業素養。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課的重點應考慮教學活動能否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能力,能否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認清自己所負的責任,盡力做到從學生掌握知識內容,情感價值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把握教學內容,并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有效教學。
注重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課程整合,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在學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能力去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而長遠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的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去解決現實生活中各種問題。
教師教學教法靈活多樣充分調動課堂活力。與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課所學知識稍顯枯燥,很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所以,教師應注重學思結合,倡導運用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成紅.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0,(06).
[2]邵超群.關于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06).
[3]周瑾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及教學方式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3).
(作者單位:葫蘆島市第一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