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順蘭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從當前古詩詞教學現狀看,取得的教學成效并不理想,極大程度上影響語文教學質量以及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這就要求正確認識古詩詞教學的意義以及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的相關策略。本文將對語文古詩詞教學必要性、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 教學策略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是影響小學生文化涵養的關鍵所在,且與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相關。但值得注意的是,古詩詞教學在部分學校中仍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上,教學出發點完全停留在應試層面,難以達到古詩詞教學目標。因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古詩詞教學策略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語文古詩詞教學必要性分析
(一)傳統文化的弘揚
中國五千年歷史中,有極多可稱之為傳統文化的瑰寶,其中以古詩詞為代表,將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與民族精神承載下來。特別當前國際競爭環境下,評價一國綜合實力除靠經濟水平外,文化軟實力也極為重要,需在發展中不斷發揮自身優勢,進行傳統文化的弘揚。由此可見,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不僅可使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產生濃厚興趣,道德素質得到增強,文化修養提高,且在理解古典文化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進一步弘揚。
(二)審美能力的提高
古詩詞內容中,涵蓋極多優美、獨特意象,對幫助提升小學生審美能力可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具體剖析古詩詞中涵蓋的審美內容,主要體現在:第一,音韻美。大多詩歌中,都有音韻和諧、對仗工整等特征,以李白“靜夜思”為例,其中的“光”、“霜”、“月”、“鄉”便能表達這一特征,朗讀中有朗朗上口之感。第二,意境美。古詩詞中,大多詩人注重陶醉于山水田園景象中,從中獲取靈感并創作美好詩句,以“鳥鳴澗”為例,王維以幽靜、空靈的意境抒寫“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仿佛置身于其中,可體悟到不一樣的美。第三,內涵美。大多古詩詞中的詞句,所體現的并非局限于表面,字里行間都滲透一定內涵,如《贈汪倫》中,其中的詩句便以桃花潭水描述詩人與友人間的情義,內涵美因此得以表達出來。從這些音韻美、意境美以及內涵美中,便可發現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審美能力將會得到提升,藝術修養自然會得到提高。
(三)創新思維的培養
古詩詞不僅在語言上凝練,且表達的意境極為優美,小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想象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都可得以提高,其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相一致。以“望廬山瀑布”為例,李白在描繪廬山瀑布之景象中,主要采用夸張手法,如“疑是銀河落九天”,將瀑布無與倫比的美充分表現出來。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會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畫面,立體感與畫面感都會產生。同樣,古詩詞中也有其他較多詩詞句,學生學習中都會產生豐富的想象,對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可起到明顯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
(一)朗讀方式的應用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做到改變教師傳統角色,而學生居于課堂主體地位。這就要求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式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其中教學方式以朗讀方式為例,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選擇美感較強的詩句,引導學生采用吟誦方式重點朗讀,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為例,其出自王維的“山居秋暝”,詩詞錯采用的表達方式并不復雜,學生僅需有感情朗讀,便能對詩句中的美進行體悟,皎潔的月光從樹空隙中穿過,灑在小河上,山石中泉水淙淙流淌,秋雨后山間景象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再如“小兒垂釣”,其作者為胡令能,詩句中“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描述孩童水邊垂釣的景象,又因怕魚兒被路人嚇跑,不回答路人詢問,所展現的為孩童天性,并通過一系列動作如遙招手、側坐等,傳遞出詩詞的美感。對于這些詩句,教學過程中都可通過朗讀方式開展,可幫助學生了解詩詞內容的同時,提升想象力、創造力。
(二)情景畫面的引入
古詩詞內容本身便是對情景畫面的一種表達,因此教學活動中可通過構建古詩詞情境方式,使學生對詩詞畫面美有所體會。仍以“望廬山瀑布”為例,所展現的畫面便為香爐峰在陽光照射下,有紫色煙霧盤旋升起,此時廬山瀑布如同白色綢緞一般,在山川前方懸掛,順勢而下如同從銀河傾瀉到人間。詩中展現的畫面極美,但由于部分小學生學習能力較差且生活經驗不足,很可能無法想象其中的美,對此可利用圖片展示或視頻展示方式,在學生朗讀結束后且自我想象后進行展示,學生將更深刻感受到詩詞傳遞的美。再以“詠柳”為例,詩句中描繪的為春天的柳樹,由于大多學生對柳樹并不陌生,所以教師僅需適當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春柳圖,便能感受到畫面的美感。
(三)作者情感的剖析
作為作者情感寄托,大多古詩詞都作者情感流露,以“七步詩”為例,曹植在傳遞親兄弟情感中直接采用豆子、豆莖進行比喻,也描述出作者當時的為難出境,更不愿看到骨肉間的殘殺。教師在講授該類詩詞中,應引導學生認真剖析作者傳遞的情感,既能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更容易記住詩詞。又如“詠石灰”,該詩中所表達的是慷概激昂情懷,采用借物言志方法,作者以石灰表達自身曲折的仕途生活以及遇困難不屈服的精神,教師講解中,學生對作者愛國情懷、英雄獻身精神體悟極為深刻。
(四)詩詞哲理的賞析
名言警句一直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古詩詞中所涵蓋的名言警句極多,都蘊含豐富哲理,如抒情、言志、詠物等。以“泊船瓜洲”為例,王安石以七言絕句詩描述自身的情感,借助景象表明自身既渴望仕途又思念家鄉的心情,一語雙關,暗示登上政治舞臺后期望推行新政策。另外,也有其他較多詩句都會借助景象展現一定的人生哲理,教師應幫助學生挖掘其中哲理,更有助于語文教學育人目標的實現。
三、結語
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實際開展教學中,應正確認識古詩詞教學的必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如朗讀方式、哲理分析、作者情感推敲以及情景畫面的引入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以及教學質量的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
[2]劉衛成.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方式之拙見[J].新課程(小學),2016,(03).
[3]吳蘭波.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新思路[J].作文教學研究,2016,(01).
[4]張雪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方法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6).
(作者單位:重慶市綦江區文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