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利+呂宇基+黎品健+梁杏+區勇堅+莫昆明



【摘要】目的 探討原發性干燥綜合征(pSS)患者體內維生素D3水平與其免疫功能的相關性。方法 36例pSS患者(pSS組)依據SS疾病活動度評分系統(SSDAI)積分對患者進行篩查, 活動期(SSDAI積分≥5分)與穩定期(SSDAI積分<5分)各18例, 38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分別采集外周血, 將單個核細胞實施分離, 另對CD27+記憶性B細胞及CD27high漿細胞所占比重進行檢測;采集血清且對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10(IL-10)、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1, 25-二羥基維生素D3[1, 25(OH)2D3]的含量進行檢測。結果 pSS組血清中1, 25(OH)2D3含量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SS活動期患者血清中1, 25(OH)2D3含量低于穩定期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SS組血清當中CD27+記憶性B細胞含量及外周血CD27high漿細胞含量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1、15.14, P<0.05)。pSS組血清中TNF-α、IL-17及IL-6含量高于對照組, IL-10含量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40、13.36、14.57、15.21, P<0.05)。pSS活動期患者血清當中的CD27+記憶性B細胞含量及外周血CD27high漿細胞含量均低于穩定期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活動期患者血清中TNF-α、IL-17及IL-6含量均高于穩定期患者, IL-10含量低于穩定期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D27+記憶性B細胞、IL-10、CD27high細胞含量與1, 25(OH)2D3含量呈現明顯正相關(P<0.05);1, 25(OH)2D3含量與TNF-α、IL-17及IL-6呈現顯著負相關。結論 維生素D3水平異常降低, 不僅相關于pSS發病, 而且與免疫功能之間存在緊密關聯。
【關鍵詞】 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維生素D3;免疫功能
維生素D3作為一種具有脂溶性的維生素, 利用體內代謝作用可形成1, 25(OH)2D3, 此物質帶有明顯生物學活性, 除了能夠參與到鈣磷代謝調節之外, 在調節免疫功能方面同樣有所參與[1-3]。本文分析了pSS患者體內維生素D3水平, 另對其與免疫功能之間所存在的相關性開展深入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36例pSS患者為pSS組, 選取患者均與pSS相關診斷標準相符, 排除結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史, 另將抗乙酞膽堿使用史、頭面部接受過放療及肝腎肺功能不全者予以排除[4]。pSS組患者依據SSDAI積分對患者進行篩查, 活動期(SSDAI積分≥5分)與穩定期(SSDAI積分<5分)各18例, 另選取同期38例來院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方法 本研究選用Amresco公司產的淋巴細胞分離液;另選取Sigma公司生產的CD27、CD19抗體;TSZ公司生產的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選用Thermo公司生產的流式細胞儀。于清晨空腹下, 對三組的外周靜脈血進行采集, 抗凝血操作, 將淋巴細胞分離液加入, 且實施離心操作, 獲取單個核細胞。運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對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實施重懸后, 將其分類后分別裝在提前準備好的流式細胞管中, 于4℃下加入各種有熒光標記的抗體, 然后于避光環境中實施孵育, 時間控制在30 min, PBS洗滌, 并實施離心操作(2遍), 最后加入固定液200 μl, 混勻后運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27+記憶性B細胞比重, 另對CD27high曲漿細胞所占比重進行檢測。
1. 3 血清標本采集與指標檢測 于空腹狀態下, 先進行外周靜脈血相應采集, 對其實施離心操作, 從中獲取優質血清;檢測時運用IL-17、IL-6、TNF-α及1, 25(OH)2D3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 就其在血清中的含量進行檢測, 全部操作均依據試劑盒說明書完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相關性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血清1, 25(OH)2D3含量比較 pSS組血清中1, 25(OH)2D3含量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SS活動期患者血清中1, 25(OH)2D3含量低于穩定期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 圖2。
2. 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pSS組血清當中CD27+記憶性B細胞含量及外周血CD27high漿細胞含量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1、15.14, P<0.05)。pSS組血清中TNF-α、IL-17及IL-6含量高于對照組, IL-10含量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40、13.36、14.57、15.21, P<0.05)。見表2。
2. 3 pSS組患者穩定期和活動期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pSS活動期患者血清當中的CD27+記憶性B細胞含量及外周血CD27high漿細胞含量均低于穩定期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活動期患者血清中TNF-α、IL-17及IL-6含量均高于穩定期患者, IL-10含量低于穩定期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免疫功能指標與1, 25(OH)2D3相關性 CD27+記憶性B細胞、IL-10、CD27high細胞含量與1, 25(OH)2D3含量呈現明顯正相關(r=3.76, P<0.05);1, 25(OH)2D3含量與TNF-α、IL-17及IL-6呈現顯著負相關(r=4.91, P<0.05)。
3 討論
pSS作為一種能夠累及到全身多系統的免疫性病癥, 其中受累常見的靶器官為淚腺與唾液腺, 在腺體當中的單核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及T淋巴細胞等各種免疫細胞浸潤, 介導腺體功能出現免疫性損傷, 還伴發有眼干及口干等多種臨床病癥CD27high[5-7]。通過本次研究可知, CD27+記憶性B細胞、IL-10、細胞含量與1, 25(OH)2D3含量呈現明顯正相關(P<0.05), 1, 25(OH)2D3含量與TNF-α、IL-17及IL-6呈現顯著負相關(P<0.05)。
于受累靶腺體內, 其中T淋巴細胞及B淋巴細胞浸潤為誘發pSS的基礎病理。對于B淋巴細胞, 其可形成免疫性抗體, 還能夠介導靶腺體, 使其功能出現損傷狀況, 對于CD27high漿細胞、CD27+記憶性B細胞, 其能夠不斷浸潤、遷移至靶腺體, 使外周血中相應細胞的含量出現持續性降低。對于T淋巴細胞所具有的活化作用以及局部浸潤, 可形成諸多細胞因子, 不僅能夠造成靶腺體功能的損傷, 而且還會在機體相應炎癥反應中有所參與。TNF-a、IL-6以及IL-17是一種具有促炎作用的細胞因子, 由免疫細胞合成與分泌而產生, IL-10其實質為一種細胞因子, 存在有對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活化的T細胞浸潤于靶腺體內, 會導致上述細胞因子的含量出現變化。通過對外周血中免疫細胞以及血清中細胞因子相應含量進行檢測與分析得知:pSS組血清當中CD27+記憶性B細胞含量及外周血CD27high漿細胞含量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1、15.14, P<0.05)。pSS組血清中TNF-α、IL-17及IL-6含量高于對照組, IL-10含量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40、13.36、14.57、15.21, P<0.05)。pSS活動期患者血清當中的CD27+記憶性B細胞含量及外周血CD27high漿細胞含量均低于穩定期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活動期患者血清中TNF-α、IL-17及IL-6含量均高于穩定期患者, IL-10含量低于穩定期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維生素D3水平異常降低, 不僅相關于pSS發病, 而且與免疫功能之間存在緊密關聯。
參考文獻
[1] 孫懿, 韓志君, 黃元蘭, 等. 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患者外周血中IL-27水平降低及其意義. 現代免疫學, 2012(2):126-130.
[2] 李鞠, 唐鳳英, 王蓮, 等. 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患者血清脂質水平的臨床研究. 中華全科醫學, 2016, 14(4):524-526.
[3] 孔菲菲. 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患者血漿中維生素D3水平及與B細胞亞群的關系. 安徽醫科大學, 2014.
[4] 孫文聞. 絕經后女性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性激素水平與白細胞介素-6的相關性研究. 天津醫科大學, 2004.
[5] 劉冬梅, 崔華東, 薛紅霞, 等. IL-6的測定及其與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醫學工程, 2012(3):37.
[6] 張東霞, 趙龍鳳. 脂多糖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在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分布及其相關性研究.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09, 9(9):826-828.
[7] 劉莉瓊. 一氧化碳中毒后遲發性腦病與血清和腦脊液中IL-4、IL-10、TGF-β1及IFN-γ相關性研究. 南昌大學醫學院, 2013.
[收稿日期: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