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玲+謝丹+胡陶+柴玲+楊汝文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清肌鈣蛋白及腦鈉肽檢測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及合并心力衰竭(心衰)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43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為觀察組, 其中19例非ST段抬高型ACS合并慢性心衰為觀察組1, 24例非ST段抬高型ACS非慢性心衰為觀察組2;同期5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 分析患者血清肌鈣蛋白(cTn)、腦鈉肽(BNP)及心肌酶的檢測結果。結果 觀察組肌酸激酶(CK)、cTn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HD)、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α-羥基丁酸脫氫酶(HBDH)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2 BNP為(961.0±171.8)pg/ml高于觀察組1 的(79.0±19.8)p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BNP高于對照組的(39.0±10.2)p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Tn及CK-MB對非ST段抬高型ACS有較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BNP對診斷ACS合并慢性心衰有意義,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血清肌鈣蛋白;腦鈉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慢性心力衰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30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指冠心病中急性發病的臨床類型, 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 UA), 后兩者又合稱為非ST段抬高型ACS[1-3]。本文對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及健康體檢者進行血清cTn、BNP及心肌酶檢測分析, 為臨床早期診斷非ST段抬高型ACS提供科學依據, 利于早期治療?,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急診及住院的43例符合非ST段抬高型ACS診斷標準[1, 2]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5例, 女18例;平均年齡55歲。觀察組中19例非ST段抬高型ACS合并慢性心衰(慢性心衰診斷標準[2])為觀察組1, 24例非ST段抬高型ACS非慢性心衰為觀察組2。50例同期本院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30例, 女20例, 平均年齡52歲。
1. 2 方法
1. 2. 1 樣本采集及處理 采所選患者晨起空腹非抗凝靜脈血及肝素鈉抗凝靜脈血各2 ml, 血樣采集后進行離心, 分離血清待檢測。
1. 2. 2 檢測項目及儀器
1. 2. 2. 1 心肌酶檢測 應用日本OLYMPUS 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檢測心肌酶譜。試劑為配套的生化試劑
1. 2. 2. 2 cTn、CK-MB定量檢測 應用美國貝克曼DX800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 原裝進口試劑。
1. 2. 2. 3 BNP檢測 應用德國SIEMENS-CP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 原裝進口試劑, BNP參考值 <100 pg/ml。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觀察組與對照組心肌酶及cTn比較 觀察組患者CK為(326.2±21.1)U/L, CK-MB為(21.3±3.4)μg/L, LDH為(342.5±
21.5)U/L, AST為(228.1±21.2)U/L, HBDH為(375.6±49.4)U/L, cTn為(0.44±0.08)ng/L高于對照組的(60.0±10.2)U/L、(1.4±0.1)μg/L、
(115.2±15.4)U/L、(21.2±9.8)U/L、(182.8±26.6)U/L、(0.03± 0.01)ng/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觀察組內BNP檢測結果比較 觀察組2BNP為(961.0±
171.8)pg/ml, 高于觀察組1 的(79.0±19.8)p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BNP高于對照組的(39.0±10.2)p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 1 心肌酶譜 心肌損傷相關的酶合稱為心肌酶譜, 其中CK-MB在cTnI出現之前一直是心肌損傷診斷的“金標準”, 目前用基于蛋白檢測的CK-MB質量法或無cTnI檢測時仍是有診斷意義的[4-6];本組資料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心肌酶譜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2 cTn 目前cTn是特異最強、診斷價值最高、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心肌損傷標志物, 也是2012年最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診斷標準中推薦的心肌損傷標志物[7-9], 是心肌損傷的“金標準”;本組資料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cTn檢測值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cTn是特異性較高的心肌標志物。
3. 3 心力衰竭的有效標志物 BNP是利鈉肽(natriuretic peptide, NP)家族的成員之一。正常情況下, BNP的分泌受到心室壁壓力的負反饋影響保持在低濃度的狀態;在心衰時負反饋被打破, 血清BNP增高, 且其增高的程度與與心衰的程度呈正比但血容量增加, 因此目前認為BNP是心力衰竭的有效標志物, 但不能作為確診的獨立證據[10-13]。本組經過對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及對照組進行BNP監測, 其檢測結果顯示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合并慢性心衰的19例明顯高于未合并心衰者及對照組, 觀察組BNP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清BNP檢測對心力衰竭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澋珠, 林果為, 王吉耀.實用內科學.第1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1478-1482.
[2] 陸再英, 鐘南山.內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284-291.
[3] 周理存. 158例ACS患者肌鈣蛋白及腦鈉肽的變化. 云南醫藥, 2015(4):403-405.
[4] 程致, 譚明燈, 姜剩勇, 等.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肌鈣蛋白Ⅰ水平對危險分層的評估.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2010, 19(1):31-32.
[5] 陳容梅, 陳琬瓊, 黎志明, 等. 血漿腦鈉肽、肌鈣蛋白T水平在急性冠脈綜合征危險分層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醫藥科學, 2015(12):127-129.
[6] 喻垚, 郭變琴, 羅光麗, 等. 心肌損傷相關蛋白聯合檢測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診斷價值.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3):325-327.
[7] 李軍, 馬科, 曹秀麗, 等. 血清腦鈉肽、心肌肌鈣蛋白及心肌酶譜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檢測價值. 國際老年醫學雜志, 2016, 37(4):159-162.
[8] 王剛, 唐振旺, 劉廠輝, 等. 肌鈣蛋白T和腦鈉肽水平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及預后的臨床意義. 中南醫學科學雜志, 2012, 40(2):168-170.
[9] 韋信暖. 高敏心肌肌鈣蛋白Ⅰ陽性患者的疾病譜特征分析. 福建醫科大學, 2015.
[10] 吳素銘, 張立春, 張馨, 等. 腦利鈉肽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臨床意義分析.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5(8):1336-1337.
[11] 王云杰. 3種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聯合檢測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診斷價值. 中國基層醫藥, 2016, 23(14):2209-2212.
[12] 黃玉成.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鈣蛋白T、心肌酶和BNP變化提示意義.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6, 3(38):7537.
[13] 張亮, 吳振安, 付慧哲. 腦鈉肽和血清肌鈣蛋白Ⅰ聯合檢測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6, 44(1):94-96.
[收稿日期: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