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典穎
【摘要】 目的 對手指中節指背皮瓣修復末節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研究。方法 30例手指末節軟組織缺損患者開展手指中節指背皮瓣修復, 術后采取抗感染、營養支持等全身治療, 對患者手指創面愈合情況進行觀察研究。結果 30例患者術后皮瓣均成活, 其中3例患者由于皮瓣張力過大, 遠端引發局灶性壞死, 經局部用藥治療后Ⅰ期愈合。經對全部患者進行6~12個月的隨訪, 平均隨訪時長(10.1±1.4)個月, 手部功能均得以良好恢復, 皮瓣顏色紅潤, 質地正常, 外形滿意。結論 手指中節指背皮瓣應用于修復末節軟組織缺損臨床效率滿意, 具備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手指中節指背皮瓣;末節軟組織缺損;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33
手指外傷是手外科臨床十分多見的一種損傷, 包括有手指皮膚缺損、骨質外露以及肌腱外露等, 臨床針對手指外傷多采用手術治療[1]。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手指末節軟組織缺損患者, 應用手指中節指背皮瓣開展修復, 收獲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下述開展系統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手指末節軟組織缺損患者, 其中, 男19例, 女11例;年齡最小17歲, 最大57歲, 平均年齡(38.7±7.3)歲。致傷原因:石片砸傷13例, 切割傷9例, 電鋸傷5例, 皮帶絞軋傷3例;損傷類型:手指末節指背缺損11例, 指腹缺損10例,
甲床缺損9例。軟組織缺損面積:1.0 cm×2.0 cm~1.5 cm×
3.0 cm, 30例均系急診手術。
1. 2 方法
1. 2. 1 創面處理 對患者開展臂叢麻醉, 待麻醉起效進行清創止血;選取咬骨鉗把骨外露患者高出皮瓣的相應指骨予以去除, 再選取骨挫將斷骨端磨平, 確保其光滑圓鈍, 從而防止指骨太尖對皮瓣造成損傷。針對甲床損傷患者應當結合患者損傷實際情況, 確定保留殘甲與否, 對于保留殘甲的患者應予以有效針對處理, 防止術后引發甲溝炎或者殘甲包埋;開展徹底清創止血, 并對缺損面積開展有效測量。
1. 2. 2 皮瓣移植 結合手指末節軟組織缺損情況制定合理的供皮區。皮瓣設計近端可延長到近側指間關節背部皮膚皺褶, 遠端應當在遠側指間關節背側皮膚皺褶以內, 皮瓣兩側正對手指兩側正中線, 皮瓣設計務必要確保皮瓣對指固有動脈進行全面包含。
對指背皮膚、甲床缺損開展修復過程中, 不需要對指固有動脈進行游離, 將缺損創面近側緣視作皮瓣遠端, 結合缺損面積切取皮瓣, 以伸肌腱腱周組織淺層作為分離平面, 對腱周組織予以保留, 皮瓣蒂部不受所處側方限制, 經對皮瓣進行相應旋轉后, 蓋住創面, 供區創面游離全厚皮片覆蓋。倘若甲床缺損應當將甲根拔除, 從而防止引發后期殘甲痛。
對指腹軟組織開展修復過程中, 則應當對一側固有動脈進行游離, 將患指一側指固有神經血管束視作蒂, 從患指遠端朝其側方、背側開展皮瓣設計工作, 可依據創面形狀進行皮瓣竊取, 指固有動脈與皮瓣長軸相互夾角控制在45~90°。皮瓣蒂部設計成弧形, 便于旋轉, 并對長度在1 cm左右的指固有神經血管束進行包含。針對皮瓣大多處在指背側情況, 盡可能朝遠端設計, 順著皮瓣邊緣從遠到近對皮瓣進行切取, 以腱周組織淺層作為分離平面。于皮瓣近端再行側正中切口, 在背側對指固有神經背支進行相應游離后將其切斷。朝近端游離指固有神經血管束到近指間關節指總動脈部位, 倘若難以對皮瓣進行有效延伸, 則可選擇解剖到掌淺弓部位。皮瓣形成完畢, 將皮瓣推進1.0 ~1.5 cm, 經對皮瓣進行相應旋轉后, 蓋住創面。于顯微鏡下對皮瓣內指固有神經背側支遠端、創面內指固有神經殘端開展縫合。
1. 3 觀察指標 對患者接受手指中節指背皮瓣修復后的手指創面愈合情況進行觀察研究。
2 結果
本次研究30例患者術后皮瓣均成活, 其中3例患者由于皮瓣張力過大, 遠端引發局灶性壞死, 經局部用藥治療后I期愈合。經對全部患者進行6~12個月的隨訪, 平均隨訪時間(10.1±1.4)個月, 手部功能均得以良好恢復, 皮瓣顏色紅潤, 質地正常, 外形滿意。
3 討論
臨床針對手指末節軟組織缺損多采用手術治療, 且手術方式多種多樣, 包括有V-Y推進皮瓣、掌側推進皮瓣等, 然而推進距離受到一定限制, 僅適用于<1.5 cm長度的指腹缺損[2-6]。倘若選取鄰指皮瓣修復則要開展二次手術, 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要損失一條指動脈, 且極易引發不良的靜脈回流障礙[7-10]。因而, 對手指末節軟組織缺損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修復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手指中節指背皮瓣應用于修復末節軟組織缺損, 可適用于多種不同類型的軟組織缺損, 如指腹缺損、指背缺損以及指側方缺損等, 皮瓣面積可實現2.0 cm×3.0 cm, 該項術式優點在于:①操作便捷, 推廣難度小;②僅以患指作為供區, 不會對其他健指造成累及;③血運良好, 指動脈沿途朝掌背側發出大量細小分支, 可對血供提供切實保障[11-13];④指腹功能恢復佳。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在對手指中節指背皮瓣開展設計過程中, 應當選取指腹缺損相對少, 血管神經束保存相對完備的一側開展蒂部設計, 這樣可將皮瓣設計于靠近遠端, 進而為皮瓣推進、旋轉提供便利[14-1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30例患者術后皮瓣均成活, 其中3例患者由于皮瓣張力過大, 遠端引發局灶性壞死, 經局部用藥治療后I期愈合。經對全部患者進行6~12個月的隨訪, 平均隨訪時長(10.1±1.4)個月, 手部功能均得以良好恢復, 皮瓣顏色紅潤, 質地正常, 外形滿意。本次研究與劉飛等[4] 、吳日強[5]報道的結合大致相符。
綜上所述, 手指中節指背皮瓣應用于修復末節軟組織缺損臨床效率滿意, 操作便捷, 手指外形、功能恢復良好, 具備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戴強, 顧黎明, 王文, 等.指固有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指末節皮膚軟組織缺損的療效觀察.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18(16):88-89.
[2] 廖勝, 張忠榮.拇指尺背側筋膜皮瓣修復手指末節軟組織缺損.中華手外科雜志, 2016, 32(4):317-318.
[3] 廖梓杰, 劉日新, 張鴻生.指背筋膜蒂皮瓣在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33):72-73.
[4] 劉飛, 陳偉明, 黃彬, 等. 應用指背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30例.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5, 38(3):302-304.
[5] 吳日強.指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復手指末節組織缺損的臨床療效.中國燒傷創瘍雜志, 2015, 27(4):260-262.
[6] Kim KS, Yoo SI, Kim DY, et al. Fingertip reconstruction using a volar flap based on the transverse palmar branch of the digital artery.Ann Plast Surg, 2001, 47(3):263-268.
[7] 王凌峰, 王宏, 史二栓, 等. 指背逆行皮瓣修復手指遠端軟組織缺損的應用研究.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08, 2(1): 31-34.
[8] 李巍, 郄冬梅, 楊秀英. 鄰指皮瓣修復手指末節指腹軟組織缺損伴骨外露的臨床分析. 黑龍江醫學, 2011, 35(3):210-212.
[9] 楊濤, 王利, 陳傳煌, 等. 指動脈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指末節皮膚軟組織缺損.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1(7):894-895.
[10] 王曉輝, 蘇江波, 王曉峰, 等. 指固有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指末節軟組織缺損創面的臨床應用. 基層醫學論壇, 2013, 17(14):1781-1782.
[11] 侯海鑫. 手指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皮瓣修復的臨床研究. 吉林大學, 2015.
[12] 盧燁鋒. 指動脈背側支島狀皮瓣在修復手指末節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 大家健康旬刊, 2015, 9(10):114-115.
[13] 喬悾, 汪劍威, 武志剛, 等. 指動脈中節背側穿支皮瓣修復手指 皮膚軟組織缺損.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16, 30(4):388-391.
[14] 石盛生, 費紅良, 董根榮. 同指中節指背筋膜皮瓣修復末節軟組織缺損. 浙江創傷外科, 2012, 17(1):71-72.
[15] 王博, 楊英才, 朱勇, 等. 拇指指背筋膜皮瓣修復拇指末節軟組織缺損. 實用醫技雜志, 2014(4):414-415.
[16] 陶忠生, 馮亞高, 魏斌, 等. 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09, 23(4):254.
[收稿日期: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