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娟+楊佳

【摘要】 目的 對神經內科頭暈患者的病因進行臨床分析。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隨機對本院神經內科收治就診的主要以頭部眩暈為主要病癥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評價, 進而找出患者頭暈的病因構成情況。結果 100例頭暈患者中, 前庭中樞性眩暈13例, 占比13.0%;系統疾病相關性頭暈23例, 占比23.0%;前庭周圍性眩暈52例, 占比52.0%;精神心理障礙型頭暈9例, 占比9.0%;藥物不良反應及其他診斷不明3例, 占比3.0%。本次52例前庭周圍性眩暈患者中, 美尼爾氏病10例(19.23%), 其中男4例, 女6例;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42例(80.77%), 其中男3例, 女39例。結論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目前神經內科門診中頭暈患者最為常見的病因, 應在臨床中增強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及前庭性眩暈的重視。
【關鍵詞】 神經內科;頭暈;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39
頭暈是神經系統中最為常見的癥狀, 在就診者中主要是以頭暈為主的在臨床門診中占主要部分[1-5]。因由神經系統所導致的頭暈在生理病理以及解剖方面都較為復雜, 患者誘發該病的因素較多, 該病的發病機制目前也尚未完全明確。在臨床中常常因醫患之間缺乏溝通及認識方面的不平衡造成對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時有效的做出診斷治療。本次研究總結了本醫院神經內科頭暈患者的臨床資料, 并對所有患者的病情資料進行了總結與分析, 旨在探究神經內科頭暈患者的病因,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隨機對本院2015年1~9月神經內科收治就診的主要以頭部眩暈為主要病癥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評價, 并對其進行隨訪觀察。患者年齡21~84歲, 平均年齡(62.32±12.39)歲;
其中男55例, 平均年齡(58.77±11.69)歲;女45例, 平均年齡(67.73±14.13)歲。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2例(12.0%), 高中23例(23.0%), 初中34例(34.0%), 小學13例(13.0%), 未受過教育的18例(18.0%)。
1. 2 方法
1. 2. 1 病例的收集 用頭暈患者調查表對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病程、誘因、伴隨癥狀及患者的其他既往診斷與緩解方式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記錄與統計。
1. 2. 2 頭暈檢查 對所有患者做眼位及平滑跟蹤掃視檢查, 進行甩頭實驗與前庭眼反射抑制檢測, 變位及直線加減速誘發實驗等實驗對患者進行眩暈床旁檢查。一般采用電測聽與前庭自旋轉實驗對患者的前庭功能障礙進行輔助性檢查。若有后循環缺血伴隨頭暈的患者行經顱多普勒與核磁共振成像檢查;若患者的情緒過于焦慮可采用癥狀自評表及漢密爾頓抑郁表與漢密爾頓焦慮表進行進一步的明確診斷。
1. 3 診斷標準 借鑒國內外不同分類標準可將頭暈細分為以下幾類:①前庭中樞性眩暈:臨床表現很少, 僅伴隨眩暈及頭暈為唯一的表現, 患者幾乎都伴隨有其他神經系統的癥狀及體征, 包括腦干、多發性硬化、偏頭痛性眩暈及小腦感染等。②系統疾病相關性頭暈:該病癥除了患者出現頭暈癥狀外還伴隨有患者的心功能不全、低血容量、高血壓、糖尿病、發熱、貧血等癥狀。③前庭周圍性眩暈:該病癥的病變部位于腦干神經核以下, 引發該病的主因為患者耳部疾病, 患者除有時伴有聽力障礙之外無其他相關神經系統損害癥狀和其他耳源性頭暈。④精神心理障礙型頭暈:該病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礙, 患者的神經系統和其他檢查均為正常, 此病一般發病時間較長患者表現持續性頭暈, 身體平衡感下降。⑤藥物不良反應及其他:臨床中患者所服用藥物的不良反應為頭暈、眩暈等癥狀, 并且患者的癥狀出現時間與患者的用藥時間呈現一定的關系;如未能確診, 行進一步追蹤以明確診斷, 分析原因。
2 結果
100例頭暈患者中, 前庭中樞性眩暈13例, 占比13.0%;系統疾病相關性頭暈23例, 占比23.0%;前庭周圍性眩暈52例, 占比52.0%;精神心理障礙型頭暈9例, 占比9.0%;藥物不良反應及其他診斷不明3例, 占比3.0%。見表1。本次52例前庭周圍性眩暈患者中, 美尼爾氏病10例(19.23%), 其中男4例, 女6例;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42例(80.77%), 其中男3例, 女39例。見表2。
3 討論
頭暈是一種運動幻覺, 由自身神經系統紊亂而患者自身產生擺動感及旋轉現象以及自身出現不穩的狀態[3, 6-9]。在臨床中患者產生頭暈的具體發病機制還尚未明確, 產生頭暈主要的功能基礎是各病病因引起的周圍前庭及中樞前庭系統發生功能性障礙導致[10-13]。頭暈一般為非特異性的主觀癥狀, 患者主要為感覺失衡、行走不穩、頭重腳輕等癥狀最為明顯[5]。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發現, 患者除表現前庭周圍性眩暈及前庭中樞性眩暈等癥狀外, 還表現為外界情況的不正確感知即注意環境中的負面細節從而出現一些扭曲的認知及對自身能力的過分看輕而產生的負面情緒等[14-1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100例頭暈患者中, 前庭中樞性眩暈13例, 占比13.0%;系統疾病相關性頭暈23例, 占比23.0%;前庭周圍性眩暈52例, 占比52.0%;精神心理障礙型頭暈9例, 占比9.0%;藥物不良反應及其他診斷不明3例, 占比3.0%。本次52例前庭周圍性眩暈患者中, 美尼爾氏病10例(19.23%), 其中男4例, 女6例;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42例(80.77%), 其中男3例, 女39例。表明頭暈患者中前庭周圍性眩暈的病因構成遠大于其他病因, 其中前庭周圍性眩暈中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為主。一般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病因多半是由于半規管受到刺激所導致, 起因是由于有游離的耳石在重力的影響下于內淋巴管道中移動。
總之,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目前神經內科門診中頭暈患者最為常見的病因, 應在臨床中增強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及前庭性眩暈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王心慧. 神經內科門診頭暈患者310例病因分析. 吉林大學, 2015.
[2] 陳豐, 宋歌, 程冬梅, 等. 神經內科門診519例眩暈/頭暈患者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35):52-55.
[3] Baloh RW. Dizziness: neurological emergencies. Neurologic Clinics, 1998, 16(2):305-321.
[4] Cheung CS, Mak PS, Manley KV, et al. Predictors of important neurological causes of dizziness among patients presenting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2010, 27(7):517-521.
[5] De TM, Saiz-Díaz RA, Pérez-Martínez DA, et al. Guidelines for headaches and dizziness for general physicians: analysis of their impact on visit frequency to outpatient neurological ambulatory services. Neurología, 1999, 14(3):102.
[6] 趙景燕. 對神經內科門診110例頭暈患者的病因進行探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52):16.
[7] Evans JG. Transient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nd Risk of Stroke in an Elderly English Population: The Different Significance of Vertigo, and Non-rotatory Dizziness. Age and Ageing, 1990, 19(1):43-49.
[8] 高丹. 神經內科門診頭暈患者病因分析. 中國民康醫學, 2016, 28(3):90-91.
[9] 劉順利. 神經內科門診頭暈患者50例病因分析. 現代養生月刊, 2016(9):125.
[10] 樊麗華, 王登嶺. 神經內科100例頭暈患者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28):3-5.
[11] 邱峰, 戚曉昆. 605例神經內科門診頭暈患者的病因分析.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2, 11(3):180-182.
[12] 鞏忠, 鄭典剛, 蔣初明, 等. 神經內科門診主訴頭暈患者病因分析.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5(3):409-410.
[13] 趙永, 付煒, 惠娟, 等. 神經內科眩暈/頭暈專病門診患者的病因分析. 醫學臨床研究, 2016, 33(5):849-852.
[14] 季偉華, 鄒靜, 李穎, 等. 3270例門診頭暈患者的病因分析. 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 2009, 6(1):9-12.
[15] 趙晶, 付蓉, 李昌, 等. 神經內科老年眩暈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療.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6, 3(29):5805-5806.
[16] 莫修鳳. 神經內科560例住院眩暈患者臨床特征分析與研究. 吉林大學, 2016.
[17] 馮云萍. 80例門診頭暈患者的病因探討. 中外醫學研究, 2015(6):137-138.
[收稿日期: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