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泳欽
摘 要: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基于“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輔以具有知識和思想型內容的文本,使學生提高英語技能并增加西方文化知識含量,利用大數據時代的英語寫作自動評改系統進行在線英語寫作輸出,激發英語學習的審辯式思維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知識-思想型教學;英語寫作自動評改系統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9-0084-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utput-Driven Input-Enabled Hypothesis", "Knowledge-Thinking type teaching mode" supplements the text with the content of knowledge and idea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is teaching mode improves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skills and increases their knowledge of western culture. In the era of big data, to output through English writing automatic correction system could help to stimul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consciousness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Keywords: Output-Driven Input-Enabled Hypothesis; Knowledge-Thinking type teaching mode; english writing automatic correction system
大數據時代,不再依賴經驗和直覺對事件作出判斷,可分析的數據規模不斷擴大。運用高性能的數字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更容易掌握大體的發展方向,找出事物的相關關系,提高宏觀層面的洞察力,大數據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要培養知識豐富、本領過硬,具有獨立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才,要真正使學生動起來,使英語有效的輸出,以讀促寫,借助英語寫作自動評改系統在線自主寫作,闡述個人思想,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的構建交互激發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的內涵
英語教學中,知識型教學模式是指以獲取關于英美文化知識為目的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多應用于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中;思想型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于研究生批判性意識與科研意識的訓練方面。本文提出的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試圖對目前大學英語(公共外語)主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技能型教學模式上進行補充,且運用該模式時,要注意與英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模式相區分。大學英語中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仍然以對語言的聽、說、讀、寫、譯訓練為基礎,將具有知識和思想型內容的文本作為補充,使學生在提高英語技能的同時,增加西方文化知識含量,磨練審辯式思維意識。
(二)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的內容
依據“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理論,構建符合大學公共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輸出驅動假設”的具體主張包括“1.就教學過程而言,輸出比輸入對外語學習的內驅力更大,輸出驅動不僅可以促進接受性語言知識運用,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語言知識的欲望。2.就教學目標而言,培養說、寫、譯表達性語言技能更符合社會需求,因此說、寫、譯表達性技能為顯性考核目標,聽、讀接受性技能僅為隱性目標;根據社會就業的實際需要,學習者可以從說、寫、譯中選擇一種或幾種輸出技能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1]
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作為大學英語課程的補充。在大學英語課程中,采取循序漸進的充實內容的方式,驅動學生思考。具體補充內容分為如下四個階段:1.英美經典演講篇章賞析與實踐;2.英美文化經典文本選讀;3.英美文學經典文本選讀;4.英美經典思想文本選讀。
知識與思想的輸出分為課堂和課后兩個階段,課堂對文本知識進行審辯,進行諸如演講、辯論、情景表演等形式的互動式口語輸出。課后通過英語寫作自動評改系統,完成命題作文、課后反思、縮寫、擴寫、改寫、仿寫、續寫、開放式寫作等文字交流式的寫作輸出。
二、英語寫作自動評改系統在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中的作用
英語寫作自動評改系統,利用計算機技術對作文進行評估與評分。“寫”這一輸出技能是檢驗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的手段之一。
(一)有利于學生夯實基礎
以批改網(http://www.pigai.org/)為例,輔助教師批改英語作文,使用便捷。從學生學習方面,微觀上,諸如詞匯、搭配、語法等簡單錯誤自動識別并提出修改意見;學習提示對詞匯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易混辨析;按句點評一目了然。宏觀上,及時反饋作文得分,使學生迅速糾正錯誤,直至修改到滿意的分數;總結性評語權衡考慮作文內容的銜接和結構,激發學生反思。同時,互評功能使學生互相批改作文,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二)有利于教師及時監控
從教師評測角度上,批改網的診斷功能,設置了數據概述,便于進行共性分析;學生表現,直接看到得分及修改次數排行榜;錯誤分布,課堂反饋學生錯誤,并集中講解;相似度,及時發現學生完成的認真程度;詞頻、搭配、分級詞匯項目,統計出學生慣用詞的詞性、詞組搭配、用詞難易級別等;數據對比,選取任意一篇作文與其它作文進行對比,以便看出某一學生與其他學生在用詞造句等方面的差異;維度分析,以圖表形式呈現,可以明確作文的薄弱點所在,并且對學習的整體情況進行把控;檢索,若要求學生在作文中使用某句式或詞匯,直接檢索便可看到學生寫的句子。從教師與學生互動的角度上,群批和互評功能,把學生的作文歸類,整體打分、寫入評語,提高工作效率。大數據時代,為學校及教師進行英語教學的安排提供數據支持。
(三)有利于學生審辯式思維的反饋
英語寫作自動評改系統輔助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英語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檢索功能,檢查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運用情況。有了數據的支持,教師可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課堂中對學生的薄弱點進行訓練,可參照批改網的評語進行自主批改并給出教師個人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學生能及時得到反饋信息,趁熱打鐵,更正自己的錯誤并習得拓展知識等,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審辯式思維意識。
三、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在線自動評改系統的綜合運用
根據“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理論,教師應設定符合社會需求的教學目標,學習者可選擇“寫”這種輸出技能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構建“課前(預習知識)-課堂(審辯知識)-課后(平臺輸出)”的基本模式,以課程建設為出發點,使英語學習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 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及審辯式思維能力。
(一)教學目標多層級
在知識-思想型教學中,教師可設定除了掌握課本知識以外的豐富教學內容的多層級教學子目標。例如,英美經典演講篇章、文化經典文本、文學經典文本和經典思想文本的加入,有效形成語言主觀意義,主觀意義的形成規律可以說是語言有具體的客觀意義形成到較少的抽象主觀意義再到更多的抽象主觀意義的動態規律[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辯式思維能力和文學作品等創作能力。
初級目標設定為,以思辨促學習。培養審辯式思維能力,課前明確學習任務,課上對篇章交流思想心得。中級目標設定為,創新思辨,促師生共同發展。師生課堂上共同探討文本的寫作特點,各抒己見。高級目標設定為,提升師生創新思維品質和核心素養,培養創新型英語人才。課后學生通過在線自主寫作平臺輸出個人思想,師生在線交流,梳理知識、拓展思維、豐富視野。教師亦可結合大數據的反饋,反思教學活動、文本內容,更好的實現與學生的互動溝通。
多層級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文本,課堂帶著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問題積極參與,課后積極反思進行寫作輸出,借鑒他人的優點,磨合出自己的解答問題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審辯式思維能力,更好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教學活動分階段
知識-思想型教學中,提供知識和思想內容的文本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補充,所選取的文本篇章不宜過長,激發學生興趣即可,促使其自行搜集有關資料,自主學習。
知識-思想型教學活動的“課前(預習知識)-課堂(審辯知識)-課后(平臺輸出)”基本模式,豐富教學活動,結合互聯網傳遞知識與思想,結合大數據時代的云平臺完成知識的內化和輸出,并提供參考數據,保證教學和學習效果。課前,多種手段分享篇章知識,包括文字、圖片、PPT、在線交流等。使學生對篇章產生預判,達到預習效果。課堂上,分享課本及篇章知識,教師設計問題及活動,啟發學生結合預習篇章闡述個人觀點,口語輸出思想。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比如情景表演,這會從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2]亦或者鼓勵學生針對篇章內容模仿演講、文化講解、相互提問、辯論、小組比賽等,進行有效的互動式溝通。課后,借助英語寫作自動評改系統(如句酷批改網),完成寫作輸出。
在大學英語授課的第一、二階段,夯實基礎知識,適應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分別引入相對容易理解、貼近生活的英美經典演講和英美文化篇章。該階段,鞏固基礎知識,課后在線作文設定為由控制寫作過渡到引導寫作,主要形式:仿寫,對以英語為本族語者所寫的語篇進行模仿寫作;命題作文,根據課上討論的篇章話題,闡釋自己的觀點,并要求借鑒篇章中的詞匯句式等,結合在線自助寫作平臺的及時評價功能,使學生第一時間了解自己及同伴的寫作的優缺點,相互學習,以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在大學英語授課的第三、四階段,進一步開拓視野,熟悉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引入英美文學經典文本和經典思想文本。該階段,文本難度提升,在課前與課堂教學活動中,更強調同伴間的互動和探究分析,小組討論及小組匯報的團隊合作模式,使學生對文本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有效討論,培養發散思維。課后的在線英語寫作平臺的輸出形式體現為:發散式寫作和讀后續寫。發散式寫作,結合英美文學經典文本的主題、核心句式或某個章節進行縮寫、擴寫和改寫。讀后續寫,根據英美經典思想文本中的思想或故事情節,續寫后續內容,此過程需要學生利用審辯式思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釋放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王初明[4]闡述,在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構思續寫內容,必須發揮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創新的源頭,續寫有助于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知識-思想型教學模式與英語寫作自動評改系統的結合使用,進一步豐富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并更好的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促進學生審辯式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增強核心素養,培養英語綜合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J].外語界,2013(6):15.
[2]姜毓鋒.基于多模態話語理論的外語教學模式構建[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08:304.
[3]彭兵轉.語言主觀意義的形成機制[J].外語學刊,2015(1):66.
[4]王初明.讀后續寫——提高外語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J].外語界,2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