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帥
摘 要:在線輔導不同于面授輔導,對參與其中的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輔導教師除了要在教學內容上多做努力外,還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進,尤其要注意四種臨場感支持策略的有效運用。具體講來,主要從輔導前重視學生個人資料的收集、學習興趣的調動到輔導中給予學生持續的激勵與關注、幫助學生搭建腳手架到最后及時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等幾個方面來進行。
關鍵詞:在線輔導;情感臨場感;社會臨場感;教學臨場感;認知臨場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9-0090-02
Abstract: Online tutoring is different from face-to-face tutoring, which raises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eachers. Tutors sh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teaching content, but also make improvements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especially the effective use of four kinds of presence strategies. Specificall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personal information before tutoring; inspir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giving students sustained motivation and attention; and timely helping summarize the knowledge.
Keywords: online tutoring; affection presence; social presence; teaching presence; cognition presence
現如今在線學習越來越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在線輔導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法。在線教學的方法,是有別于傳統面授課的教學方法的,也更需要一些策略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四種臨場感:情感臨場感、社會臨場感、教學臨場感、認知臨場感。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起這四種臨場感呢?這就需要教師采取相應的支持策略[1]:
情感臨場感的支持策略:幫助學習者調節自己適應新學習環境。 社會臨場感的支持策略:幫助學習者融入學習社區氛圍中,向他人展現真實自我,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學臨場感的支持策略: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設計,提供幫助和引導,促進學習者學習,它是教師和學習者進行學習交流的橋梁認。
知臨場感的支持策略:學習者通過與教師交流觀點,進行自我意義建構。 具體到教師的輔導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重視在線輔導前學生個人資料的收集
在線輔導的正式開始是始于輔導教師有目的采集學生信息的那一刻。我們要注重對學生一系列真實有效資料的收集,并運用好這些資料。比如教師可以就收集到的信息,給學生發一條有關學習開始的提醒短信:歡迎參加"xx"課程的學習!現正式通知大家已經可以登錄課程平臺學習,網址:xx,用戶名:xx,密碼:xx。這則短信除了提醒學生要開始學習的作用外,還幫助學生調節自己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并盡快融入到學習社區的氛圍中,即逐漸幫助學生建立了情感臨場感和社會臨場感,而這一切基于輔導教師對學生手機號的掌握。
二、萬事開頭難:重視在線輔導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
以上只是對收集到的諸多信息的簡單運用,對于成人學生來說也是遠遠不夠的。萬事開頭難,輔導教師可以用歡迎信、破冰活動等形式來為學生掃除障礙。
(一)一封歡迎信為學生和老師熱身
我們通過歡迎信幫助學生建立了四感:開頭前兩段承接開始的提醒短信又一次提醒學生要投入到學習中了,也有助于學生情感臨場感和社會臨場感的建立;三、四段對課程所用的教材及重難點做了簡單介紹,有助于幫助學生教學臨場感的建立;五段告知學生還有其他交流互動的場所——qq群,有助于社會臨場感的建立。通過歡迎信,學生逐漸對課程及授課老師有了個宏觀的把握,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還是比較陌生的,而在線輔導的過程中,生生互動也是特別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下一步就要打破生生交流的僵局。
(二)破冰活動為進一步交流打開局面
“破冰”旨在打破人際交往間的藩籬,就像打破嚴冬厚厚的冰層。破冰活動的第一步可以是自我介紹,比如:“我是XXX,來自XXX,興趣愛好是xx”等等,同時要瀏覽其他同學的帖子,這樣既介紹了學生本人,也了解了學習伙伴,為以后的生生互動打好基礎,彼此熟悉、彼此信任,才會在以后的學習討論中樂于表現自己、樂于交流觀點,從而主動對知識進行自我意義的構建,達到建立社會臨場感、情感臨場感及認知臨場感的目的。第二步教師引導構建在線學習共同體,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等。為了加強學生的凝聚力,還可以讓學生設計小組口號、選舉小組長等。這樣在輔導教師的帶領下,就將一盤散沙似的學生緊密地“和”到了一起,也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了社會臨場感和情感臨場感。
(三)確定網絡討論禮儀,用規則為深入交流討論保駕護航
在在線學習互動的過程中,需要輔導教師制定一些規則,并利用這些規則為深入的交流和討論保駕護航。比如:可以制定如下規則:1.參與本討論群中的學生必須提供真實有效的個人信息;……5.本討論群為學習交流的平臺,不得在此發布與學習無關的帖子等等。通過此舉來督促師生共同創建良好的網上討論氛圍,確保學習討論群的本質不會發生偏移。
相信這樣一系列的過程下來,學生的交流熱情就慢慢調動起來了,在線輔導也漸漸進入佳境。
三、漸入佳境:重視在線輔導中持續的激勵與關注
盡管我們面對的學生基本都為成人,但成人并不代表與表揚等激勵措施[2]絕緣,適時恰當的激勵措施會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一)張貼表揚信,評選每期的優秀學生并說明其貢獻
輔導教師可以通過統計學生的學習行為,實事求是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表揚,比如有的學生發帖多、回帖迅速,可給予“活躍之星”的稱號等,然后把這些學生的優秀行為綜合起來以表揚信的形式放在討論群中。這種形式對于受表揚者是一種激勵,對于未受表揚者是一種促進。
(二)適時發送學習提醒、任務核對單等
輔導教師可以在每次在線輔導之前通過平臺發布有關學習任務的提醒,讓學生明確在本次課程上需要完成的任務,既做到了有的放矢,又幫助學生建立了社會臨場感、情感臨場感及教學臨場感。因為通過學習提醒,學生對學習任務做到了心中有數,同時學習提醒本身就是一個簡編版的教學大綱,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比如:在本次輔導中你需要完成如下任務:1.完成《xx》課程的調查問卷。2.掌握《詩經》賦比興的表現手法。3.掌握楚辭名稱的來由及藝術特點。
在線輔導結束后要及時發布任務核對單,既能督促學生完成學習,又能對所學知識起到鞏固復習的目的。比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您是否對《詩經》有了很好的掌握呢?下面就通過任務核對單來檢驗一下您的學習吧!請在您完成的任務之前的□里打勾。
□1.我已經掌握《氓》的題材內容。 □2.我已經掌握《王風·黍離》主旨。 □3.我已經掌握《秦風·蒹葭》中的伊人形象。
四、一鼓作氣:重視在線輔導中腳手架的搭建
經過以上三個階段的努力,學生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已經調動到最佳了。第四階段輔導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前三個階段調動起來的士氣能夠一以貫之,就像軍隊作戰時的一鼓作氣。那么就需要輔導教師主動為學生清除學習過程中的障礙,為學生搭建便于自己去攀登的腳手架。比如,如果只提出論題 “理論性強的課程如何進行輔導”,討論者肯定會茫然無措,但如果我們為學生搭建一些腳手架,那么問題很快就迎刃而解了:1.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中,課程輔導現狀如何?2.普遍存在哪些困難?3.產生這種困難的原因是什么?4.為了解決以上困難,改變這種現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這樣,有關本問題的討論很快就開展起來了,在腳手架的支撐下,討論者不僅厘清了思路,還找到了發言點,更深層次的討論也可以拾階而上了。這個過程也是教學臨場感漸漸向認知臨場感轉變的關鍵步驟。
五、擲地有聲:重視在線輔導后及時的總結
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后,輔導教師要對所學進行總結,因為學生通過學習討論交流獲取了非常多但不是很有條理的知識,這些知識需要梳理,而且一旦經過梳理后,會引起知識質的飛越。同時學生獲取的教學臨場感能轉變為認知臨場感,學生也由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過渡到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那么在線輔導就基本成功了。
六、結束語
在線輔導的過程就是在線輔導教師幫助參與在線學習的學生建立四種臨場感的過程,輔導教師要通過采取相關策略做好學生學習的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及促進者,盡快幫助學生建立好四種臨場感,做好學生的學習伙伴,從而達到提高在線輔導效率的目的。這四種臨場感是有層次的,情感臨場感、社會臨場感為教學臨場感及認知臨場感的基礎,認知臨場感是四種臨場感的高級層次。
參考文獻
[1]陳麗,馮曉英.網絡導學中輔導教師角色能力條件的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2(7):58-62.
[2]馮曉英.在線輔導的策略:輔導教師教學維度的能力[J].中國電化教育,2012(8):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