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琴 唐妍 李東君

摘 要: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在吸收了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兩者優點下提出的教學模式。文章探討了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的教學改革,提出面向職業能力、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基于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的思路,并進行了實踐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文章提出的思路和措施對于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項目載體;能力遞進;崗位導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9-0098-02
Abstract: Task driven case teaching is a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of teaching reform", proposes to analyze the task based on the occupation ability, teach students based on task-driven case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The ideas and measure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ve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and high skilled talents.
Keywords: project carrier; ability progress; position orientation
一、概述
《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是高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要具備沖壓成形工藝分析及沖壓模具結構設計、模具材料與熱處理選擇、模具零件制造工藝制定、沖壓設備選擇等專業能力。該課程與實際生產一線聯系緊密,綜合性強、實踐性強,對師生的教學要求較高。本文進行了面向職業能力進行工作任務分析,采用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索,結合面向職業能力優化課程內容、信息化手段充實教學資源建設、產教融合拓展實踐條件、全過程改革改革教學考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并進行了實踐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面向職業能力進行工作任務分析
職業能力分析要求以本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為主,按照職業崗位工作順序和各工序中每項工作的具體要求為標準,來最終確定所需要的能力和支撐能力的知識。工作任務分析是指對本專業所對應的職業或職業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解的過程。
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是高職教育的主要特征。我們必須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職業標準,來制定相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課程內容設置必須以職業生涯為目標,以職業能力為基礎,按照工作的相關性,而不是知識的相關性來確定課程設置。按照工作過程的需要來選擇知識,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與實踐,并在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建構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以工作范圍為課程內容的組織范圍、以工作過程為課程內容的組織邏輯、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完成工作任務為課程目標來進行課程的教學組織實施。總的來說有“三個一致”: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一致;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一致。
通常的工作任務分析過程分為七個步驟四大部分:職業分析(崗位(群)分析、職業調研/資格研究)→工作過程分析(工作任務確定(核心崗位)、行動領域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教學設計(學習領域確定(課程開發)、學習情境設計(課程內容))→教學組織與實施。
工作任務分析與實踐要注意任務引領,興趣提升,成果驅動。
三、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任務為載體,學生通過完成某項任務獲取知識與技能的一種開放式、探究式教學模式[2]。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引領的互動、協作、開放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都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但任務驅動教學法側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基本技能訓練;案例教學法則側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職業技能的訓練。兩者結合起來開展教學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3][4]。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在吸收了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兩者優點下提出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將任務驅動與案例教學有機融合,以任務為載體將項目案例與相應理論知識、基本原理、崗位能力要求等有機結合,通過任務驅動引導學習者自主、協作完成既定任務,學習課程知識體系,鍛煉崗位能力。該模式通過對職業能力分析后形成工作任務,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點以具體工作實際案例為載體,隱含在若干個具體的任務中。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驅動下,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和團體協作式學習,師生進行多位互動,通過完成任務構建課程知識體系,達到崗位職業能力訓練的目標[2]。
四、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探索與實踐
(一)面向職業能力進行課程內容優化
面向崗位職業能力,通過廣泛的調研與綜合分析,本課程緊緊圍繞沖壓模具設計的典型工作任務來選擇課程內容,即沖壓產品工藝性分析-繪制沖壓件及排樣圖-模具結構初步設計-成形零件工作部分尺寸計算-沖壓模總體方案設計-模具裝配圖和零件圖設計,通過任務驅動使學生經歷沖壓模具設計的過程操作,以循序漸進理實一體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使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結合更加緊密。
常用沖壓模具分四種類型:沖裁模具、彎曲模具、拉深模具、成形模具。以上四種模具塑性成形原理不同、模具結構也各有區別。經過企業實地調研和系統分析,本課程圍繞以上四種模具類型最終確定了5個項目任務:1.沖壓工藝概述、2.異形墊片沖裁模設計、3.U形件彎曲模設計、4.直壁筒形件拉深模設計、5.典型結構成形模設計。以項目2為教學重點,將實際案例分解成20個具體任務,每個具體任務制定了詳細的知識、能力、素質標準。任務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來進行,充分考慮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融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的要求。
課程內容同時結合沖壓模具企業調研情況,以報告的形式將Pro/e、Deneform等CAD/CAE軟件的功能以及覆蓋件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精密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數控沖壓工藝與模具等新設備新工藝介紹給學生,做到授課內容動態跟進,緊跟科學發展的步伐,促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傳統模具和新型模具的知識,更快適應模具企業工作。
(二)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實踐
學生帶著真實的工作任務在探索中學習,結合實際案列,按照“引入任務、明確學習目標;知識準備、規范演示;小組討論、任務實施;任務檢查、教師點評”的過程開展教學。
沖壓模具設計崗位要求學生掌握從沖壓件結構工藝分析到模具裝配圖和零件圖繪制這一完整的沖壓模具設計過程。因此優化本門課程教學內容,擬以沖裁模具設計為主講內容,選擇企業案例“異形墊片沖裁模設計”為載體,以完整的沖壓模具設計過程為導向,確定“異形墊片沖裁模設計”為工作項目,重組教學內容。教學以技術應用與實際操作為重點,通過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來掌握相關的概念和原理。
(三)多渠道充實課程內容
課程中加大實踐動手比重,在拆裝模具和操作設備中學習理論知識,融入“做中學,學中做”的高職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引入過程考核評價細則,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大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充實各類動畫、微課、視屏、企業實際現場案列等內容,積極利用電子書籍、電子期刊、數字圖書館、各大網站等網絡資源。產教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加強與企業之間的交流,邀請企業技術人員來校做技術指導和示范講座,向學生介紹當前的模具設計及制造新技術新工藝,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了解行業發展新動向以及企業要求,為進一步就業做準備。
五、結束語
近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該專業核心課程,通過面向職業能力進行工作任務分析,采用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模式,結合信息化手段充實教學資源建設、產教融合拓展實踐條件、全過程改革改革教學考核模式,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能動性,提升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及團隊協作精神、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建強.任務驅動: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1:81-85.
[2]劉紅梅.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構建與應用[J].江蘇高教,2016,4:71-73.
[3]項響琴.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及其應用[J].應用高教探索,2012,8:13-16.
[4]郭紹青.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