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軍
摘 要:湘西苗族刺繡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中是一朵獨具特色的藝術花朵。它不僅給人們帶來賞心悅目的視覺體驗,還將具有湘西苗族傳統民族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它集實用性與藝術價值于一身。最早的苗族刺繡用來記錄民族的發展歷史,因為起初苗族并沒有屬于自己的文字,他們就用刺繡作為記錄工具,苗族的刺繡工藝中體現和滲透了整個苗族的文化與發展內容。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苗族刺繡工藝的傳承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文章從苗族刺繡工藝的現狀出發,分析地方高校在藝術設計教學工作中滲透苗族刺繡工藝的意義,提出了教學中的傳承性思考。
關鍵詞:苗族刺繡;地方高校;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9-0102-02
Abstract: The embroidery of Miao nationality in Xiangxi is a unique artistic flower in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art. It not only gives people a pleasant visual experience, but also gives full play to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Xiangxi,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and artistic value together. The first Miao embroidery used to record the histo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Because the Miao did not have their own written language, they use embroidery as a recording tool at first. Miao embroidery embodies and permeates Miao's cul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Miao embroidery craft is under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Miao embroide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penetrating the embroidery in art design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anwhile, some ideas about embroidery inheritance are proposed.
Keywords: Miao embroidery; local universities; art design
中國素有“錦繡中華”的美稱,在四五千年以前我國就開始養蠶,這也為之后的紡織品的出現做了鋪墊。刺繡在中華各個民族之間普遍存在,民族之間具有差異性,即使是同一種藝術或者同一類藝術,在不同民族的發展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的文化現象和發展結果,這也就使刺繡有了京繡、匝繡、顧繡、苗繡、秦繡、卡繡、漢繡、發繡、機繡、絨繡、剪絨繡、抽紗刺繡等等。苗族的刺主要通過刺繡中的人和物來表達人們的各種感情傾訴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苗族刺繡的藝術體系中有著多種形式的特殊符號,這些特殊符號也順理成章的成為湘西苗族刺繡的具有代表性的標志。現有的苗族刺繡工藝和種類繁多,其中苗族刺繡的工藝中有超過20中是其他刺繡工藝中所沒有的,這些方面都充分體現了苗族刺繡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個瑰寶。
湘西地處湖南省的西北部,居住有苗族、土家族、回族、瑤族、侗族和白族等少數民族。伴隨著經濟全球的不斷發展和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外來文化開始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落后,人們的傳統藝術保護意識的淡薄以及傳承人的不斷減少使得我國大量的少數民族傳統藝術開始逐漸的失傳。即使在當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中,很多的傳統文化地區被開發為旅游地區,有一部分傳統文化得以保留,但是社會經濟下的保留使得原有的傳統藝術失去了原有的精髓和韻味,只是一味的為了獲得利潤。眾所周知,教育在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當地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機構更應該主動加入到傳統藝術的保護傳承中來,這不僅為了讓傳統的湘繡藝術得以傳承,更是高校自身發展的重大機遇。
一、湘西苗族刺繡發展現狀
湘西苗族刺繡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其樣式、造型與手法都有著古老的傳承,針法多種多樣,主要為十二種類,分別是平繡、編繡、數紗繡、破線繡、鎖繡、打籽繡、絞繡、疊繡、貼布繡、錫繡、馬尾繡等。湘繡有著多變的造型,古樸的風格,豐富鮮艷的色彩和飽滿而富有活力的圖案,這些種種舞步體現著苗族傳統和原始的民族風味和特色。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傳統的手工湘繡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1. 受到外來文化的滲入和影響,湘西苗族傳統的刺繡圖案的造型、色彩構成及手工制作的流程都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如最具特色的龍紋、蝴蝶紋都由抽象的圖形逐漸演變為具象圖形,甚至還加入了其他民族的圖案元素,色彩也從多層次轉變為層次單一,這種轉變直接影響了對民族文化歷史、習俗上的研究價值。
2. 傳統刺繡工藝制作所需材料從種棉到紡織成布,需多種工序,但這種全棉且紋理清晰的自制土布也逐漸被工廠生產的各類布料所替代,更不用說蠶絲料了。這類材料的使用大大影響了繡品中苗族傳統文化的思識形態的呈現。
3. 由于外來文化的影響,年青人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認識不足,年輕一代大量外出打工,不再從事刺繡工藝的傳承。當地的傳統刺繡針法及制作流程,逐漸呈現消失淡化的趨勢。
二、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傳承的重要意義
1. 湘西苗族刺繡藝術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有著相當一部分非物質文化的民間藝人和傳承者,更有著嘆為觀止的藝術珍品及一些依附于非物質文化發展的相關產業。這些都為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提供了無形而有力的教學資源和環境保障。地處湘西多民族地區及附近地區的高等院校不僅應該肩負起湘西苗族刺繡藝術保護和傳承的重任,更應該立足腳下,使腳下肥沃的民族土壤孕育出具有文化根基和地方人文靈性的藝術人才,利用地緣優勢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獨特辦學之路。
2. 湘西地方藝術設計類專業是傳統湘繡發展和傳承的前沿陣地,湘西苗族傳統刺繡的保護和傳統不是人們的被動行為,而應該是人們的主動行為,這取決于人們的主觀意識和對傳統湘繡的審美取向。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影響人們審美取向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從這個層面來說,地方高校的藝術設計類專業不僅肩負了提高人們保護和傳承傳統湘繡的重任,還有著提升人們審美取向的任務。在地方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滲透湘西傳統刺繡藝術,有著空前重要的意義。
3. 湘西傳統苗族刺繡藝術是苗族文化和歷史傳承和發展的集中體現,苗族的傳統刺繡工藝中滲透著事物的造型圖案和使用的色彩,這些都體現著苗族傳統的風俗習慣和人文風情,在視覺上給人美的享受,充分體現苗族人民對生活,對自然對社會的理解和感悟,展現了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最樸實自然的苗族傳統民族風情。地方高校設置藝術設計課程的目的不僅是將傳統的湘西刺繡得意傳承,還要能夠通過設置藝術設計相關課程來促進當地傳統湘繡經濟的繁榮發展。學生通過幾年的藝術設計課程的學習,充分學習到了傳統苗族刺繡的技藝流程和精髓。通過這方面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完整的學習到傳統的湘繡技藝,還能夠通過學生們的現代思維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
三、湘西苗族刺繡藝術在地方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思考
近幾年,地方高校在藝術設計教學工作中滲透湘西傳統刺繡藝術的力度在逐漸加大,在師資力量和專業培養隊伍的建設方面也投入和很多精力,但是在科研和教學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跟不上當今時代對相關人才的需求的腳步,為了實現傳統湘西刺繡藝術的傳承和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逼著提出了一下幾個方面的建議和思考:
1. 地方高校的師資問題急需要得到解決。從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湘西苗族的人口較多,湘西地方也有數量眾多的縣城,各個縣城之間的傳統服裝和刺繡工藝也不盡相同。當前地方高校辦學方式是引進來和走出的發展模式。作為引進來的就是聘請民間的湘西苗族刺繡傳統藝人進入課堂為學生傳授有關傳統技藝的經驗和技藝。但是大多數傳統的民間藝人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太高,在與學生的溝通上往往會出現問題,所以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專業的理論知識老師雖然文化水平比較高,但是他們的實際操作水平并不是太高,他們的知識層面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所以,當地高校在實施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要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每個方法的優勢。
2. 與市場接軌,促進湘西苗族刺繡藝術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產方式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城市化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也開始加速,這也導致了湘西苗族刺繡藝術的傳承收到了前作未有威脅,懂得湘西苗族傳統刺繡技藝的人已經開始慢慢的老化,人們都為了生活而奔波,人們也不愿再學習這種傳統但是看起來不實用的傳統技藝。在湘西苗族刺繡藝術保護與傳承呼聲日漸強烈的今天,如果一再片面強調湘西苗族刺繡藝術是只追求文化訴求容不得半點商業效應的話,在筆者看來,那所謂的高雅行為仍然會造成許多寶貴的湘西苗族刺繡藝術面臨被社會遺忘,淡出人類視野的危險。市場對于傳統技藝的傳承來說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東西,傳統技藝只有充分的面對市場并參與到市場這條道路中來才能充分且完整的保存下來。但是一味的加入到市場中來只會讓傳統的刺繡記憶變的市場化和功利化,這也就失去了傳統技藝本該擁有的東西,地方高校應該在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充分且合理的加入市場這個元素。
3. 地方高校在藝術設計教學工作的改革過程中,要實事求是的適當調整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計劃,在藝術設計的教學課程中適當的滲透湘西苗族刺繡的傳統藝術。滲透的過程也要實事求是,有計劃,有目的,一步一步實現藝術設計教學工作中湘西苗族刺繡藝術完全的體現。
4. 在實踐教學方面應該緊密聯系企業,實現高校與地方企業的強強聯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增強主動為經濟社會服務的意識和能力”的原則,邀請經驗豐富的畢業學生回到學校為后來的學生傳授創業發展的經理和心路歷程,學校也要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業活動,加大實施“實踐教學”與“市場需求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的力度敢于創新,服務同學,奉獻社會的精神;搭建實踐活動、項目孵化和指導服務平臺。可以采用承接訂單、來料加工、專門定制等方式對接市場,鼓勵有創業潛質的學生或學生團隊,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展創業項目的策劃,為學生今后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中,傳統藝術的傳承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藝術的傳統也應該被重視起來,就湘西地方高校藝術設計教學而言,地方高校的藝術設計教學還應該加大改革力度,在教學中更多的滲透湘西苗族傳統刺繡藝術,賦予湘西苗族刺繡藝術新時代的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谷利民,龔龍煜.論湖南地方高校美術教學對湘西民間美術的保護和傳承[J].戲劇之家,2016(9):207-208.
[2]彭詠.淺析黔東南苗族刺繡在地方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6(22).
[3]徐麗平.湘西苗繡藝術在旅游產品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
[4]龔龍煜.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J].戲劇之家,2016(20).
[5]蔣歡宜,侯有德,孫晶瑩.當代苗族傳統刺繡技藝傳承困境與對策——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山江鎮黃茅坪村為例[J].民族論壇,2010(6):54-55.
[6]魯林波,龍佩林.湘西苗族民間武術文化遺產保護博弈機制探析C//湖南省研究生創新論壇——湖湘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分論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