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菊芳 劉亞靜 蘇海紅
摘 要: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流程的各個環節,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財務風險對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也愈大,財務風險管理已成為中小企業日常管理中的核心內容。本文從財務風險的定義入手,著重分析了財務風險的種類及形成原因,并根據不同種類的財務風險提出了相應的防范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 財務風險 成因 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b)-099-03
中小企業是一個相對于大企業的概念,是指營業收入或資產總額較小,職工人數較少,管理組織簡單,職責分工有限,有利于滿足社會需要,有利于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各種所有制以及各種形式的企業。中小企業是隨著改革開放而發展起來的。在2008年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說,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超過4200萬戶,全國工業企業總產值的67.71%都是中小企業實現的,國家工業稅收總額有58.72%是中小企業上繳的稅費,城鎮就業崗位中有75%以上是中小企業提供的。我國有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都是由中小企業來完成的,它們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因此,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中小企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中小企業因本身的缺陷和國家政策的傾斜而面臨著諸多風險,其中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很多中小企業因為其財務風險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瀕臨倒閉,所以,通過研究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及其防范,來達到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少風險的損失、經濟效益得到一定的提高,這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1 財務風險的定義
財務風險,一般而言,其實質主要是一種微觀經濟風險,是企業理財活動風險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現代企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特殊情況下,它也可能會由于宏觀因素(如國家運用經濟杠桿調控時)而導致財務風險。
傳統的財務風險的定義是企業用貨幣資金償還到期債務的不確定性。企業是否會破產,是否能支付到期債務,這些都是財務風險的表現。該定義與傳統的財務理論研究和傳統的經濟環境基本相適應,稱之為狹義的財務風險定義。
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的資金運動中所面臨的風險,包括企業因管理不當而在籌措資金、投資和使用資金等活動中,使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
2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分類
根據財務活動的主要環節,可以將財務風險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等形式。
(1)籌資風險
所謂籌資風險,是指企業在籌措資金的過程中而形成的財務風險。在發達的金融市場中,不同的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導致不同的籌資難度;各種籌資方式所籌資金的彈性大小、功能和寬窄不同,均會使企業偏離其預定的籌資數量、時機以及資本結構目標,從而使企業蒙受財務成果損失、財務狀況惡化的風險[1]。
(2)投資風險
在企業資金數量一定的情況下,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資金,充分發揮資金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管好用好資金,是其重要的任務。
由于企業所在的財務活動環境、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使企業在使用資金時也存在財務風險[2]。這種風險表現在資金和資源分配不當、內部投資和外部投資等風險方面。
(3)資金回收風險
為保證企業資金能夠持續循環流動,則需要保證企業資金能夠順利地回收。資金回籠的風險主要包括資金結算風險、投資回收風險、預付款和貸款回收風險、外匯風險和外部擔保風險。
(4)收入分配風險
資金分配主要是指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利潤分配。不同的分配將導致不同的分配。這是由于收入的分配可能給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的影響的不確定性,也稱為收入分配的風險[3]。
(4)收益分配風險
企業通過在投資者和企業留用之間對稅后利潤來進行資金分配。不同的分配指導思想將會出現不同的分配結果。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會由于收益分配而產生諸多不確定的影響,這又可稱為收益分配風險[3]。
3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我國中小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比較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用等級低、抗風險能力弱
由于中小企業有限的資金規模使其抗風險能力存在先天不足,這樣其信用等級將受到較大的影響。企業獲得利潤需要資本的保障,也需要承擔企業虧損、擔保企業債務的基本物質保證。而銀行的信貸風險和企業的財務風險很容易因市場風險而出現[4]。
(2)舉債方式不盡合理
企業融資方式不同,有其不同的特征。中小企業因有限的資本和資產規模,可向銀行提供擔保的資產不多,從而較難從銀行取得貸款。另一方面,企業短期資金的需求應該是更為普遍的,而對于在發達國家普遍實行的允許企業發行短期債券的政策不同,我國企業在獲準發行債券的訴求上所面臨的限制,看來遠比上市還要艱難。因此,國家應該考慮如何更好地引導和培養社會債券市場,以促進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時有更多的適宜的選擇方式。
(3)資金結構不合理,負債資金比例高
很多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30%以上。一方面是難于籌資,另一方面是高負債率。這似乎很矛盾,但稍加關注,不難發現除少量的約束性強的金融性負債外,中小企業債務中往往是結算性負債較多,從而形成積重難返的社會債務鏈風險。
(4)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
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的決策過程中,因對經濟信息了解的不全面、投資項目的系統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不充分以及決策者決策的能力限制,使投資決策經常出現失誤。由于投資決策的失誤導致企業的投資不能按期收回,沒法獲得預期的收益,這樣企業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5]。
(5)內部管理基礎普遍較弱,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差
一方面,由于受到人力資源和生產資料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業擁有簡單的管理機制、短缺的管理資源,其專業性也相對較弱,有些中小企業連專職財務管理人員也沒有配備。由于先進科學的財務決策在中小企業得不到規范的操作,企業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受到了嚴重影響。另一方面,較多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處于虧損的邊緣,根本沒有時間系統全面地考慮企業管理,那更談不上進行財務管理。
(6)無法適應復雜多變的企業財務管理宏觀環境
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主要有經濟環境、市場環境、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導致企業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威脅,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商機。中小企業因人力、財力、物力的限制,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企業的財務管理將會不太適應,這樣企業的財務活動可能面臨著較多的困難。
4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
4.1 中小企業籌資風險的防范
(1)選擇正確的籌資方式。中小企業的籌資渠道越來越多樣化,通過選擇正確的籌資方式,能夠保證籌資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經濟性。
(2)合理確定財務結構,控制負債經營風險。在評價、控制負債經營風險時,應考慮以下五個重要方面:財務結構的彈性分析、企業銷售收入的成長率和穩定性、 企業的規模和實力、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資產結構的影響。
(3)完善自身,積極解決“貸款難”問題。中小企業在努力提高自身收益水平的同時,通過與銀行保持積極的聯系,按期償還貸款,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內部信用評價體系,為自己提供有關信用評價信息,解決中小企業信用評價困難的現狀[6]。
4.2 中小企業投資風險的防范
本文主要是對直接經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等風險的防范進行討論。
(1)調查與分析投資環境
中小企業應及時發現、捕捉、選擇各種有利的投資機會。在選擇投資機會時既要依據市場狀況又要結合自己的資金實力,量力而行。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機會,防范因投資資金不足所帶來的種種風險。
(2)分析投資的可行性
企業的生死命運與投資決策息息相關,尤其是在企業的初始階段,可行性分析至關重要。企業進行投資可行性分析,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市場調研,收集豐富的市場信息。第二,通過組織各方面的實際工作者和專家,對企業所要投資的項目進行定性定量的可行性分析,得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從而進行投資決策。
(3)轉移投資風險
轉移投資風險的方法主要有套頭交易、轉包工程、投保等。
(4)適當多元化的投資,分散投資風險
企業未來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是產生投資風險的客觀原因,因此,不同的投資項目在同一種經濟狀態下其投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會有所不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財務收益。當一個項目的財務收益上升時,另一個項目的財務收益可能下降,所以通過分散投資可以有效地防范投資風險。
4.3 中小企業資金回收風險的防范
4.3.1 應收賬款風險的防范
(1)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內部控制
中小企業在銷售階段應對賒銷工作進行加強控制,認真調查賒銷客戶的資信及財務情況,了解賒銷的總體規模;在會計核算和監控階段,應準確核算應收賬款余額,并加強監控應收賬款和增強催收力度,以便快速回籠資金。
(2)有效融合財務與法律,減少應收賬款回收風險
企業在銷售需要分期收款的大宗產品時,需要充分了解買方的商業信譽、資信狀況和財務狀況,同時法律部門、銷售部門一起制定銷售和信用政策,這樣為壞賬的發生設置了第一道防線。同時,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應加強監督管理,當債務人的財務狀況和資信發生變化時,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壞賬的發生。
(3)合理確定應收賬款的持有水平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企業信用管理部門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持有水平,也就是一個信用銷售的最佳額度。企業應收賬款金額的大小可能會產生正負兩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企業銷售規模因信用銷售的推行而不斷擴大,可能實現了較好的促銷效果,而應收賬款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持有應收賬款會發生一系列的持有成本并嚴重影響本企業的現金流。所以應制定合理的應收賬款的持有水平。
(4)設置應收賬款預警系統
對于持有的應收賬款,企業應在財務系統中設置“預警”程序,每當一筆應收賬款快到期的時候,系統會自動提示,或應收賬款自動轉入應收賬款合適的分級欄目下。
4.3.2 存貨風險的防范
(1)防范不良存貨的風險
以下這些方法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存貨的風險:采用ABC方法來管理存貨;通過存貨的經濟批量來確定存貨的最佳采購量;根據存貨比率及時對不良存貨進行清理。
(2)存貨價格風險規避
企業能夠通過實現預警的方式來控制存貨的價格風險;另外,也可以通過研究市場來分析生產市場上暢銷的產品,一旦出現了產品滯銷的信號時,即使是虧損,也應及時作出應對措施,避免造成存貨積壓,而產生更大的損失。
(3)存貨規模風險規避
一般規避存貨規模風險最常用的兩個指標是存貨周轉率和存貨周轉天數。如果存貨周轉率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或歷史周轉率時,企業應分析原因,積極采取措施來提高周轉;反之,當存貨周轉天數出現偏高的情況時應及時做出反應。
4.4 中小企業收益分配風險的防范
(1)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的利益關系
中小企業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運用稅法知識來加強會計核算進行稅收籌劃,從而為企業減輕稅收;通過照章納稅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認可度;學會充分利用國家出臺的優惠扶持政策。
(2)正確處理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分配關系
為了減少員工流動率,穩定員工隊伍,吸引優秀的人才,中小企業應從提高職工福利水平和薪酬方面著手考慮,盡量縮小同大企業之間的差距。此外,職工的薪酬和福利支出是稅前扣除的,中小企業業主和管理人員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即使增加薪酬和福利的支出,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還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敦力.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 修澤睿.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及其控制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 2006.
[3] 葉華.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評價與控制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 2005.
[4] 湯谷良.高級財務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5] 謝澤寧.論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5,15(5).
[6] 周建安.淺議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及其防范[J].企業家天地, 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