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國際商務專業面臨著改革,不能再拘束于過去傳統的國際貿易,必須加入跨境電商的內容,讓學生在具有國際市場營銷綜合能力的基礎上,借助商務外語的工具,培養學生的國際貿易操作技能和跨境電商運營技能。本文通過對國際商務專業產生背景、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的分析,重新構建課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特色和創新。
關鍵詞:國際商務專業 人才培養方案 改革和創新 創孵中心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b)-189-04
1 國際商務專業產生背景分析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國際商務發展迅猛,成績顯著。通過吸引外資、加強對外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實行“走出去”戰略等措施,我國的社會經濟步入了一個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與國際經濟緊密聯系的新發展階段。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投資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我國加入WTO以來,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除了進出口貿易的增長外,對外投資和引進外資,開展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等國際商務活動不斷增加,對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涉外企業和機構也越來越多。
《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深圳已經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合作的先行區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樞紐城市。隨著全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戰略合作,深圳將成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撐。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將加快開發,進一步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構建與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適應的制度框架,推進體制機制和法治建設等方面的創新,打造我國自貿區建設的新標桿。
跨境電商正成為深圳外貿新的增長極。深圳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跨境電商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深圳已成為全國跨境電商的“大本營”。深圳外經貿每年保持著高速增長,對外貿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逐步接軌,迫切需要大力培養符合經濟全球化要求的國際商務人才。
2 國際商務專業人才需求預測
當前市場對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外貿企業和外資企業需要更新國際商務人才。世界五百強中的大部分公司都在中國建立了獨立的研發機構,并直接在中國推行本土化人才戰略,急需大量的人才,其中就包含懂外語、熟悉國內外貿易規則的國際商務人才。
(2)國內企業對外投資需要國際商務人才。國內一批企業加快了向國外進軍的步伐,國內企業在國外的投資也在迅速增長,需要一批國際商務人才。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很多生產型企業也開始經營進出口貿易,這些企業雖不是外貿企業,但由于有進出口業務,也需要一定的國際商務人才。即使是內陸城市,有進出口貿易業務的比重也在大幅度上升。
(3)廣東省對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旺盛。廣東外向型企業數量眾多,人才需求量不斷增長。廣東外貿公司全國最多,國有、集體、私營等相關企業有近十萬家。此外還有大量間接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包括從事外經貿業務的報關、運輸、倉儲、咨詢服務、展會、會計和法律等相關行業企業,這些企業對具有國際商務專業背景的需求數量也是相當巨大。
(4)深圳對國際商務人才需求同樣巨大。深圳作為經濟特區,開放較早,又毗鄰香港,較早融入到了全球化和國際化的浪潮中,成為國際重要的物流港口和貨物集散地。深圳進出口額躍居中國內地城市首位,連續20年蟬聯出口冠軍稱號。同時深圳有很多涉外企業,對國際商務的人才需求很大。
(5)深圳跨境電商的行業的迅猛發展亟需跨境電商方面的人才,且對應屆畢業生的薪酬相比傳統貿易行業也高出不少。目前跨境電商企業對于用人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需要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專業方面雖然沒有限制,但仍偏向市場營銷、外貿相關專業。
3 國際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分析
國際商務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綜合素質,了解國際商務職業規范,遵守職業道德,掌握國際商務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及國際慣例,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營銷能力、國際貿易業務能力以及跨境電商運營能力,從事國際商務相關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4 國際商務專業課程設置
5 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和創新
在“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國際商務專業面臨著改革,不能再拘束于過去傳統的國際貿易業務能力,必須加入跨境電商的內容,讓學生在具有國際市場營銷綜合能力的基礎上,借助商務外語的工具,培養學生的國際貿易技能和跨境電商技能。
(1)從主要就業行業和企業的職業崗位出發,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制訂專業核心課程,培養專業核心能力。
專業與行業和企業合作,從典型工作崗位出發,分析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和核心技能課程,進行課程開發建設。
(2)課程體系的設置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工學結合為理念,加強商務英語、國際貿易專業知識、跨境電商知識三方面的學習,逐漸形成三條主線。
國際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貫穿三條主線,課程設置每學期前后聯系,逐漸遞進,形成完整的學習過程和知識體系。
(3)“課證融合”,課程教學內容與企業實踐和職業技能鑒定考證有機結合。
課程教學內容要盡量與職業技能鑒定考證有機結合,與著名企業或勞動部門的技能鑒定機構合作,開展專業的職業技能證書培訓與考試。今后規劃引導學生考取的主要技能證書包括國際商務單證員、外貿跟單員、外貿業務員、國際商務秘書、劍橋商務英語證書、助理跨境電子商務師等,相關聯的選考證書包括助理國際貿易師證書、助理國際貨運代理員、報關員水平測試等。課證結合,職業技能證書與學歷證書相結合,專業課程與技能鑒定認證的結合不但促進了教學改革,而且為學生職業技能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4)構建校企合作運行機制。職業教育中企業是第二課堂,需要構建有效的運行機制,保證校企合作辦學的順利進行。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校企合作,共同設計、共同授課、共同評價,從而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比如說崗位需求調研機制,為了及時跟蹤企業崗位對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的要求,專業每年都要組織企業進行人才需求調研;對實習基地等有典型代表性的合作企業進行重點調查;組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企業專家委員座談分析企業崗位需求情況;形成深圳地區企業國際商務人才需求的年度調查分析報告,并且對接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深化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又如建立穩定的校企人才輸送機制。重視企業需求,校企簽訂諸如人才訂單培養等內容的協議,實現人才共育共管和互利多贏。企業可以通過穩定的合作途徑獲得為自己量身訂做培養的國際商務人才;通過訂單培養可以提前鎖定人才,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保障;共享學校的場地、設施和師資等資源,節省企業員工招聘、培訓等成本,提高用人效益;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等。
(5)與企業合作成立跨境電商人才培育基地和創孵中心。在“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增設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實訓課程,帶領學生真實創業,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阿里巴巴合作成立跨境電商人才培育基地。此外,與他拍檔集團建立跨境電商創新與創業孵化中心,指導學生創新創業,促成產業和教育深度融合,實現規模化培養高品質跨境電商產業人才的目標。
創孵中心為學員提供系統的實訓、帶薪實習和免費就業推薦等服務,采用多種措施確保學員成才并成功就業。創孵中心為學員提供體系化的實訓服務,從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工具應用,到企業真實項目,通過立體、實用的實訓,讓學員快速成長為企業需要的人才。實訓合格的學員,還可以在創孵中心直接對接入駐企業帶薪實習。創孵中心與每一個參與實訓的學員簽署就業協議,為合格學員提供精準就業推薦服務,鼓勵學員在當地跨境電商企業就業,支持區域經濟的發展。研究院已與全國一百多個商圈、近5萬家企業攜手打造跨境電商人才實習就業網絡,確保為學員提供滿意的就業推薦服務。創孵中心為有創業意愿的實訓學員提供創業教育和創業孵化服務。創孵中心為學員創業全過程提供系統的創業課程和實訓服務,提高學員創業素質和技能,提升創業成功率。創業實訓系統提供一個虛擬的市場環境,學員可在系統中選定行業,體驗企業經營管理的全流程。系統每個操作環節皆內設影響力,內設虛擬消費者進行購買,形成商業競爭結果。
參考文獻
[1] 鄧志新.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J].職教通訊,2016(20).
[2] 鄧志新,等.高職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32).
[3] 劉雨劍.跨境電商創業孵化中心項目手冊[Z].國家服務外包人力資源研究院教育中心,2016(4).
[4] 鄧志新.高職商業專業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探討[J].高等職業教育,2014(5).
[5] 鄧志新.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模式創新[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
①基金項目: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成果培育項目(40200-15-010201-04);第六批教育教學研究課題(2016jgyb22)和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專業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鄧志新(1979-),女,湖南邵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和國際貿易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