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創作是一種高層次、復雜的審美心理活動及其實現的過程。”藝術創作雖有目的性,但對于這個目的究竟是一個什么結果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形象概念。它是一種模糊的不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逆向思維。創新思維是藝術的生命,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作出來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藝術家更是一個具有獨特人格,品位,氣質,思想境界的獨特個體。創新,特立獨行是藝術發展的動力,也是藝術家的生命力。
關鍵詞:創新思維,藝術創作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藝術創作發展到今天,也許已無原創可言,但藝術創作上的創新思維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同時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何跳脫出大眾的平庸,站在一個或若干個更高的層面去看問題,去思考,才會站的高,看得遠,拿出與眾不同的創意,創作出讓人眼前一亮的藝術精品,是每一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士所面臨的,同時也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藝術創作的目的是確定對象的形式和性質,利用各種手段創作出符合人們審美目標,并能展示時代特征的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如果只是順著單一的思路思考,往往只能產生平淡無奇沒有新意的作品來。在物質豐富的今天,人們對審美要求不斷提高,這就更需要藝術設計者拿出更好的創作狀態來。藝術的創作就是個性展現,自由張揚過程,它總是強調創新,強調標新立異、不落于俗套。
思維定勢對于創新是一種消極性的東西。所以創新思維的方式首先要具有突破定勢的思維習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時間一長就可能形成了定勢。這種思維定勢一般是由我們所接觸的書本、經驗、權威等方面形成的習慣。書本對于人類所起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為我們提供著知識和信息,是我們俯瞰世界的資本。但它同時也為我們規定著各種條條框框,讓我們在思考中習慣以書本作為準則而忽視客觀世界中的實際性和變化性。經驗和權威有時也一樣,一方面它是生活和工作的好幫手,因為它們都是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規律和技能。而另一方面如果過分依賴就會使人沒有了思維的動力,缺乏創新精神。所以只有從思想上認定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權威,要擁有質疑的勇氣,保持旺盛的思維活力。
我們可以在許多獲得成功的科學家、藝術家甚至企業家的身上看到他們具有突破定勢思維的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歷史上有上演空城記的諸葛亮、砸缸救人的司馬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韓信;現代則有創建直銷電腦模式的戴爾、光怪陸離的超現實畫家達利等等。有時妨礙人們前進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思維方式的改變會產生飛躍性的變化,它可能使你從習慣的思路和無激情的操作中解脫出來,發現新的亮點,啟動你的新的創造力。
在藝術創作中,我們可以試著轉換視角,利用發散思維而產生立體化的思維構架。因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并且不同事物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聯系,發散思維具有發散性、多維性、求異性、靈活性等特點,能夠使人們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通過新素材、新工藝、新觀念進行重新組合。這樣在藝術創作中能夠不拘一格、想象豐富,使思維像旋轉的水龍頭一樣由一點向四面八方發散。其次,我們也可以嘗試著用逆向思維的方式來拓寬思路。就拿目前常見的一些公益招貼設計為例。比如在一些環境保護的海報中沒有直接講述環境保護如何的迫在眉睫,而是用生活中常見的素材來反襯問題的嚴重性;把一次性飯盒做成帆船浩浩蕩蕩的飄在水面上來反襯白色垃圾對環境的破壞等等。這都是用我們行為產生的后果,來警告我們現在不當的行為和意識,這樣的表達和呼吁比單調的說教更有效更能觸動人們的心靈。
形象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對事物的表象進行取舍時形成的,以反映事物的形象特征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思維,它是以形象來揭示事物的本質。想象和聯想都是形象思維形式,也是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一個非常獨特的思維方法。當藝術家在創作中看到、聽到、接觸到某個事物的時候,盡可能地讓自己的思緒向外拓展,讓思維超越常規,找出與眾不同的看法和思路,賦予其最新的性質和內涵,從而使作品從外在形式到內在意境都表現出作者獨特的藝術見地。
想象和聯想都是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它們不僅能構想出未曾知道過的形象,而且還能創造出未曾存在的事物形象,把它們有機的結合起來。從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天體到微觀世界的點點塵埃,從飛禽走獸的特殊本領到機械和建筑的精巧設計,人們都可以從中發現它們之中互通的東西來。想象作為一種極富創造精神的心理活動,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任意性,突出體現在對客觀時空局限的完美超越和對情感對象的“身與物化”。
在藝術家不斷的創作實踐中,他會慢慢領悟藝術作品的真諦,并找到與內心需要契合的表現手段與技能展示,領悟到一味地重復過去是一種毀滅,是不能前進的死結。只有當藝術家吸收了充足的養料,從外來藝術中得到借鑒,開拓出思維的發散創意性,才能走出僵局,引領著內心的需要去發展出在原有基礎上的改變與開拓。從藝術史的角度去解讀藝術家及其他們的作品時,我們能夠看到思維從定性到發散的超越,能夠明了藝術家的變法、改革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思維的深化。在發散性思維與創意的空間里游走,藝術家可以感受到擺脫定性思維后的灑脫與悠然,能夠祛除陳法而換來藝術面貌的嶄新格局。“定性思維固然有其積極的一面,它能夠幫助人們‘對號入座地解決問題。但也容易陷入思路單一、方法呆板的狀態。”對不合理狀態的探求,引發了變革的需要,改良后的藝術創作與思維方式,會積極引導著藝術家向著創意性邁步,向著藝術的本質進發。
參考文獻:
[1] 楊雁斌.創新思維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2 版
[2] (法)丹納.彭笑遠譯.藝術哲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10月版,5頁.
[3] 李潔瑜.一路同行——淺談基礎教育與創造思維 [J] .美術大觀 2008年第8期,162頁.
作者簡介:黃麗英(出生年份—1993年),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廣東省英德市,職務/職稱:學生輔導員,學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畫。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