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忻族
摘要:生物教學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這是當前生物學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這有利于構建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實驗教學方式,優化實驗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本文立足于初中生物教學改革,對信息技術在其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加強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整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生物;教學;
生物學科不僅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基礎理論科學,而且也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基本上是人們通過觀察和實驗而獲得的,實驗與觀察是生物學建立和發展的基礎,生物學實驗是生物教學的靈魂和支柱,是驗證、探索、發現新東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是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渠道。實驗活動的有效開展,對于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生物課堂中引導學生設計、操作實驗,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綜合生物能力的提高。在課上給學生實驗學習的機會,能夠消除學生對實驗的恐懼感,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要選擇那些簡短與高效的實驗活動,豐富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構建完整的生物知識體系。
生物實驗有特殊的教學功能:生物實驗作為生物教學的基本手段,有著特殊的教學功能;(1)通過實驗可以使生物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掘問題激發求知的欲望,(2)通過加強實驗,不但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而且還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概念和定律是怎樣在實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3)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應當具備的嚴格的科學態度,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科學作風,使學生一步步地學會生物學研究中基本的科學方法。鑒于實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信息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實驗教學過程
1.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利用信息技術放大和呈示功能,給學生提供情境觀察。
生物實驗教學中,涉及很多學生經常用到的儀器。例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一節的實驗教學中,學生需要全面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在教師介紹顯微鏡結構的過程中,由于其立體性,有些部分無法清晰地向學生進行展示,每個結構也很難一一向學生介紹清楚。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結構有了清晰而深刻的了解,更容易掌握顯微鏡的用法。
3.利用信息技術的模擬功能。
模擬實驗過程演示實驗是直觀教學的一種高級形式,演示實驗既可以演示實驗的全過程,也可以演示實驗的一部分;既可通過演示實驗傳授生物學新知識,也可以驗證鞏固生物學知識,或是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等實踐活動。教師課堂演示實驗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往往存在一定的難度,實驗失敗或者無法使全班同學清楚地觀察實驗現象,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有限的資源下充分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可有效地解決這些困難。
4.利用信息技術的存儲功能,記錄實驗過程。有些實驗持續時間較長,在課堂教學環境或實驗室中無法完成,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采用數碼攝像機等儀器記錄整個實驗過程。例錄實驗過程,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制作成PPT,課上和其他同學交流討論。這樣,學生自己主動完成了對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相關內容的學習,效果較好。可見,利用信息技術不僅有助于學生完成實驗,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加強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應用
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進行有效地應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學的效果。
首先,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進行有效地應其目的是輔助生物教學的開展,而不是完全依賴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活動。對于可以直觀感受到的生物現象,例如在進行植物的光合作用課程內容教學時,就可以在課堂實驗以及課外實踐當中,讓學生自主地對植物光合作用現象進行觀察,近距離體驗,根據實驗當中的實際需要,對于其中發生的微觀現象,可以應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進行補充。
其次,在生物教學當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結合當前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對生物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需要加強專業素質,能夠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的整合,不能一味的追求生物教學的進度,向學生傳輸更多的生物知識,往往會欲速則不達,使信息技術教學成為了一種傳統教學工具,反而失去了信息技術教學應有的效果。教師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進行教學引導,使學生加強自主學習,實現了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方法的有效整合。
第三,信息技術并不是萬能的,因此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應用,需要與初中生物教學的具體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圍繞著教學內容,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對生物教學的每個環節進行串聯,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述細胞分裂和血液流動等比較抽象性的內容時,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形象表達。而在介紹人體骨骼結構、器官構造的內容時,實體模型就能夠形象地展現出來,學生就能直觀感知。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能以其形、光、聲和色等多種功能作用于學生的多個感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實踐證明,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若能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確實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對生物教學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重慶市云陽縣盛堡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