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和風格,在歐洲成為主要的思想流派,德拉克羅瓦是這種流派的主要代表。浪漫主義在中國歷來就有,但中國的浪漫主義大多限于文學中,在美術方面直到明末,畫家徐渭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強烈的個人情感,使繪畫擁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和主體意識。
一、時代背景的比較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后,建立了以漢族地主階級為中心的封建帝國統治。他總結了歷代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生產發展的治國策略,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繪畫方面,明太祖仿前朝成例,招攬各地著名畫家,為宮廷服務。盡管如此,為鞏固封建統治,統治者對思想的控制仍十分嚴酷。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皆被束縛在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之中,這嚴重阻礙了文化的發展。明中期之后,明朝開始走下坡路,宦官邪派相互勾結,弄權朝廷。到明武宗后,邪派形成閹黨,控制朝堂之外,排斥正義之士。徐渭正是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雖為一介儒生,但治國報效國家的思想,使得徐渭不能容忍奸臣禍國,他積極投身抗倭戰爭,參與安邊大計,然而他卻應朋黨之爭深受其害,于是他將目光由外在的現實世界轉向了內在世界,在內在世界中追求真我。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震撼了整個歐洲,封建統治被推翻,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然而代表小資產階級利益的雅閣賓政權很快被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熱月黨人推翻。1799年,拿破侖政變建立帝國,對內實行專制,對外連年發動戰爭,在對封建復辟勢力進行斗爭的同時,也進行獨裁和侵略,歐洲人民怨聲載道。1815年,法國波旁王朝復辟。1830年,7月,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統治。這短短的幾十年間,歐洲社會一直處于動蕩不安之中。法國大革命的失敗引起了人民的不滿。啟蒙運動中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并沒有被實現,反而歐洲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戰爭規模也進一步擴張,階級斗爭也越漸激烈。人民對現實感到不滿,為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方式,于是浪漫主義思潮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二、作品風格的比較
徐渭開創了大寫意花鳥畫,他通過水墨畫強烈地自我表白,他擺脫了一些規矩的束縛,表達出自我真實的情感。他用筆不拘繩墨,用筆恣肆狂放,潑墨酣暢淋漓。從他那隨意揮寫的寫意畫中,抨擊一味師古者為“鳥學人言”。“山深熟石榴,向日便開口。深山少人收,顆顆明珠走。”這是徐渭在他的代表作《榴實圖》中的題畫五絕。《榴實圖》畫了一棵倒垂的石榴,碩果成熟,向日開口而裂,飽滿的榴子,滋潤透明,富有質感。蒼勁有力的筆,卻處處有情韻,筆筆見精神。畫面上留有大塊空白,使全局氣勢磅礴,境界開闊,給觀者以無窮的回味。他緣物寄情,以深山石榴自喻,沉痛地抒發了他那胸懷“明珠”而無人賞識,被社會棄置的凄慘心情。
古人繪畫十分重視筆墨,徐渭從運筆的輕重徐疾,蘸墨的干、濕、濃、淡里,表現內心的苦悶和歡愉,內心的情緒是由這些筆墨技法透露出來的。
德拉克羅瓦作為優秀的浪漫主義代表,從他的傳世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常用死亡、屠殺等題材來表達激情。他的繪畫一反主流繪畫的古典風格,擺脫穩定、精致的構圖模式,畫面動感十足,使用的色彩也格外生猛和絢麗,給人血脈噴張的視覺感受。因此,只要他拿起手中的畫筆,他的浪漫主義激情就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發出巨大的叫嘯,他畫畫就像獅子吞食獵物一樣,一氣呵成,所以人們把他叫做“浪漫主義的獅子”。與無色彩,只用水墨來表達情感的中國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德拉克羅瓦的作品在色彩上受魯本斯和倫勃朗繪畫中奔放色彩的影響。例如在《自由領導人民》中,色彩絢麗,色調強烈豐富。在整個畫面的顏色中,右上方的明亮與左下方的灰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每一個局部明暗的交替強化了反差,在構圖的最上面藍和紅這兩種鮮艷的顏色占據大片的空間。在畫面下方三分之一是一個死者的世界,蜿蜒曲折。一具具尸體堆在一起,在上方是活著的人盤旋明亮矗立在空中,他們準備要跨過死者的世界,受傷者就處在這生與死的世界之間。德拉克洛瓦在作品中運用了“金字塔”的構圖。這種充滿動感的“金字塔”構圖形式,這在整體上突出了主體和升華了法西斯人民英勇的行為,顯示出一種巨大感人的藝術力量。
三、相同的浪漫主義核心:繪畫中的詩意
德拉克羅瓦在油畫中追求事物本身的真實感,這與徐渭的大寫意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的作品中都包含著深刻的詩意。德拉克羅瓦的詩意體現在以下兩點:1、首先他在繪畫的過程中,不受外形的約束,重視想象的作用。2、德拉克羅瓦在晚年的日記中寫到“真乃是最稀罕最美麗的一項特質”。這里“真”的含義有真實表達作者內心情感,也有作品要有詩意,表達激情的作用。
而徐渭的畫個性鮮明,狂放潑辣,他對現實的絕望使得書畫成為他發泄苦悶的一個主要途徑。他對筆墨的運用自由不羈、狂傲不遜,他開創的水墨大寫意可以充分表達情感,宣揚激情,他就中國畫從形象中解放出來,成為精神化的載體。
總之,德拉克羅瓦和徐渭在主觀精神上冥冥相同,用大刀闊斧的筆觸,用同樣的激情,代表不同國度的浪漫主義先鋒。
參考文獻:
【1】傅雷.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2010
【2】鐘敬文.徐渭集.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83
【3】德拉克羅瓦.德拉克羅瓦日記.昆明: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李敏鑫(1992-),女,漢,山西太原,藝術碩士,聊城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國畫.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