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凰
摘要:為促進義務教務的均衡發展,許多學校都在配備班班通多媒體設備,并大力推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的對信息技術進行利用,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對班班通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并就相應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班班通;信息技術;課程整合;作用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能夠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并且,信息技術能夠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改善課堂教學效果。要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整合,就需要將班班通充分的利用起來,并配備完善的班班通硬件設備。
一、作用分析
(1)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班班通是教師將互聯網利用起來,充分把網絡共享優質資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在班班通的作用下,教育教學活動不會再僅僅局限于教師、教室、黑板,能夠實現學校與學校、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互通和互聯,從而提高資源的共享性。因此,班班通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的應用,能夠提高我國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促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我國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比如,在初中、高中的教育中,教師可利用班班通加強與其他學校的聯系,共同對教學方法進行交流,并能相互學習教學中比較優秀的方法,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推動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充分通過班班通下載網絡優質教學資源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2)能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提升學校辦學條件。硬件設施是否齊全,是衡量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班班通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的應用,要求學校要建立班班通多媒體教室和電子備課室,而班班通的建立需要對應的硬件設備,如計算機、投影儀、寬帶光纖等。所以,在班班通的影響下,學校能夠建立起信息化的硬件平臺,以便學校開展教學管理活動,并為學生提供實踐必備的硬件設施。因此,為更好的推行班班通,政府就要加大投入,為班級配備班班通設備,學校需要積極的開發網絡資源,以豐富教學內容。比如,政府要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股風頭上,為各中小學校所有班級配齊班班通多媒體設備,學校要建立校園網站,教師可在平臺上備課,并將教學資源共享給學生和其他教師,而全校的師生都可以登錄校園網,下載自己所需的教學和學習資源。通過校園信息管理平臺,能夠實現校園的數字化,提高全校師生信息素養。
(3)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教學質量。班班通的信息量非常大,學生可利用班班通獲取更多的優質學習資源,開闊自己的視野。信息技術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其具有規模性特點,并且通過多媒體設備,還能將相關信息通過文字、圖像、視頻、聲音等方式進行整合,以激發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比如,在上課前,教師可通過網絡查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并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采用最適宜的方式將這些信息呈現出來,以便學生更好的吸收這些知識。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或者需要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補充,教師也通過網絡現場查閱資料。在班班通的作用下,能夠提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性,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策略分析
(1)完善班班通的硬件保障。班班通的硬件設施關系著教師的上課進度和質量,也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率。因此,政府要為各班級配齊班班通多媒體設備,學校要加強對班班通的維護工作,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硬件保障,以確保教師能夠順利的完成教學工作。比如,電子筆、投影儀、計算機等設備應齊全,并要定期對硬件設備進行維護和檢修,檢查多媒體的聲音是否合適,電子筆是否失效,計算機是否能正常使用,網絡是否暢通等。此外,學校還應根據教學需要,適當的購置一些新的設備,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為班班通的實行提供完善的硬件條件,從而確保其能夠順利的實行。
(2)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班班通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水平,能夠靈活熟練的操作多媒體設備,以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更好整合。因此,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使其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縣級教育主管部門充分利用寒暑假,組織專任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學校也要利用課余時間對全校教師加強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和技術實踐兩方面。在培訓的過程中,要為教師講解和演示文字的編輯和處理、基本的繪畫軟件、網絡信息的搜索、資料的下載,以及通過Email收發信息等。同時,學校還可定期組織教師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相關文章,以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并提高教師的班班通操作能力。
(3)適當增加課堂實踐內容。班班通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提升班班通的價值,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就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因此,在利用班班通教學時,教師既要重視“教”,又要重視“學”,結合教學并重的理論來進行教學設計,并將計算機的輔助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比如,在數學的軸對稱圖形、物理的電磁場、生物的有絲分裂等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利用圖片、動畫等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學生還可根據所展示的內容進行實驗,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而在語文的教學中,通過展示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畫面,還能夠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班班通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應用,不僅能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因此,為了更好的推廣班班通,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技能培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注重完善班班通的硬件保障,并適當增加課堂實踐內容,最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許偉.利用“班班通”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學周刊A版,2015,(16):189.
[2]徐兵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利器--班班通[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11):80-80.
[3]張冠德.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在教學中的應用--“班班通”使用后的課堂教學淺識[J].讀寫算(教研版),2013,(16):174.
[4]錢曉玲."班班通"環境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優越性之我見[J].科學咨詢,2016,(10):154-155.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馬山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