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山
摘要:隨著人們觀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開始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意義,因此職業教育在農村發展迅速。農村在職業教育關系到新農村的建設,關系到整個農村的和諧與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本文針對先進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職業技術;教育
一、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當前農村職業教育定位不準確
從我國的國情來看農民在國家的人口比例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因此對于農民的職業技術教育由來已久,但是在當時那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人們對職業教育沒有清晰的認識,結果導致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有一種畸形的發展勢態。很多農村的家長并不了解職業技術教育的意義,把農村職業技術教育作為升學的一種捷徑,盲目讓孩子進行學習,一些院校為了招生盲目迎合家長的這種心理,讓職業教育成為介乎于普通教育和技術教育之間的一個畸形物種。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長期以來存在一個誤區,人們普遍把農業相關的教育統稱為農村職業技術教育,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經濟和地理環境有很大的差異,盲目的強調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統一性和整體性會導致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更加畸形的發展。
2、農村職業教育的生源不足
任何一個院校想要生存下去,生源是一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生源問題是制約農村職業技術發展的瓶頸。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入人心,農村很多家長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職業技術教育遜色于普通高中教育,導致選擇進入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生很少,長期存在這種重文輕技的觀念,也導致一些地方對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視力度不夠。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少的家長選擇讓孩子進行職業技術教育的培訓,更有甚者寧愿讓孩子輟學也不選擇進行職業技術的培養。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進入高等院校學習,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進入到社會中,導致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被企業聘用的幾率大大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學生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偏見越累越多,導致職業教育的生源大大下降。
3、農村職業教育課程設置與實際需求不符
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設置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農村的剩余勞動力,解決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但是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設置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農民的這種需求,課程設置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有很大出入。我國經濟發展狀況日新月異,我們很難保證某一個學科能夠在長時間內都有良好的就業前景,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有很多學科是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被淘汰的,但是縱觀農村職業技術院校的課程設置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院校仍拿這些課程作為辦學特色來招攬農民學生。農民走得再遠也不可能完全的脫離農村,因此,在專業設置上不能一味的追求新奇,應該讓更多的農民發現農村的奧秘,愿意回到農村,畢竟任何時候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農業。
二、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開展的解決措施
1、正確認識農村職業技術教育
我們應該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產生正確的認識,應該充分肯定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對于農村發展的重要作用,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政府部門應該看到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巨大潛力,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力度,讓農民朋友明確職業教育與傳統的文化教育是處于同等地位的,甚至很多時候掌握專業的技術要比很多大學生就業更有優勢。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宣傳力度,向農民傳遞正確的輿論導向,轉變很多農村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幫助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找到準確的定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對于三農問題的解決和新農村的建設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只有新時代的農民都掌握一定的技術才能讓農村發展更有活力。
2、合理規劃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
我們都知道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是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服務的,農村的發展究其根本離不開農業的發展,當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方向注重新奇和時代需求,導致很多學生在選擇專業時眼花繚亂,所以我們應該幫助農民了解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實際意義,讓更多的農民選擇與農業相關的技術科目。新農村的發展繼續培養一批有技術有文化的新農民來帶領農村人民進行精神文化建設,進行經濟建設。我們必須根據各地區的不同情況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進行合理的規劃,對于院校的專業設置進行合理的考察,幫助學生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專業,促進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長足進步。另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不能把學生限制在某一個專業領域當中,經濟不斷變化和發展,學生今天在學校學習的熱門專業很可能在學生走向社會之后就不再熱門,所以在校期間還應該對學生進行長遠規劃,促進學生的實踐技能的進步,必要時可以讓學生有轉崗的機會。
3、加大對農村職業技術學校及職業技術院校的師資等投入力
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長期以來受到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專業院校內并沒有幾個專業的教師,只有加大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力量的投入力度,讓學生進入院校之后有專門的教師進行教學,才能讓更多的農民愿意進入到農村職業技術院校進行學習。要加強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可以先從校內已有的師資力量入手,加大對校內教師的培養力度,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和知識技能,讓教師不斷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校內和校外的培訓。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應該從教師入手,讓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不斷加強,積極進入工作的一線進行調查和調研,將這些第一手的資料運用到課堂中。同時增加從事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教師的工資水平,吸引更多有真才實學的教師進入到職業教育中。
參考文獻:
[1]張林. 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工培養培訓與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初探[J]. 科技風,2017,(08):239+243.
[2]王軍麗. 農村環境下的職業技術教育[J]. 學周刊,2015,(02):56.
[3]劉啟艷. 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12):82-84.
[4]雷明,朱宏斌. 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導向與趨勢[J]. 中外企業家,2013,(03):204-206.
(作者單位:田林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