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想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或班級管理工作,就必須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導,那么走進學生的心靈就成了前提和關鍵。如何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教師?要有滿腔熱情;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關心每一位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
關鍵詞:好教師 現代教育 提高 技能水平
童年時代,當我看著老師揮舞著教鞭抑揚頓挫地講課,仿佛一位圣人無所不知。我從心眼里羨慕,同時也萌發了當一名教師的美好愿望。終于,師范畢業后,我如愿以償地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
教師是園丁,默默無聞的工作者;教師是指點迷津、引向人生之路的向導,雕塑著億萬多彩多姿的人生;教師是學生們的良師益友,懂得珍愛學生的生命,懂得開發學生的生命潛力,工作充滿創造性。教師教給學生的是通往知識寶庫的鑰匙,打下的是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如何當一個讓學生喜歡的好老師?這一直是我在思索的一個問題,也是我所不斷追求而為之奮斗的目標。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有滿腔熱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知者不如樂知者。教與學的過程都需要充滿熱情,即教師對教書育人的熱情和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對學習充滿熱情的學生能夠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對教學充滿熱情的老師能夠把上課當做一種事業。上好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的熱情,把上課當作是自身價值的體現,在講臺上盡情揮灑、展示自己的水平,把學生當作是最忠實的觀眾,真正把講臺當作人生的舞臺;其次要培養學生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采用什么模式切入,如何設置懸念引發學生思考,選擇怎樣的經典案例等,既要保證課程嚴謹、逐步開展,又要保證師生間有充足的互動,確保教師與學生充滿熱情。
二、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更何況一名小學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我認為要做一名好老師,甚至必須有一河的活水。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淵博的文化知識。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書育人的資本,是將學生培養成才的必備條件,是教師必備的業務素質。要是教師僅僅依靠自己在學生時代掌握的知識來應付教學,就很有可能在細節方面傳錯道、授錯業,從而解不了惑,甚至誤人子弟。久而久之,學生也將對這樣的教師失去興趣、信心和尊重,惡性循環一旦形成之后再去扭轉就變得非常困難了。我在平時教學中,一直很重視新知識的學習,不論哪一學科,它都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需要教師掌握更多的學科之外的知識。我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學習計算機、教育教學理論等各種知識來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永遠矗立于新知識的潮頭。
三、關心每一位學生
做一名好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對全班學生,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學困生,均應一視同仁。記得我班上的羅昊旻同學,它的性格很內向,膽子小,成績也不好,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有一次,我提的問題很簡單,就特意叫他來回答,那一次他回答正確了,我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并說:只要你大膽的舉手來回答,其實你也很棒的。平時有簡單的任務,就試著讓他去做,當他完成以后,給予肯定,這樣他就有了自信,從那以后,他開始主動跟老師打招呼,參與到同學們的談話中,有了明顯的轉變。因此,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多用一些激勵的話給予表揚,哪怕是一個細小的動作,撫摸一下他的頭、一個眼神,也就給了他莫大勇氣。又如:班上的李進波同學,父母離婚,爸爸常年在外不回家,他家的三兄妹分別寄養在三個姑媽家。像他這種情況,很特殊,因為缺乏父愛母愛,總覺得自己寄人籬下,心里就特別自卑,學習習慣很差,不愿學習,與同學交流困難,經常惹是生非,也不聽姑媽的話。我經過與其家長聯系,了解他在家的情況,一起督促。要更加關心他,多找他談心,讓他知道,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了,你并不孤獨,你有姑媽、有老師、有同學,我們都很關心你。你有什么心里話,可以跟老師說,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可以告訴老師,老師可以盡全力幫助你。經過我們師生的努力,他慢慢變得開朗起來,愿意跟我說心里話,也開始變得主動學習了,期末考試成績也有所提高了。正是老師的愛才使得這“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學生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學生們如何愛別人。
四、能夠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
作為一個教師,今天能夠站在講臺稱作教師,那么他必定是從昨天的學生時代走過,從學生轉換到老師,只是一個身份的轉變,同樣經歷了學生時代,那么我想對于學生在這時期和階段的思想和行為,我們應該是很能了解和體會的,所以對于學生的所作所為我們不應該感到不可思議,很稀奇,而是應該抱著一顆理解的心去接受、包容,去處理和解決。現在仍然崇尚理解萬歲,而那種“棍棒底下出秀才”的體罰式教育法是應該杜絕的。在我上課時,我提倡民主、自由,給每個學生充分自由,把學習、回答、反饋的權力從老師手中轉接給學生,同時給予精神鼓勵,言語表揚,比如“請大家勇敢站起來,亮出自己來,充分展示你們的‘領袖風范”,結果首先從英語課,再到語文課等其他科目,學生都有了回答問題的主動、積極意識。相同的事件,不同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不是很好。同時青少年出現早戀現象應該說是正確的,然而有的教師一開始就采取高壓,強制措施,而不是說服教育、正確引導,反而造成了很嚴重的后果。我想,作為教師,他們應該很容易體會學生的某種逆反心理,那么為什么讓其產生,促其發展呢?我覺得是缺乏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
總之,一名好的教師,應該是做人的典范,是具有無私奉獻精神,求真務實,嚴于律己,精通文化業務,開拓創新的人。社會的發展要求這樣的好教師多些,更多些。“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教師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作者單位: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