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芳
摘要:在教學過程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直接關系到生物學的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本文從精講巧練、精心設計、合理安排、選擇要點、檢查評價、歸納方法等六個方面介紹生物學教學中培養課堂自學能力的指導方法。本文對于高中生物課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一定的啟迪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精講巧練、精心設計、合理安排、選擇要點、檢查評價、歸納方法
在生物學教學中,我們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不斷獲取和運用生物學知識的自學能力。進行課堂自學的指導,目的在于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以下是筆者指導學生課堂自學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精講巧練,解決好教與學的矛盾
課本是教學之本,學生知識大部分來源于課本。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面向全體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尋找答案,培養其自學能力。但教師的講授時間也相應縮短,教學任務難于完成,這與學生自學的時間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這一矛盾解決不好,課堂自學的指導也就無法開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調查研究,要解決好教與學的矛盾,首先教師要真正明確開展課堂自學是為了教會學生怎樣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信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其次是要深入分析新課標和教材,列出章節精講的內容和必講的重點和難點,將講全講細改為講準講精,給學生留下較充裕的自學時間。
二、精心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
自學的主要形式是閱讀,在教學中,不論采用怎樣的閱讀方法,總要先布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一可以指導探索發掘課文內容的方向;二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文閱讀思考得出正確答案;三可以促使學生發現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內驅力,使學生帶著欲望進入學習境界。例如:在學《能量流動》這一節,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自然段文字,設置問題①生態系統的能量最初來源是什么?②能量進入生產者的途徑是什么?③能量來源的起點是什么?④流動的渠道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并要求能簡要回答每個問題,然后用較少的時間提問歸納,這樣不僅調動了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有了完成課堂練習的時間。
三、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學時間,所以應該合理安排,選擇有利于點撥的內容自學。每節教材的前言和對某些現象或過程的描述由教師講解較好,并適當增刪內容,力求做到生動,富有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起到對自學內容的引導作用。而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一般由學生獨立閱讀,自己得出準確答案。對于重點的知識、難點或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盡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以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四、選擇要點,及時點撥
學生自學能力有限,如整章整節自學,易造成學生只記住字面意思,不理解內涵。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估計問題和要點、難點,布置自學后要注意學生的動向,及時進行點撥。例如“減數分裂”課程中,精子的形成過程是教學的重難點,先利用Flash編制的細胞圖和動畫,演示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的變化。提出問題“雄性的的生殖細胞位于哪個器官?精原細胞要形成精子的過程分為哪幾個時期?各時期有哪些變化?”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閃爍、圖形的移動、定格等方式來說明精原細胞位于睪丸的曲細精管上,當動物性成熟時,睪丸的一部分精原細胞就開始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精細胞,最終通過變形,形成精子。讓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總結精子的形成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各時期的特點,以及染色體、DNA的數量變化。通過有點撥的自學和教師的精講,易突破自學難點,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
五、檢查評價,激發自學熱情,提高自學能力
通過課堂自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如單有自學布置而沒有檢查,自學就無法落實,而有檢查沒有評價也會打擊學生自學的熱情。在教學中,對一些較易混淆的概念和較難懂的問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由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回答,并當場給予評價,對回答好的打成績予以鼓勵。同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多指導如何區分重點、如何進行歸納分析等,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充分肯定優點,以激發其自學的信心和興趣,從而提高自學能力。當然對學生課堂自學的指導,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從點滴的教學做起,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六、歸納方法,總結出幾種比較好的記憶方法
第一、化整為零記憶法的根據就是整體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要素、環節構成的。一本書、一課、一節都可看作是一個整體,都是由若干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的,要把握所要掌握的知識,就需要化整為零,循序漸進地記憶?;麨榱阌洃浄ㄊ箯碗s、繁鎖的問題簡單化,強化了記憶的效果。第二、分層記憶法,許多生物知識是層層深入的,這就要求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采用分層記憶法,就能深刻理解、把握知識。第三、比較記憶法就是對所記憶的知識進行比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區別與聯系的過程。第四、結構體系記憶法,此種記憶方法多用于復習。學完一節、一課、一本書總要進行復習鞏固,這就需要學生必須了解所復習內容的結構體系。首先找出貫穿于知識的主干部分,再根據知識間內在的邏輯關系把分支內容串聯在主干之上,抓住主干順序記憶分支內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細小的內容填充進去,個個知識點猶如“冰糖葫蘆竹簽串”,可以有效地避免遺漏或張冠李戴的毛病。
總之,記憶知識的方法很多,以上五種是比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應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掌握了好的學習記憶方法,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化繁為簡,既能完整地記憶生物課的基本知識,又能提高記憶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明慶.淺談高中生物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90;
[2]孫海軍.淺談生物學課堂自學指導[J].亞太教育.2015(22):53.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化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