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軼 段艷
摘要:東盟與中國貿易往來密切,且互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本文選取1995~2014年東盟5國入境中國游客量與進出口貨物貿易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表明:入境游客量與進出口貨物貿易額具有較高的相關性;東盟5國入境旅游分別與進口貨物貿易額、出口貨物貿易額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東盟5國入境中國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的因果關系受到滯后期的影響,在不同的滯后階數下存在著不同的因果關系。
關鍵詞:入境旅游;進出口貨物貿易;相關性分析;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
[中圖分類號] F590.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2479(2017)05-0086-07
Abstract: ASEAN and China have close trade and are important tourist destination to each other.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of inbound tourism and trade in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between five ASEANs countries and China from 1995~2014 to conduct correlation analysis,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inbound tourism and trade in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There exist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inbound tourism and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trade; the causality relationship of inbound tourism and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trade are affected by lag, there are different causal relationship under different lag.
Key Words: Inbound Tourism; Trade in Import and Export Goods; Correlation Analysis;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一、 引言
中國與東盟從1991年開始對話,1996年成為全面對話伙伴國,到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中國與東盟的旅游和進出口貨物貿易關系來往密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東盟與中國的貿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雙邊貿易占到了世界貿易的13%。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往來促進了雙邊貿易的發展,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的79.6億美元到2015年達到4721.6億美元,增加近60倍,年均增長18.5%。至2015年,中國連續7年是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5年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
貿易的往來促進了人員的往來,近年來,中國與東盟雙邊人員互訪不斷增長,從2003年的387萬人次增至2015年的2364.5萬人次,增長了6.12倍,雙邊互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近年來舉辦的中國—東盟文化合作年、海洋合作年、教育交流年及旅游合作年等系列活動都推動了雙邊旅游的往來。
中國—東盟關系是學者研究的熱點,雖然有學者的研究涉及到東盟國家,但對東盟入境中國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的關系的研究還未有涉及。本文選取1995~2014年東盟5國入境中國游客量與進出口貨物貿易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研究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入境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互動關系,這對于東盟與中國貿易、旅游的合作具有實踐意義。
二、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對于旅游與貿易關系的研究較早,Kulendran與Wilson(2000)率先提出“國際旅游與國際貿易是否相關”的問題,研究了澳大利亞和美國、英國、日本、新西蘭四國的客流量與貿易之間存在的均衡和因果關系,并提出了“馬可波羅假設”與“興趣與關注假設”①。國外學者的研究站在一國或一國與多國的角度對旅游與貿易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主要是采用實證的研究方法。Shan和Wilson(2001)以中國為例發現國際貿易是影響國際旅游的重要因素、國際旅游與國際貿易之間具有雙向的因果關系②。Saheesh和Russell(2003)通過研究美國堪薩斯州入境旅游與本地農產品貿易,認為國際旅游可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③。Qudair和 Khalid(2004)研究伊斯蘭國家認為,不同貿易方式與游客量存在長期平衡④。Khan,et al.(2005)以新加坡為對象發現商務旅游與進口貨物貿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⑤。NorsiahKadir(2010)分析了馬來西亞旅游與貿易間的關系⑥。Zhang和Jensen(2007)認為入境旅游是一種旅游資源就地出口的“無形貿易”⑦。
中國對國際旅游與國際貿易的關系研究起步較晚,孫根年(2008年) 在國內率先提出旅游與貿易的互動關系,認為貿易與旅游有著密切的聯系,“旅游引發貿易、貿易促進旅游”⑧。綜觀中國國內的研究, 學者的研究主要采用單位根檢驗、 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法等實證方法,孫根年、周露(2012)研究了日本、韓國、東盟 8 國與中國⑨,方世巧等(2012)研究了廣西—越南⑩,石張宇(2015)研究了俄國與中國?輥?輯?訛,趙多平(2011)研究了歐洲七國與中國?輥?輰?訛,劉珍珍等(2010)研究了中國國家旅游與國際貿易的關系?輥?輱?訛。一些學者采用推拉方程、推拉關系模型對旅游與貿易的關系進行研究,趙多平(2011)研究了中國對俄口岸城市?輥?輲?訛,孫根年、安景梅(2014)研究了中國內蒙古與蒙古國?輥?輳?訛, 王潔潔等(2010)研究了中國與韓國?輥?輴?訛。另外, 韓亞芬(2011)通過建立入境客流量和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的統計方程,分析了入境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的關系①。高楠等(2012)建構了入境旅游系統與進口貨物貿易系統耦合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 基于改進的熵值法分析入境旅游系統與進口貨物貿易系統之間協調發展的作用機理②。中國學者的研究都指出貿易與旅游存在著互相推動發展的作用。
三、 數據說明及相關性分析
(一)數據說明
1. 數據選取及來源
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盟(ASEAN)成員國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從入境游客的數據可獲得性上,選取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5國。從進出口貨物貿易上,2014年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為4802.9億美元,其中中國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5國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為3623.7億美元,5國與中國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占東盟的75.45%。將這5國選取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選取1995~2014年東盟5國入境中國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的基礎數據進行定量的分析,數據指標為:(1)東盟5國入境中國游客量(單位:人次)(inbound,記為inb)來反映東盟5國入境中國的旅游發展情況;(2)東盟5國與中國進口貨物貿易額(import,記為imp)出口貨物貿易額(export,記為exp)來反映貨物貿易往來情況。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進出口貿易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本文的研究在此進行了區分,主要研究的是進出口貨物貿易。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旅游統計年鑒》。數據處理時對所有數據取自然對數,以避免經濟時間序列受到異方差的影響。本文應用Eviews8.0計量軟件首先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然后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檢驗。
2. 時間序列特征圖
從圖1到圖5可以看出,東盟5國入境游客量、進口貨物貿易額和出口貨物貿易額這三個時間序列變量在1995~2014年整體存在一致上升趨勢。1997~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的入境客流量、進口貨物貿易額和出口貨物貿易額三個序列有下降的趨勢,馬來西亞、菲律賓在此期間只有入境游客量有短暫的下降趨勢。2003年的 SARS危機中,東盟5國均只有入境客流量有下降趨勢,進出口貨物貿易額沒有受到影響并保持上升趨勢。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印度尼西亞入境客流量呈下降趨勢,進出口貨物貿易額受到的影響滯后一年,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的入境客流量、進口貨物貿易額和出口貨物貿易額三個序列均有下降的趨勢。在2012年后,東盟5國的入境客流量、進口貨物貿易額和出口貨物貿易額三個時間序列變量在不同的時間呈現出短暫的下降趨勢。不同的國家的入境客流量、進口貨物貿易額和出口貨物貿易額對危機事件的沖擊受到的影響程度不同,入境客流量對危機事件相對敏感,會有下降的趨勢。
(二)東盟5國變量間的相關性分析
由時間序列圖可以看出,東盟5國入境游客量、進口貨物貿易額和出口貨物貿易額時間序列基本保持著同升同降的趨勢,運用相關性進行分析,從表1可知,東盟5國入境旅游與進口貨物貿易額、出口貨物貿易額三變量間相關性系數都在0.9以上,入境旅游與進口貨物貿易額、出口貨物貿易額存在著較高的相關性,進出口貨物貿易與入境客流量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四、入境中國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平穩性檢驗
對于時間序列進行協整檢驗的前提是數據是平穩的,對東盟5國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平穩性ADF 檢驗(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滯后期根據AIC或SIC準則確定。結果為表2,由表2可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時間序列數據經過一階差分后,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不存在單位根,序列平穩,屬于一階單整I(1);新加坡的時間序列經過二階差分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不存在單位根,序列平穩,屬于二階單整I(2)。東盟5國各國的數據都是同階單整,數據平穩。
(二)協整檢驗
進一步確定變量間是否確實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進行了協整檢驗,協整檢驗的前提各個序列是同階單整,在上面的檢驗中已經確定各時間序列為同階單整,符合協整檢驗。協整檢驗的方法有適合兩變量的Engle-Granger檢驗和適合多變量協整關系的Johansen-Juselius檢驗(也稱為JJ檢驗,一種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VAR的多重協整檢驗方法)。本文所研究的是入境旅游(Lninb)分別與出口貨物貿易額(Lnexp)、進口貨物貿易額(Lnimp)時間序列變量的協整關系,因而采用的是Engle-Granger檢驗,對東盟5國分別以入境旅游人次(Lninb)為被解釋變量,出口貨物貿易額(Lnexp)、進口貨物貿易額(Lnimp)為解釋變量,進行OLS回歸,對OLS進而生成殘差序列,分別為E1、E2,對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用AIC或SIC確定最佳滯后階數,得到結果為表3。
由表3可知,東盟5國的各協整方程生成的殘差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均拒絕原假設,P值顯著,不存在單位根,殘差序列數據均平穩,東盟5國入境旅游與進口貨物貿易額、出口貨物貿易額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表4表明,協整方程的判斷系數R2及調整后的R2除了泰國方程(9)為0.8680、0.8607,其他9個方程的判斷系數均為0.9以上,表明模型擬合優度效果較好。入境客流量與出口貨物貿易的協整方程(1)、(3)、(5)、(7)、(9)系數值表明了出口貨物貿易對入境客流量的推動強度,分別為0.4713、0.4273、0.4660、0.5089、0.4219,推動強度值均在0.4左右,出口貨物貿易額每增加1,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5國入境客流量分別增加0.4713、0.4273、0.4660、0.5089、0.4219。入境客流量與進口貨物貿易的協整方程(2)、(4)、(6)、(8)、(10)系數值表明了進口貨物貿易對入境客流量的推動強度,分別為0.5960、0.4541、0.3130、0.6035、0.4487,推動強度值最大為0.6035,最小為0.3130,進口貨物貿易額每增加1,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5國入境客流量分別增加0.5960、0.4541、0.3130、0.6035、0.4487。以此表明東盟5國進出口貨物貿易對入境客流量的推動強度均為正向。
(三)格蘭杰因果檢驗
研究得出各國的入境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存在協整關系,進一步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對入境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額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檢驗。由于格蘭杰因果檢驗在不同的滯后期條件下,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本文選取滯后期1、2、3、4在顯著性水平10%的條件下進行檢驗入境旅游分別與進口貨物貿易額、出口貨物貿易額的格蘭杰因果關系,結果如表5所示。
1. 入境旅游是出口貨物貿易的格蘭杰原因
印度尼西亞在滯后期2時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入境旅游是出口貨物貿易的因果關系;在滯后期為1、3、4時,接受原假設,不存在入境旅游是出口貨物貿易的因果關系。菲律賓、泰國在滯后期為1時,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存在著入境旅游是出口貨物貿易的因果關系;在滯后期為2、3、4時,接受原假設,不存在入境旅游是出口貨物貿易的因果關系。馬來西亞、新加坡在滯后期為1、2、3、4時均接受原假設,不存在入境旅游是出口貨物貿易的因果關系。這說明在短期內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入境旅游對出口貨物貿易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馬來西亞、新加坡在短期內入境旅游對出口貨物貿易的推動作用并不顯著。
2. 出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格蘭杰原因
新加坡在滯后期為1時,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存在著出口貨物貿易與入境旅游因果關系;在滯后期為2、3、4時,接受原假設,不存在出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泰國在滯后期為3時,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出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因果關系;在滯后期為1、2、4,接受原假設,不存在出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在滯后期為1、2、3、4時均接受原假設,不存在出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這說明短期內新加坡、泰國的出口貨物貿易對入境旅游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短期內出口貨物貿易對入境旅游的推動作用并不顯著。
3. 入境旅游是進口貨物貿易的格蘭杰原因
在滯后期為1、2、3、4時,東盟5國均接受原假設,不存在著出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這說明東盟5國在短期內入境旅游對進口貨物貿易的影響不是很顯著。
4. 進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格蘭杰原因
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在滯后期為1、2時,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存在著進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在滯后期為3、4時,接受原假設,不存在進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泰國在滯后期為1、2、3時,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存在著進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在滯后期為4時,接受原假設,不存在進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印度尼西亞在滯后期為1、2、3、4時均接受原假設,不存在進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這說明,短期內,東盟5國進口貨物貿易對入境旅游的促進作用較顯著,短期內推動進口貨物貿易對入境旅游的發展具有顯著的意義。
綜上,在短期內,東盟5國入境旅游與出口貨物貿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有顯著性,入境旅游與進口貨物貿易的單向格蘭杰因果關系短期內較為顯著。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滯后期下有著不同的促進作用。
五、結論及探討
(一)結論
本文選取1995~2014年東盟5國入境中國游客量與進出口貨物貿易額的時間序列數據,對東盟5國入境中國游客量、進口貨物貿易額、出口貨物貿易額三個時間序列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并運用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東盟5國入境中國旅游人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存在著較高的相關性。東盟5國進出口貨物貿易與入境客流量相關系數在0.9以上,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第二,協整檢驗表明東盟5國入境中國旅游人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存在著長期穩定均衡關系。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東盟5國進出口貨物貿易對入境旅游存在著正相關關系,東盟5國進出口貨物貿易對入境旅游的推動強度均在0.3130~0.6035之間,東盟5國進出口貨物貿易對入境中國旅游的推動強度各國相差不大。
第三,格蘭杰因果檢驗表明短期內同一國家在不同的滯后階數下入境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存在著不同的因果關系。印度尼西亞在滯后期為2時,入境旅游是出口貨物貿易的因果關系;馬來西亞在滯后期為1、2時,進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菲律賓在滯后期為1時,入境旅游是出口貨物貿易的因果關系,滯后期為1、2時,進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新加坡在滯后期為1時,出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滯后期為1、2時,進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泰國在滯后期為1時,入境旅游是出口貨物貿易的因果關系,在滯后期為3時,出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在滯后期為1、2、3時,進口貨物貿易是入境旅游的因果關系。5國在其他情況下,變量間的因果關系不顯著,特別是在滯后期為1、2、3、4時,東盟5國的入境旅游均不是進口貨物貿易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國家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促進旅游與貿易的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討論
第一,東盟5國入境中國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協同增長。在1995~2014年發展過程中,入境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發展趨勢一致,遇到危機事件,各國入境中國旅游會受到危機事件的沖擊影響,進出口貨物貿易不一定會受到危機事件的沖擊影響,但是在危機事件后,各國入境中國旅游又很快地調回。危機事件會對東盟國家入境中國旅游有一定的減弱現象,危機事件對東盟不同國家與中國進出口貨物貿易的影響不同,相對影響較小,甚至有時候不會受到影響。針對危機事件,政府可以事先制定預防等措施,使得雙邊旅游往來受到的沖擊影響降到最低。
第二,本文的研究數據選取了1995~2014年未對危機事件數據進行校正的真實數據,通過研究得到了東盟5國入境中國旅游與進出口貨物貿易因果關系受到滯后期的影響,旅游促進貿易,貿易推動旅游。對貿易與旅游的關系進行研究可以給相關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一定參考,但是同時數據的實證檢驗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只提供參考。另外,東盟國家入境中國旅游的減弱趨勢及減弱程度也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少數民族地區舊城改造中的傳統文化保護研究”(11CMZ028);國家旅游局旅游業青年專家培養計劃課題“(151008)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及經營管理”(TYETP201546);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印象·劉三姐”與廣西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研究 ”(11CJY052)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