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偉
防治專業隊指單位、集體或個人組建,具有一定防治能力、技術水平,具有參與防治作業資格的相對固定的臨時性防治組織。防治專業隊一般規模較小,人員較少,設備簡單,適宜對農戶、家庭合作林場開展防治服務。其特點是與農戶聯系比較緊密,條件成熟后,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為企業法人,積極向防治公司過渡。防治協會。指群眾自愿參加,民政部門社團法人注冊,經費自籌自用,按協會章程運行的非營利性組織。一般由森防業務部門倡導,造林大戶或當地能人牽頭,通過建立協會章程、確定活動范圍和會員權利義務來規范協會會員行為。特點是林地、林木實行統一管護,分戶經營,實現林業有害生物的群防群治,聯防聯治。植物醫院(農藥連鎖服務站)由具有一定技術和經驗的人領辦,從事林木健康保健、病蟲害診斷、防治技術咨詢的門診或農藥銷售店,需有營業執照、固定營業場所、相應的診療設備和樹木醫生。對農戶、家庭合作林場采取坐診與巡診結合,通過咨詢、問診、購藥登記,建立用戶聯卡等形式,掌握用戶的林木品種、造林時間、造林密度、病蟲害發生情況,做好技術服務,進而擴大農藥銷售和經濟收益。
一、社會化防治的主要成效
(1)取得較好控災減災效果。各地在社會化防治實踐中,通過專業化管理、績效承包防治明顯提高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成效。青海省西寧市園林植保科技服務公司20世紀90年代承包防治西寧市光肩星天牛任務后,采用打孔注藥、砸卵、打側枝以及在天牛成蟲羽化期噴藥等措施,使防治區光肩星天牛有蟲株率由50%降至6%左右。廈門市由專業防治公司承包除治松材線蟲,經6a連續防治后松樹病死株率明顯下降。山東省實行以終期防治效果為主的考核付酬辦法開展的社會化飛機防治美國白蛾,實現了控災減災目標。
(2)形成了一套初步可行的運行機制。社會化防治組織進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經濟效益。為保障社會化防治健康發展,在各地積極實踐和探索基礎上,國家林業局森防總站出臺了一些相應規則,提出了社會化防治招投標、監理、驗收等工作程序,制訂了20余件防治招投標工作流程文件樣本。廣東、山東、福建等地探索了承包防治收費項目和標準,包括農藥費、人工費、設備及折舊費、技術服務費等,促使社會化防治有序進行。
(3)推動了社會化防治組織資質的建立。社會化防治組織資質建立和認定管理具有政策性強,影響面大的特點,也是當前社會化防治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主要進展有:國家林業局森防總站印發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司(防治專業隊)資質,界定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司(防治專業隊)的資質等級、條件;廣東省2011年出臺了廣東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單位資質認定暫行辦法,2003年出臺了森林病蟲害治理工程公司(工程隊)資質地方標準。這項工作將隨著社會化防治的進程不斷推進。
(4)有利于普及無公害防治理念。社會化服務是向林農傳授新技術、新農藥、新藥械的有效途徑。通過優化用藥處方,達到合理、安全用藥的目的,克服了盲目用藥、浪費農藥、污染環境的缺點,有效減少農藥的“跑、冒、滴、漏”現象,保證了生態環境安全和人身安全,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有關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1)政策上待突破,資質認證和經費投入缺規章。提供公平、有序的社會化防治環境是政府的職責,也是社會化防治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國家層面尚無社會化防治組織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的相關法規。近些年,在諸如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防治中,已實行項目化管理和招投標制,有力拉動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市場化進程。實踐表明,為實現社會化防治管理、實施和監督分離,盡快出臺防治資質統一認定規范已顯得尤為緊迫,此外還需盡快建立和完善服務方式、收費標準、用藥規范、機械配置、防效保障、藥害鑒定等標準。隨著社會化防治市場的不斷完善,應將人員培訓納入全國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和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社會化防治財政經費扶持政策方面,在科學分析和測算社會化防治成本基礎上,從維護服務和被服務雙方利益的角度出發,應出臺林業有害生物社會化防治收費指導意見,達到誰防治、誰擔責、誰受益。國家應對社會化防治組織通過經費補貼的方式,引導和促進社會化防治的大發展。
(2)機制上需轉換,加快防治工作由政府主導向市場為主轉換的步伐。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按林木權屬劃分,全國森林面積國有占42.16%、集體占37.52%、個體占20.32%,加上95%以上已經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權勘界的面積,目前近60%的森林為個人經營。按照“誰經營,誰防治”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原則,各級政府應盡快改變過去扮演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主體的角色,將工作定位和重心由組織和實施防治于一身轉移到培育和扶持社會化防治上來。
(3)行業自律要探索,推動建立社會化防治聯合會。隨著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具有獨立法人身份的社會中介和協會組織將承擔越來越多的行業規范和自律責任。社會化防治服務組織在市場不斷發育、農村人口轉移、家庭經營規模壯大等大背景下,不僅需要獲得政府支持和優惠政策,也需要得到科研、教育、推廣服務機構提供的新技術、新方法,更需要在合作和重組中求聯合。
(4)社會化防治組織當自強,建立規范高效的內部運行機制。社會化防治組織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新事物,只有強化其內部運行機制,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社會化防治組織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規范統一的防治合同文書,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5)社會責任共承擔,實現社會化防治經濟與社會效益統一。調查顯示,林農防治病蟲害首先想到的是施用農藥,缺乏綜合防治的理念。注重用藥安全,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是社會化防治組織應該承擔的責任。社會化防治組織應積極參與到防治技術創新的進程中,充分利用互聯網高效、快捷、便利的優勢,廣泛與科研單位建立聯系,以解決防治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要廣泛應用以生物技術為主的綜合防治技術,成為推廣應用先進科技成果的主力軍。
(作者單位:菏澤高新區呂陵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