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應鏈融資并非新鮮事物,但加上互聯網技術的助力,就為供應鏈融資進行數據化,促使其升級提速,從三個方面革新了小微企業貸款模式,即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提升風險控制、通過數據平臺保證了銀行貸款的安全性。
關鍵詞:“互聯網+”;供應鏈融資;優勢
一、供應鏈融資概述
供應鏈融資,是指銀行通過審查整條供應鏈,基于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的掌握,對其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在供應鏈中,除了核心企業,主要都是中小企業,即供應鏈融資是針對中小企業的一種金融服務。是將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及其相關的上下游配套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根據供應鏈中企業的交易關系和行業特點,制定基于貨權及現金流控制的整體金融解決方案的一種融資模式。供應鏈融資解決了上下游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而且通過打通上下游融資瓶頸,還可以降低供應鏈條融資成本。
二、傳統供應鏈融資模式
供應鏈融資系統中的主體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位于產業供應鏈上的運營商,包含了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與之具備長期穩定關系的上下游交易對手(主要是大量的配套中小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等企業。第二部分是較常見的銀行或非銀行等金融機構,其中商業銀行可以看作是最具典型和表現活躍的參與主體。其主要模式有以下幾種:
1.預付賬款融資模式
供應鏈融資下的預付賬款融資模式,是由核心企業提供擔保,以買賣雙方真實有效的貿易合同為依據,用就此合同產生的預付賬款下的買方的提貨權、或者已在途中、或者已庫存的貨物為質物,銀行向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以墊付貨款,賣方將據此合同收入的第一筆款項作為還款額,由上下游中小企業直接將貨款支付銀行,首先用于償還銀行貸款的融資模式。
2.存貨融資模式
金融機構多采用融通倉融資模式對其進行授信。融通倉融資模式是企業以存貨作為質押,金融機構根據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和運營能力,將一定的授信額度授予物流企業,由物流企業直接負責融資企業貸款的運營和風險管理。這樣既可以簡化流程,提高融資企業的產銷供應鏈運作效率,同時也可以轉移自身的信貸風險,降低經營成本。
3.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是債權融資需求方,核心企業是債務企業并對債權企業的融資進行反擔保。一旦融資企業出現問題,金融機構便會要求債務企業承擔彌補損失的責任。應收賬款融資使得上游企業可以及時獲得銀行的短期信用貸款,有利于解決融資企業短期資金的需求,加快中小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和壯大,而且有利于整個供應鏈的持續高效運作。
三、“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分析
(一)供應鏈金融概述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根據產業特征,圍繞核心企業,將上下游中小企業聯系在一起,整合物流和資金流,提供靈活的金融支持,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一種綜合性金融服務。
通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來打破小企業尤其是一些地方性企業的融資瓶頸。這種方式以核心企業為依托,通過挖掘產業鏈中的信用信息,為其上下游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最常見的增信方式是應收賬款質押、核心企業擔保。隨著“互聯網+”推進,對產業鏈中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實現了數據化,既增加了銀行挖掘信用信息的廣度、深度,又較好地保證了貿易背景的真實性,提升了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二)優勢分析
1.創新了小微企業貸款模式
核心企業將其上下游優質小企業推薦給銀行,銀行結合線上數據、線下調查,選擇成長性好的小企業給予授信,從而實現銷售、融資無縫對接。同時,數據平臺也拓寬了小微金融服務覆蓋面,突破了地域的局限。
平臺上集納了所有參與企業生產的支付、結算、采購、資金流、物流、商流信息,銀行借助供應鏈數據平臺,能夠清楚地查到異地企業的采購、銷售、資金流信息挖掘小微企業的信用信息,為其提供融資、理財、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
2.提升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目前,針對上游小企業的應收賬款質押備受重視。2017年1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也在《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推動大企業和政府采購主體積極確認應收賬款,幫助中小企業供應商融資。
應收賬款質押的優勢在于專款專用,能夠較好地控制風險。“還款方實際上是核心企業而非小企業,也就是說,銀行先把錢貸給小企業,到賬期時,核心企業把應付小企業的錢直接打給銀行。
數據平臺提供的信息助力了小微企業貸款的授信審批,尤其當數據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其信用價值將愈發凸顯。
電子數據能確保貿易背景的真實性,避免傳統線下審批時虛假訂單風險。其次,針對上游企業,銀行可根據其在平臺上的訂單信息判斷授信額度,針對下游企業,則可根據結算量、采購量、銷售量等信息判斷授信額度。
3.為銀行放款提供可靠保障
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在于能夠緊隨項目、交易的資金流向。例如,銀行通過跟蹤某企業的訂單動態,提取該企業過去幾年的線上訂單信息,將每月訂單明細數據進行同期對比,一旦出現大幅異常波動或偏離,能夠及時做出預警。
四、結論
供應鏈金融有助于促進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深度融合,而且能有效避免資金脫實向虛問題。但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還處在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郭清馬.供應鏈金融模式及其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0(02).
[2] 章文燕,劉汝德.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策略[J].經濟導刊,2010(3).
[3] 高麗君,翁蔚覽,張越.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為中小企業服務[J].現代金融,2010(12).
作者簡介:屠楚新(1988.12-),女,漢族,陜西省漢中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企業內部控制、財務管理,商業銀行會計研究。
(曲靖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