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
摘要:在新常態視域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師的行為與自身角色是否一致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鑒于此,本研究基于新常態視域下對高校體育教師角色期望存在的問題以及角色定位的價值路徑進行解讀。首先,研究圍繞教育觀念、育人方式、技能傳授、師生關系、教學評價和教學規律六個方面對新常態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師角色期待進行分析。然后,基于教育研究者角色、潛能挖掘角色、資源融合角色、人文關懷角色、學生指導角色以及培養責任感角色六個方面對新常態視域下體育教師角色期望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最后,高校體育教師應該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者、高校體育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高校體育教師應成為體育教學的開發和設計者、體育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者四個方面對新常態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師重塑角色定位的價值路徑進行建言獻策。
關鍵詞:新常態;體育教師;角色期望;角色定位
我國體育課程改革始于2001年,其標志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到2005年有關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頒布,在五年期間我國體育課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在體育新課程標準的改革過程中,體育教師的角色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需要更加多樣化、全面發展的人才,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下,其角色有沒有到達社會預期,甚至高校體育教師的行為與自身角色是否一致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鑒于此,本研究基于新常態視域下對高校體育教師角色期望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此同時,對重塑角色定位的價值路徑進行解讀與剖析。
一、新常態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師角色期待
中國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時期,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下它的發展方式、發展思路和價值判斷也會相應做出調整。對于高校體育教師而言,亦復如此。在新常態發展時期,高校體育教師對自身的角色期待也會不斷調整,尤其在教與學、師與生的這種雙邊互動過程中。本研究從六個方面,即教育觀念、育人方式、技能傳授、師生關系、教學評價和教學規律六個方面對新常態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師角色期望進行總結。首先,在新常態時期,高校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就是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尤其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改變落后的教育思想,建立正確的學生觀和評價觀;其二,育人方式。新常態時期,高校體育教師的育人方式做出新的改變。換言之,相比傳授技能,育人方式顯得更為重要。育人方式不僅要注重創新、優化、移植和組合,更要注重育人方式多樣性和靈活化;其三,技能傳授方面。新常態時期高校體育教師技能傳授要體現創新。具體來說,選編和創新教學內容,積極參與實施教學和激發學生的思考情境,優化教學情境,來代替傳統體育教師對教學內容被動執行者的局面;其四,師生關系方面。新常態時期,高校體育教師師生關系要成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體育教師需要轉變“長者”和“權威者”這類角色,而是要變成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這需要和學生成為“伙伴”和“朋友”;其五,教學評價方面。新常態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評價不能局限于答辯成績。換句話說,要轉變傳統體育課只注重對達標成績評價的標準。新常態背景下,對體育課評價集中在參與態度、學習進步、意志力培養等方面;最后,教學規律方面。新常態時期,體育教師要成為教學的研究者,注重對教學規律的研究,轉變過去僅僅局限于課程表的“復制者”的角色。
二、新常態視域下體育教師角色期望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常態視域下體育教師角色期望存在的問題主要從教育研究者角色、潛能挖掘角色、資源融合角色、人文關懷角色、學生指導角色以及培養責任感角色六個方面展開。第一,在教育研究者角色方面:傳統高校體育教學,體育教師扮演著總結等方面的形式主義角色。新常態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師要深化教學規律研究,成為研究型教師,改變落后的教育思想,建立正確的學生觀和評價觀。這方面是目前教育研究角色主要欠缺的地方;第二,潛能挖掘角色方面:傳統高校體育教學,體育教師通過示范講解,注重技能傳授。新常態背景下,高校體育課注重學生體育習慣的養成以及創新力。這方面是高校體育教師對潛能挖掘角色是不足之處;第三,資源融合角色方面:新常態背景下,高校體育課教學注重課題情景的教學設置,尤其注重把生活和社會資源與課堂資源有效融合。如何把上述三者有效銜接是高校體育教師資源融合角色還面臨很大問題;第四,人文關懷角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運動能力差和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的學生給予關注和幫助不夠;第五,學生指導角色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課堂和課外體育鍛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不夠;第六,培養責任感角色方面在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和注重學生各角色培養還有待加強。
三、新常態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師重塑角色定位的價值路徑
(一)高校體育教師應該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者
隨著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高校體育教學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教師首先從認識層面轉變對自身角色定位的審視。第一,高校體育教師是培養學生健全身心和人格的教育者,而不僅僅當成教練員或技能的傳授者;第二,高校學生作為即將走上社會的國家建設后備人才,體育教師在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時候,要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傳授給學生;第三,體育運動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尤其健康、合作、競爭、強壯和品格等品質灌輸給學生。可見,高校體育教師應該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者。
(二)高校體育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隨著我國體育課程標準的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課逐步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運動體驗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需要高校體育教師從過去成績的評判者和教學內容的指定者逐步轉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與學生之間進行平度的對話和交流。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隨時觀察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努力傾聽和感受學生的練習反饋,及時掌握學生的練習進度,思考進一步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合適體育鍛煉項目。譬如,學生如何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自身合適的體育項目。體育教師應該給予很好的指導建議。與此同時,體育教師要靈活運用口頭贊賞和心理暗示給予學生正面反饋,鼓勵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參與。由此可見,體育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三)高校體育教師應成為體育教學的開發和設計者
正如多爾所說:“后現代主義強調的不是體育教學的實施者,而是在課程的開發和創造者。如果課程真正成為自由合作和溝通的教學情境,“開發者”和“創作者”的角色比“實施者”在新常態高校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更為合適。在我國經濟邁入新常態發展時期,高校體育教學也會相應發生改變。體育教師作為高校體育開展的實施者,也需要對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以及課程評價等多方面進行完善。高校體育教師應成為體育教學的開發和設計者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高校體育教師不再僅僅課程的被動實施者,而是在新常態時期成為課程的開發與設計者,甚至課程的決定者;其二,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從“教教科書” 轉向“用教科書”方向轉變。
(四)體育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者
在我國經濟邁入新常態發展大背景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師的角色定位也要更新和調整。高校體育教師要在新的發展時期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與此同時,知識、能力、價值觀、情況態度、方法是學科素養具體化的指標,也是學校教學課程改革的重要概念。由此可見,體育教師需要向終身學習者方向努力,方能指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終身學習者,應確定奮斗目標,根據自己的理論基礎、技能基礎、興趣愛好,結合教學條件以及工作需要,不斷獲取、消化、運用新知識,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學會從現代教育發展的高度,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季瀏,汪曉贊,湯利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10年回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2):77-81.
[2]華紅艷.中學教師角色期望跨地域比較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1-2.
[3]劉華榮.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角色定位的再審視[J].體育與科學,2013,34(4):116-120.
[4]李斌.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價值內涵與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5):86-90.
(作者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