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理明
摘要:手槍是警務人員近距離打擊犯罪,實現自我防御的重要武器,加強手槍射擊技術訓練是公安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主要內容,也是提高我國公安隊伍整體質量的關鍵。目前在公安院校的手槍射擊技術教學中,提高設計精度仍是教學的基本目標,而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其在設計訓練內容、構建教學評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學生在手槍射擊訓練過程中,難以體會實戰化訓練環境,在戰術配合與心理素質方面缺乏足夠的訓練。基于此,本文從公安院校學生手槍射擊教學現狀出發,對如何提高學生手槍射擊技術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公安院校;手槍射擊技術;教學實踐;相關措施
公安機關擔負著維護國家安全、維持社會穩定、打擊犯罪、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與財產安全的重大職責。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社會上一些惡性犯罪的發生條件也更加復雜,而作為執法者,警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是控制犯罪,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與財產安全的關鍵。時代的變化對公安隊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公安院校作為公安機關人才的輸送基地,其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應該迎合時代發展要求。手槍是警務人員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最常使用的武器,因此,公安院校在培養未來公安人才的過程中,應該將提高手槍射擊技術作為基本要求,并圍繞手槍射擊優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提高射擊精度的同時,也能夠模擬實戰情境中,實現多警種、多警具的聯動訓練,進而強化學生應對實戰的心理素質,讓手槍射擊技術在學生未來執行任務中真正發揮打擊犯罪、保護群眾、保護自己的目的。
一、公安院校手槍射擊教學的影響因素以及教學現狀
手槍射擊課程是公干院校特有的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影響手槍射擊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第一,學生的整體素質。學生作為課程教學的主體,其個人素質直接影響著訓練效果,在進入公安院校之前,學生都沒有接觸過槍支,因此,在招生過程中,學校應該從手槍射擊訓練的基本要求出發,對學生進行政治審核、體能測驗、心理測試,以保證未來公安隊伍的純潔性和專業性;第二,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作為手槍射擊教學的主導者,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實戰經驗、射擊技術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以充分調動學生訓練中的主動性;第三,基礎設施,手槍射擊訓練需要專業化的教學環境,如各類警用手槍,標靶等,因此,公安院校應該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手槍射擊訓練環境;第四,教學內容的適應性。在訓練中,公安院校應該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對手槍射擊訓練內容進行調整,不僅要提高學生個體的作戰能力,還應該強調團隊協作意識,以便在未來打擊犯罪中發揮集體的力量;第五,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手槍射擊訓練中,方法的選擇不僅影響著教學進度,更影響著學生對實戰射擊的體驗,因此,教師在實踐中應該積極總結經驗,慎重選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手槍射擊技術;第六,教學評價,在手槍射擊訓練過程中,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不僅是檢驗訓練實際效果的標準,也是促進教學改進的必要反饋,因此,完善公安院校學生手槍射擊訓練教學評價體系也是改善訓練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
公安院校的手槍射擊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了解警用手槍的類型、戰斗性能及手槍各大部件的名稱及用途;學會手槍的分解、結合和武器保養的方法;正確掌握據槍、瞄準、擊發的動作要領;掌握警察開槍射擊的基本要素及法律規定;培養嚴守紀律、學法守法、規范操作的優良作風。但是從目前公安院校的手槍射擊訓練實踐效果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制約了學生手槍射擊技術的提高,而通過對現狀、問題的分析則是我們探究、優化教學措施的前提。
從公安院校學生的素質來看,公安院校通過對全省范圍內應屆高中畢業生的篩選,選拔在政審、體能、心理素質等方面符合未來公安崗位需求的人才;從教師的綜合素質來看,公安院校從事手槍射擊訓練教學的教師的整體素質偏低,如某公安院校在手槍射擊教學中,教授和副教授的占比僅為32.9%,講師和助教占據了主要的位置,而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手槍射擊訓練教學的特殊性,使得公安院校只能從部隊中吸收射擊人才,這些教職人員雖然具備豐富的射擊經驗,但是理論建設方面卻存在明顯不足,另一方面現代教學人才趨于年輕化,許多走出警察學校的學生直接進入教學崗位,教齡短、年輕化的態勢改變了手槍射擊訓練教學的人才結構;從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來看,沒有槍支和射擊場地,手槍射擊訓練就無法開展,因此,公安院校對于訓練場地的建設是必要的投入,其差別就在于場地設施的質量以及設備的應用效率,一些公安院校的基礎設施相對簡陋,警用槍械的購置也不盡完備,還有一些院校雖然購置了室內室外靶場,在場地建設中增加了引入了多媒體技術,在槍械購置上也趨于完備,但是其在使用中卻將其作為公安院校的宣傳工具,在實際訓練中難以派上用場;從教學內容來看,公安院校根據當前公安崗位的人才需求特點,結合國家教育的相關規定設計教學大綱,但是在手槍射擊訓練中,更多的是強調靜態射擊,缺乏實戰化教學設計,影響了學生未來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從教學方法上來看,講授、示范、練習是基本的手槍射擊訓練操作流程,而通過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于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并不滿意;從教學評價來看,教師主要通過學生在手槍射擊訓練中的出勤率、課堂表現、實彈射擊成績進行評價,忽視了學生在訓練中的綜合能力培養,造成了教學評價與實戰射擊的脫節,影響了學生手槍射擊技術的提升。
二、提高公安院校學生手槍射擊技術水平的相關措施
(一)加強手槍射擊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射擊訓練人才是提高學生手槍射擊技術的基本保障,因此公安院校應該加強對專業化人才的引入與培養,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公安院校首先要注重對專業素質過硬,實戰經驗豐富的設計人才的引進,如通過調整教師的薪酬待遇的方式,吸引其加入到設計隊伍中來,通過開展專業學術講座等方式獲取最新的實戰訓練經驗,完善教學科研體系,推動教學理論創新,為實戰訓練提供科學的指導;其次,加強對在職教師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的培養,加強與當地公安機構的合作與交流,為教師培訓提供良好的環境,積累實戰經驗,保證學生手槍射擊訓練的實效性。
(二)完善手槍射擊訓練基礎設施
公安院校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提升學生手槍射擊技術的重要性,在教學管理建設中增加投入,改善師生的訓練環境,為其提供更加貼近實戰情景的訓練場地。公安院校在完善基礎設施的過程中,首先要提高設施建設的質量,從社會發展對公安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出發,完善陳舊的場地設備,杜絕形象工程,將設備投入、設施建設納入院校長遠發展規劃中來;其次,注重設備的保養、設施管理,如槍械的保養是手槍射擊訓練中的必要環節,在教學管理中,學校也應該增加了基礎設施管理的投入,以延長其使用期限;最后,引入現代化教育技術,如設置電子靶場,對學生的訓練效果做數據分析,以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三)優化手槍射擊訓練教學內容
教訓內容作為公安院校手槍射擊訓練教學的載體,其在設計中應該緊緊圍繞著警察職業的基本特征以及警察職務的基本需求。在手槍射擊訓練教學中,學校、教師應該積極推動教學內容的優化,首先加強對教材的選擇與完善,公安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參與到教材的編纂中來,根據長期積累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經驗,設計教學內容,如傳統教材中的定點慢射訓練已經與當前的實戰情況脫節,在警察執行任務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會增加警務人員的傷亡率,因此,教研人員編寫中應該與時俱進,結合客觀實際對內容進行調整;其次,授課過程中,應該堅持簡單實用的原則,增加實戰案例分析與實戰化模擬射擊,在情景中訓練學生的射擊技術與心理素質。
(四)調整手槍射擊課程教學方法
在現代教育環境下,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訓練需求,也難以契合當前警察職業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手槍射擊訓練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以提高訓練的實際效果。例如遞進式教學就是一種頗為實用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教師在第一階段,應該利用基礎精度射擊課程讓學生達到掌握手槍射擊的基本動作的目標,結合25米、15米距離對胸環靶立姿雙手無依托進行射擊的訓練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在第二階段利用實用動作射擊課程,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射擊的實用動作,并在考評中完成對近距離不同目標靶的雙手立姿射擊;在第三階段結合模擬實戰訓練內容,培養學生根據不同情況熟練應用技能,利用近距離不同目標靶、不同姿勢、不同環境射擊,以及彩彈實戰對抗練習進行評價。
(五)做好對訓練效果的綜合評價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將教學評價作為教學反饋的主要途徑,首先優化考核內容,明確手槍射擊訓練的基本目的,提高評價的針對性;其次,完善考試形式,利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反映學生的手槍射擊技術;最后,制定嚴格的評價標準,根據專業的射擊技術標準,對學生的射擊成績進行評價,強調教學成績客觀性和真實性,以作為教學改進的依據。
三、結束語
總之,公安院校學生的手槍射擊訓練效果,直接關系著未來人民警察依法使用武器的能力,以及公安隊伍的整體作戰能力。從目前公安院校的手槍射擊訓練效果來看,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提高學生個體的設計精度上,而忽視了設計過程中的協同作戰和心理素質要求。針對其中的問題,公安院校射擊教師應該從當前社會對人民警察提出的基本要求出發,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手槍射擊技術的同時,也應該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從而為我國的公安隊伍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孫杰棟.翻轉課堂模式下警用手槍基礎射擊課程可行性分析和課程設計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18):186-190.
[2]司昌軍.提高公安院校學生手槍射擊技術水平的措施[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16,18(06):96-99.
[3]王華.基于協同機理的77式手槍射擊訓練探索[J].遼寧警專學報,2011,13(03):98-100.
(作者單位:安徽省公安廳警察訓練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