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后,國內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我黨第二代領導集體重要成員的陳云,高度關注黨內外形勢的變化。提出共產黨員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要經受住觀念變革的考驗、商品經濟的考驗、利益的考驗、對外開放的考驗等思想。學習和研究陳云的這些思想,對于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精神,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陳云;共產黨員;改革開放
中圖分類號:D26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2921(2017)03-0040-03
收稿日期:2017-03-03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陳云增強黨的凝聚力的思想研究”(項目編號:13DSB003) 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鞠健( 1963-),男,河南潢川人,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經濟法政學院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史與黨建理論研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作風也隨之侵入。黨的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在改革開放條件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使黨經受住改革開放的考驗?這是新時期黨的建設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作為我黨第二代領導集體重要成員的陳云,高度關注改革開放后黨內外形勢的變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學習和研究他的這些思想對于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精神,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共產黨員要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的實踐已經證明,盡管計劃經濟體制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計劃經濟體制在運行中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如果不進行改革,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就沒有活力。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于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方針,我國的經濟實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也開始泛濫起來。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打著改革開放的旗號妄圖使中國“全盤西化”,即否定社會主義制度、主張資本主義制度。針對社會上的錯誤言論,陳云指出:我們現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改革”,我們搞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1](P347)這就明確告訴人們,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都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并沒有改變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1985年9月,陳云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又明確闡述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性質,這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1](P350)改革不是要改變我國的社會性質,而是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對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環節進行變革和調整。改革開放絕不是搞資本主義,所以,我們要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
二、共產黨員要經受住觀念變革的考驗
改革開放,發展商品經濟,不僅使我國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也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既然要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就必然要求有一種與之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共產黨人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改革大潮面前,只有拋棄舊觀念,樹立新觀念,才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因此,經受觀念變革的考驗,同樣是改革開放給共產黨人提出的重大時代課題。陳云在領導我國經濟工作的實踐中,對于引導人們打破舊觀念、樹立新觀念的問題,也作過許多論述。第一,反對平均主義、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早在1978年,鄧小平同志就指出:“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2](P146)。意思是說,如果不講物質利益原則,就不能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生產就難以發展起來。陳云非常贊成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觀點。1982年11月22日,陳云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高度贊揚了安徽等地實行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吃公家‘大鍋飯,好壞一個樣,干不干一個樣,怎么得了!……萬里同志在農村搞責任制,說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這三句話一句不能少。”[3]1984年10月20日,陳云在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上的書面發言中,再次強調了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的重要性。第二,反對“大少爺辦企業”的做法,倡導時間、效益觀念。要做好經濟工作,必須按照經濟工作的規律辦事。如果你違背了這些客觀的規律,你就會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陳云同志認為,只有按規律辦事,才能把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做好。1982年12月,陳云在與全國人大的部分代表座談時指出:“我們有些地方是大少爺辦企業……搞經濟工作,沒有時間概念,沒有利潤概念,是不行的。”[1](P319-320)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新形勢下,如果再不講時間效益觀念,你的企業就可能被市場所淘汰。因為市場上的商品,好的群眾就買,不好的群眾就不買。賣方市場正在變為買方市場,企業的產品能不能賣出去,完全是由群眾說了算。所以,陳云說以后要辦好企業再不能耍大少爺脾氣了。一定要轉變觀念,要按照經濟規律辦事。第三,主張政企分開,落實企業自主經營權。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以前,我國許多企業之所以效益不好,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企業本身沒有自主經營權,一切生產管理上的事情都要聽命于上級行政機關的指示。陳云認為政企不分,使政府陷于紛繁復雜的日常事務當中,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實行政企職責分開,一方面可以給企業經營管理的自主權,另一方面可以使各級政府機構從日常繁瑣的事物中解脫出來,“把宏觀方面管住管好。”[1](P337)第四,主張破除閉關鎖國觀念,樹立全方位對外開放觀念。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事實充分證明,一個國家閉關鎖國搞建設就會落后,一個地區關起門來搞建設也必然落伍。只有改革,革除一切不利于發展的條條框框,才能加快發展。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觀念比較閉塞,經濟活動一般都在本省、本地區進行。現在改革開放了,陳云認為經濟活動可以突破地區的限制,“在國家計劃指導下,也可以跨省跨地區,甚至不一定限于國內,也可以跨國跨洲”[1](P320)。國內各省、各地區之間不僅可以開展經濟橫向聯合,互相協作,互通有無,而且還可以開展跨國經濟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把經濟搞活。
三、共產黨員要經受住商品經濟的考驗
隨著改革的深入,商品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商品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可以給經濟發展帶來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也會給黨內政治生活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帶來某些消極影響。1983年10月,陳云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指出:現在有些農村的黨組織,在進行黨員集訓時,除了要給伙食補貼以外,還要給黨員每天一、二元的誤工費,這在我們黨執政以前簡直是不可想象的。解放前,農民冒著生命危險為解放軍送糧食、送彈藥,救護傷病員,不但拿不到誤工補貼,有的甚至被捕、受傷或死亡。那些參加集訓要誤工費的黨員應該反思一下,這樣做合適嗎?還有沒有一點共產黨員的覺悟呢?陳云認為,一切集訓、開會要錢的人,不能再當共產黨員,應當“開除黨籍”[1](P332)。
四、共產黨員要經受住利益的考驗
改革,實質上就是利益關系的調整,必然會觸及部分人的利益。作為共產黨員,也面臨著一個如何正確對待和解決利益關系的問題。一事當前,是先為自己打算,還是處處以集體利益為重;是搞小團體主義,還是從大局出發,都是對黨性的檢驗。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中國共產黨與其他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是共產黨員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和本質要求。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有些黨員干部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紛紛經商辦企業,有些人甚至走上了貪污受賄、走私販私等違法犯罪的道路。1983年2月,陳云在同革命烈士子女的談話時要求他們千萬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要“處處從黨的利益出發,為了維護黨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1](P321)1983年10月,陳云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指出:“我們絕大多數黨員是不謀私利的,但因謀私利而犯法、犯錯誤的黨員也不是一個很小的數量。”從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統計數據看,自打擊經濟領域犯罪以來,當時有1萬8千多人受黨紀處分,有9千多人被開除黨籍,腐敗問題極為嚴重。對于這些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人如果不進行嚴懲,“就會敗壞黨的風氣,使黨喪失民心”[1](P331-332)。
五、共產黨員要經受住對外開放的考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全黨全國人民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中國面臨的最大現實問題就是發展問題。那么,怎樣才能更快地發展呢?根據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經驗,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可以利用國外的資金和技術,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所以,黨把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確定為我國的基本國策。隨著對外開放,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會滲透進來。因此,腐蝕與反腐蝕就成為黨的建設必須注意解決的重大問題。有的人一把中國與外國作對比,就以為“中國就不如外國,社會主義就不如資本主義。”[1](P332)一說起對內搞活、對外開放,有些黨政軍機關和干部就“蜂擁經商”,有些黨員干部同一些不法商人互相勾結,互相利用,做了大量違法亂紀的壞事。針對這種嚴重的腐敗問題,陳云強調指出:“我們搞社會主義,一定要抵制和清除這些丑惡的思想和行為”[1](P355-356)。陳云認為這些問題的發生,與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有關。所以,我們在狠抓經濟工作的同時,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認真抓好,不能放松。陳云要求各級黨組織都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認真抓好,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教育”,那么,我們就“一定會戰勝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作風的侵蝕。”[1](P355)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4]。我們黨只有經受住各種考驗,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學習陳云關于黨員要經受改革開放考驗的思想,有助于廣大黨員干部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保持清醒的頭腦;有助于廣大黨員干部保持廉潔自律、以身作則、公私分明的作風;有助于廣大黨員干部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陳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3]陳云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521-522.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光明日報,2012- 11-18.
An Approaches into Chen Yun's Thoughts on the Party Members
Undergoing the Test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Ju Jian
(Economic Law School of Second Jiangsu Teachers College,Nanjing,Jiangsu 210013)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domestic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As on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s of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important members,Chen Yun highly highlighted the changes of the situ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arty,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ust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orientation,to withstand the tes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the test of concept change,interest test and tes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o study and research these thoughts from Chen Yun has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n the comprehensively strict administering the Party's spirit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resist corruption.
Key words: Chen Yun;Communist Party members;reform and opening up;test
責任編輯:查徽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