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華
摘 要:內部審計工作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極為關鍵,對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極具意義。在企業的發展當中,一些企業并未真正意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不具備獨立的見解。不能依照內部審計準則單獨建立,內部審計制度不規范,令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受到影響。所以,對于這些企業需要令其改變理念,了解審計,打造有效的結構機制,強化內部審計控制范疇,創建有效的規范制度,強化企業綜合獨立性,以此提高我國內部審計水平。
關鍵詞:現代企業 制度 內部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c)-089-02
現代企業制度是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產生的,是通過市場經濟為根基而具有的現代公司制度。現代企業制度在發展的過程里,令公司總體功能具有較大的提高,顯著影響到企業的決策、發展、乃至未來。現代企業制度對于企業以及社會的經濟發展而言,均具有較大的價值。
1 內部審計的效用
1.1 制約性
內部審計經濟作用展現于監督管理當中,依照企業內部審計準則,分析管理經濟制度,掌握相應的審計監督審查準則,保障審計企業不會具有違法問題。保護企業經濟秩序的作用,減少企業活動中錯誤的發生,打造良好、正確的實施行為,將經濟內容中的不合理現象給予改正,應當依照會計信息操控給予分析,掌控會出現的錯誤問題。正確的賬務分析,管理成本控制,能夠良好地強化資金狀況的掌控,保障財務內容的成本正確性。需要強化系統監督管理,謹防產生作弊的狀況,提升會計業務人員總體素養[1]。
1.2 防護性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依照改革準則給予了解,判定改革成本控制準則。依照內部審計性控制準則,有效協調系統內部審計制度,在處理與保護方面給予強化。
1.3 鑒證作用
審計人員在監督檢查內部控制時,給予檢查報告,所以能夠對企業內部控制給予良好的保障。內部審計人員透過企業內部業務及活動給予審核,不但能夠了解企業內部控制在管理中具有的不足之處,并且還可以對單位內部所有部門的生產經營狀況的準確性、真實方面進行鑒證,為了令企業管理層的經濟責任以及內部部門甚至單位執行相應的束縛機制,給予客觀的根據。
2 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中的問題
2.1 內部審計機構設定不完整
獨立性作為審計中的一個主要環節,只有在確保獨立性的前提下,才可以令內部審計部門具備客觀公正的處事原則。可是我國當前大多數內部審計部門并不具備獨立性。如圖1所示,通過對100家進行調查發現,具備內部審計部門的僅占30家,設立于財務部門的占40家,并入其他部門的占30家。由于內部審計人員大多來自企業的各個部門或直接通過企業的會計人員給予擔任,這一有違合理性的機構設定以及人員設定一定會為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造成較大的損失,不能確保內部審計在機構方面的客觀作用,從而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力度具有影響。比如某公司在內部審計中欠缺獨立性,通過表面來看,由董事會決定公司內部審計機構,可實質上則是在經理的管制下進行工作,從而影響到獨立性,令內部審計部門徒有虛名。
2.2 內部審計團隊素質和能力不足
對于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而言,其屬于獨立的部門,具有較高的人員素質標準。可是當前我國企業在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方面較低,為強化內部審計造成困擾。在被調查的企業當中,企業審計人員超過50人的僅有10家,20人的有17家,10人的有20家,低于5人的有53家。大多數企業聘用的審計人員均具備牢固的財務知識,可是企業招聘人才并未注重管理企業的能力以及信息技術能力,令企業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較難勝任愈發繁瑣的審計工作。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具有職業素質較低,未接受過專業的培訓,知識面較窄,工作欠缺激情的狀況。對于執行審計工作而言,通常并未認真分析問題,長期持有應付了事的心態進行工作,在工作方面不夠嚴謹,出現一些物質引誘就會違反職業道德。隨著審計舞弊問題的高發,大多數原因則由于內部審計人員未堅守職業道德。
2.3 不注重內部審計工作
在企業當中,內部審計工作雖然愈發被注重,可是依舊有許多人不理解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所在,將內部審計視為無法為企業帶來收益的部門,只會加大企業的成本。通過對100家企業進行調查分析,大部分領導均認為內部審計效果良好,可是因為領導對審計的意識不足,將審計真實效果視作很好的僅占少數,大多認為內部審計效果一般,可是依舊有一些企業領導認為這一部門并未具有任何作用,從而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進行極為不利。企業職工會抵觸內部審計,甚至還會做出不配合審計人員工作的事情,將內部審計當作可有可無的存在,并且欠缺對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意識。
3 現代企業制度下強化內部審計的對策
3.1 創建完善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
創建有效、完善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將企業內部審計地位與層次給予提升。將內部審計制度給予完善,對現代市場主體的規范極為重要。身為企業領導層,應當站在管理的方向意識到內部審計對于現代企業管理的價值所在,為其配備相應的人力、技術以及資源,將內部審計機構與人員的地位給予提升,有效激發出內部審計人員對工作的激情[2]。
3.2 科學定位企業內部審計職能
(1)經濟監督職能成為內部審計最根本的職能。經濟監督職能指的是通過財經法規與制度制定的評判依據,檢查并評判被審計對象的財政收支以及其余經濟活動,從而評判并確定會計資料和其他資料的正確性與真實性,監督被審計單位加強經營管理,遵紀守法,提升經濟效益。(2)經濟評價職能愈發關鍵。經濟評價職能是通過經濟監督職能延伸的一個職能,經濟評價則為透過審核檢查,評判被審企業的規劃、預算、方案、決策等可執行性,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以此有效加快企業對經營管理的改善,從而提升經濟效益。
3.3 加大內部審計范疇
在我國市場化不斷提升下,現代企業制度愈發完善,內部管理能力持續提升,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隨著會計信息系統的普及,令財務資料信息不會產生錯誤。并且,因為單一對財務信息給予審計對提升企業治理能力并不具有較大的幫助,所以想要完善企業的職能,則需改變財務局限,通過科學的方式對企業其他方面進行審計,并擴寬內部審計范疇與體系,不斷完善流程。
3.4 確保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想要令內部審計真正具有監督經營、維護資產、協助管理的職能,則需將產權主體給予明確,創建產權監督制度,把內部審計設置于產權主體的領導下,體現產權主體的利益,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權威性,轉變過去內部審計無力的狀況。
3.5 提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為不同職能部門、不同層次的管理者給予服務,因此,必須十分了解企業的戰略目標與規劃,掌握企業在經營管理當中的所有職能。企業在招聘和篩選內部審計人員時,需要對內部審計機構挑選出有經驗的人員,將內部審計人員的團隊建設給予完善,提升機構工作效率。并且,企業需強化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強化制度建設,執行各種激勵制度,有效提升內部審計人員對工作的激情[3]。
4 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對內部審計制度給予完善,加快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和企業治理的有效結合,才能夠完善現代企業的制度與市場經濟。只有持續改革工作方法,注重創新,才能夠提升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慶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職業通用勝任能力框架設計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分析[J].會計研究,2013(01).
[2] 王兵,鮑國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踐與發展經驗[J].審計研究,2013(02).
[3] 馬莉.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J].齊齊哈爾職業學院學報,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