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吳慶平
摘 要:作為新興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創客空間可為個人和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促進其發展。創客空間提供多方位的融資渠道和多角度管理服務等,將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形成創新集聚效應。本文通過創客空間的生態圈,對創客空間各主體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關鍵詞:創客 創客空間 創客空間主體
中圖分類號:F27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c)-157-02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maker,是指一類以興趣驅動的愛好者群體,從前人們把他們從事的活動稱為DIY。創客空間(makerspace)源于maker和space的組合,它是蓬勃發展的創客運動的一部分。環境層面的創客空間是一種能共享所有資源,具備分享特質的氛圍;精神層面的創客空間并非資源和空間本身,而是一種協作、分享、創造的人生理念;功能層面的創客空間能促進技能學習和人類知識創新[1]。創客空間是從歐美的車庫文化中發端,隨著3D打印技術的普及,開源硬軟件等信息技術的長足發展,更多的草根大眾借助創客空間參與到原本由少數精英所壟斷的創新創造活動中來。
近年來,在李克強總理號召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創客空間這一創新創業平臺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發展。據統計顯示,目前正式運行且處于較為活躍狀態的創客聚集地有約28處,覆蓋了華北、長三角、珠三角、華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2]。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創客空間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雙創作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府都投入了一定的資源。在政府大力支持創客空間發展的進程中,創客空間這種帶有公共、公益性質的平臺如何逃脫粗放的發展模式,如何改進機制保持高效率、可持續性,是需要面對的問題[3]。厘清創客空間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建立以創客空間為主體的創客生態圈模型,是促進創客空間真正轉化為區域經濟推動力的前提條件,因此,對于創客空間各主體關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創客空間的運作機制及主體方
目前,主要的創客空間模式有三種:社區型、Fab lab和Techshop。社區型,是指一個開放的空間,按照工種差異劃分工作區域,創客能租用聯合辦公空間,或成為會員租用設備。Fab lab的核心理念是依靠通信技術和數字制造的有機結合來充分共享世界的網絡資源,并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地的需求狀況開展多維度、全方位的項目合作,進而尋求一種更為積極的科技和創新相結合的模式(Gershenfeld,2012)。推動Fab lab發展的主要力量是社會而不是技術[4]。Techshop較之社區型創客空間和Fab lab來說更為封閉,通常只給其注冊會員提供場地、設備等資源。
雖然創客空間的模式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含有幾個參與主體,主要有4個,分別是創客、空間運作方、資金投入方和其他服務主體。
創客是通過創造與分享將想法變為現實的人;空間運作方是指負責實體空間日常運營的組織機構;資金投入方是指給創客項目或創客空間提供資金支持的組織或個人;而其他服務主體包括法律咨詢機構、教育培訓機構等為創業過程服務的各種組織機構。
當創客產生一個有價值的創意,就可以借助創客空間提供的辦公空間、硬軟件設備、財務指導、知識產權服務等設施和服務完成產品創造。如果該創新可以獲得專利,或者產品可以進行生產銷售,或者可以催生出企業,即創客的創意可以轉化為現實經濟效益,那就有可能獲得投資人進一步的資金支持,該項產品或服務就可能進入市場。資金投入方也可能為創客空間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創客們也會繳納一定的會員費,以保障創客空間的正常運轉。另外,創客空間內的其他服務主體為創客提供創業過程中所需的各種服務。這一系列過程就形成了創客生態圈,如圖1所示。
2 創客空間不同主體間的關系
2.1 創客與創客空間運作方的關系
創客,是一些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創意轉化為現實產品的人。創客向創客空間運作方提出入駐申請,創客空間運作方經過初步的評估和篩選,讓符合相關條件的創客入駐。為了將創客的優秀創意實現,創客空間還會為創客提供各種資源,包括實驗室、辦公室、咖啡廳、物業管理等服務,以及專業領域的培訓指導服務等。一般的,社區型的創客空間向創客會員收取一定的租金或者通過核心成員集資來維持創客空間的正常運轉,Fab lab、Techshop一般也采用會員制運營,每月向創客會員收取會費來維持自身的資源,Techshop則只對會員開放。
創客空間與創客的關系是一種圍繞空間的物質與服務條件的培育與被培育的契約關系,也是利益共享關系。創客按照契約繳納少量的費用,享受創客空間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創客空間則通過選擇創客培育創新產品,提供相關服務,并可依據契約約定獲得創客創新產品成功后的一定比例的所有權或利益。
2.2 創客與投資人的關系
這里所說的投資人是指愿意出資購買創客創新創業活動和成果并承擔一定風險的投資方。
在創新項目中,創意的形成、技術的研發、產品的生產以及市場銷售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這里的投資人包括企業、金融機構、研究機構、眾籌平臺等。創客通過完成可能投放市場并創造現實經濟收益的產品或創意,吸引投資人的投資。投資人通過入股、貸款等方式,給予創客資金支持,使創客的創意或產品能完成批量生產投放市場,或者成立初創企業。入股是指在創客需要時,投資人向其提供一筆資金,當未來創客的企業成立后,這筆資金就折算成相應的股份由投資人持有。貸款指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優惠的利息向創客提供實現其項目所需的資金。現在新興的融資方式還包括風險投資、互聯網眾籌、P2P等,都會產生不同形式的投資人。
創客與投資人的關系是圍繞創新創意的風險投資的契約關系,創客按照契約使用投資人的資金,投資人則按契約在創客創新產品成功后獲得全部或一定比例的所有權。
2.3 創客與創客空間其他服務主體的關系
創客空間作為一個平臺還聚集有其他為創客提供服務的主體,如財務服務、知識產權服務、市場和生產咨詢機構、法律服務機構、專業培訓服務機構等主體。這些服務主體的存在使得創客能夠更容易地為自己的項目找到技術導師、知識產權咨詢、法律顧問、市場咨詢專家、零部件加工生產服務及配套技術供應商等。由于創客空間對這些服務主體的集聚效應,極大地降低了服務雙方互相搜尋的成本、信用成本和談判成本,提升了原型產品向批量生產轉化并獲得市場認同的可能性[5]。
創客與其他服務主體的關系是一種以創客空間平臺為紐帶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創客空間為這種關系提供生長發育平臺,創客通過該平臺與其他服務主體產生接觸獲得必要的專業服務,這些服務主體則依據約定獲得短期和長期的服務報酬。
2.4 創客空間運作方與創客空間投資者的關系
這里的投資者是指投資創建創客空間的發起人或出資人,它也可能是特定創客創新產品的一般投資人。
對于創客和投資人來說,創客空間運作方是聯系他們的一個平臺媒介。創客空間運作方為需要資金的創客項目提供接觸投資人的中介渠道,為想要投資的投資人篩選出有潛力的項目,從而為創新產品向市場轉化創造條件。除了直接的媒介作用外,創客空間運作方和投資者之間也可能存在投資與被投資的關系。一些特殊的科技型企業需要不斷創新產品來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除了依靠自己的科研部門開發新產品以外,還可以通過創客空間的創新氛圍和創新精神為企業創新引發新的靈感。因此,出于這樣的目的,企業會為創客空間投入初創資金,成為發起人,從而讓創客空間為其服務。另外,因為創客空間有明顯的創新效應,可能會培育非常成功的產品或服務,產生豐厚的投資回報,所以一些投資人愿意為創客空間提供一定的資金以維持其正常運轉。
創客空間的投資者是創客空間的發起人、出資人,是創客空間的所有者,而創客空間的運作方作為整體團隊獨立負責日常運作,并受創客空間投資者的運作目標、方式和戰略的制約。
3 結語
集聚在創客空間的創客,蘊含著巨大的創新能量,創客空間通過其平臺集聚效應和不同組織形態,吸引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并且由于參與者主體的多樣化與互補性,使創客空間能夠迅速發展并產生源源不斷的創新成果。正如創客空間運動聯合發起人Mitch Altman在清華大學訪問期間與學生創客們交流時所提到的,創客空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個場所,讓愛好者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作品之中,并在分享中收獲快樂[6]。
圍繞創客空間有各種主體,存在各種不同的關系,厘清這些關系,構建有活力創客生態圈,可以使創客空間更健康地發展,也才能為創客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更好的服務,使李總理所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得以落實和推進。
參考文獻
[1] 雒亮,祝智庭.創客空間2.0:基于O2O架構的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5(8).
[2] 王德宇,楊建新,李雙壽.國內創客空間運行模式淺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5(6).
[3] 梅凱,陳效林.我國創客空間發展的體系構建與政策支持——基于中美創客空間形態與生態的對比[J].學習與實踐,2015(12).
[4] 徐思彥,李正風.公眾參與創新的社會網絡:創客運動與創客空間[J].科學學研究,2014(12).
[5] 常耀中,余博.創客空間的分享式經營租賃與綜合性產業化服務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6(3).
[6] 王德宇,楊建新,李雙壽.國內創客空間運行模式淺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