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孟瑩瑩
摘 要:本文采用1995年~2015年上海市財政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的相關數據,建立時間數據序列,使用計量經濟學普通最小二乘法對上海市財政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的回歸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就上海市而言,其財政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兩者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財政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相互存在Granger因果關系。GDP的增長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的增長率就相應提高了1.0818個百分點。根據實證分析的結果和上海市發展現狀,提出了加快經濟發展,優化稅制結構,強化財政管理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財政收入 地區生產總值 Granger因果檢驗
中圖分類號:F81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a)-109-03
1 引言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憑借政治權利,參與社會產品分配而取得的收入。一般由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組成。稅收收入主要以流轉稅和所得稅為主,包括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一些小稅種。非稅收入主要以政府性基金、國有企業利潤、專項收入以及行政事業性收費等為主。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生產要素、生產的最終產品的貨幣表現,其一般通過將各產業產值的增加值相加得出。地區財政收入與其生產總值關系密切,財政從地區GDP中獲取收入,地區GDP越高,財政收入的總額也就越多。財政收入用來支撐政府職能,優化資源配置,協調分配關系,從而保證經濟社會穩定協調發展。
上海市作為全球化都市,改革開放的試點地區,多年以來,經濟實力均處于全國前列。近年來雖然增速有所緩和,但經濟總量仍然位于較高水平。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上海市財稅體系大致歷經三次重大變革。
第一次變革為1978年~1993年,這一階段,上海市財稅體系為“定收定支,總額分成”,這一體系給予地方財政更大的權利,使財政收支掛鉤。后又全面推進“財政包干”,確立了相對獨立的自主權,但在執行過程中,由于體系不夠完善,地方政府將更多收入歸為己有,造成中央財政收入逐年減少。
第二次變革源自1994年全國實行的分稅制改革,分稅制的實行,極大提高了上海政府的征稅積極性,財政實力穩步增強,獲得更多的獨立發展空間,因此這一期間不論是財政收入還是地方GDP均有明顯改善。
第三次變革為2004年至今,上海市政府自2004年起開始新一輪的體系改革,主要政策為按照所屬地域征管稅收,將市級匯集的收入增量通過體系分配到各市縣,依此促進整個財政體系平衡化發展。關于財政的每一次改革都是圍繞調動地方政府工作積極性展開的,事實表明地方政府工作積極性越高,越有利于實現上海市長期戰略目標。
2 實證方法模型與數據說明
2.1 實證方法
在對時間變量序列數據進行分析時,首先應該對序列數據進行平穩性分析,觀察其是否存在偽回歸關系。如果時間序列是不平穩的就要對其序列進行處理。各個變量間為同階單整關系是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的前提。因此,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協整檢驗之前,要先對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即平穩性檢驗),只有存在同階單整,才能對其進行協整檢驗。而Granger因果檢驗的前提是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存在協整關系。以下簡要介紹本文所使用的檢驗方法。
第一,單位根檢驗。關于時間序列數據的平穩性的檢驗,本文主要運用的方法是ADF檢驗。

3 實證分析
3.1 平穩性分析
為了消除變量的異方差性,并保持相對關系不變,先對數化處理序列數據,水平序列圖如圖1所示,可以看到伴隨時間的增加,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均表現出逐漸增長趨勢。但屬于非平穩時間序列。由圖2可以看出,財政收入與地區GDP變量的二階差分趨勢圖變化趨勢趨于平穩,以下用單位根檢驗將對其進行驗證。
3.2 單位根檢驗
運用ADF檢驗,檢驗對序列地區生產總值LNGDP和財政收入LNFI是否存在單位根,由上述兩個序列的水平序列圖中能夠觀察到LNGDP和LNFI都存在截距項與趨勢項。相應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財政收入(LNFI)及地區生產總值(LNGDP)的水平和一階差分形式均表現為非平穩,但是二階差分形式均顯示平穩,由此可以得到財政收入(LNFI)和地區生產總值(LNGDP)為二階單整關系。
3.3 協整檢驗
由上面的單位根檢驗,我們可以看到:LNFI 和LNGDP序列的二階差分是平穩的,接下來可以對其進行平穩性檢驗作進一步驗證。協整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財政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存在協整關系。也就說明財政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下面為進一步判斷,利用ADF檢驗協整方程的殘差序列e是否存在單位根。檢驗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以看到5%的顯著性水平為-3.71048,大于ADF檢驗值-4.3744,證明殘差序列為平穩序列。這就說明了以上的協整檢驗是正確的,財政收入與地區GDP之間確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且二階差分回歸方程為:
D(LNFI,2)=-3.39416880014e-05+1.08180983274*D(LNGDP,2)
這說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提高1%,財政收入增長率將提高1.0818%,表明上海市財政收入受地方GDP影響。
3.4 有關Granger因果關系分析
由協整檢驗可知,LNFI與LNGDP滿足二階單整關系,且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對其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的結果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在連續滯后3期的情況下,拒絕了“LNFI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說明上海市財政收入是地區GDP的Granger原因,在滯后1~2期的情況下,并未拒絕“LNGDP不是LNFI的Granger原因”,但是到了第3期則拒絕“LNGDP不是LNFI的Granger原因”,說明短期內地區GDP不是財政收入的Granger原因,但是從長期看地區GDP是財政收入增加的Granger原因。這主要是因為GDP和財政收入的核算方式不同,核算GDP時要求只要是當期核算期間內所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應該計入當期GDP總值,但是對于當期未實現銷售的產品,就無需納稅,因此財政收入滯后于當期GDP。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使用了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對上海市1995年~2015年財政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得出以下結論:上海市財政收入與地區GDP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且從長期來看地區GDP是財政收入的Granger原因,財政收入的增長也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地區GDP每提高1%,FI的增長率就提高1.0818%,表明財政收入的增長率大于GDP增長率。
依據上面的實證結論,結合上海市近階段的發展狀況,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相關建議。
(1)進一步整頓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深化改革,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扶持力度。
由上面的分析結果可知,上海市財政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且財政收入的增長與地區生產總值存在Granger因果關系。因此對于上海市而言,要樹立新的發展觀念,矢志不渝地加快全面改革的步伐,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產業結構合理化,繼續發揮本地區優勢產業的同時扶持相對弱勢產業,逐步淘汰低效益高能耗和低水平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業。在市場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政府應該鼓勵企業順應現代科技的發展趨勢,堅持以顧客為導向,以個性化服務為宗旨的全新發展理念,加大研發支出所占總支出的比例,力爭成為創新型新興企業。在新時期新經濟的轉型期,新興企業要勇于迎接挑戰,力爭成為同業中的領軍者。上海作為“營改增”先行試點的發源地,應該積極發揮先發優勢,認真落實好國務院的相關要求,繼續發展服務業,打通全行業的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各行業均衡協調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具體工作中,加大對科技創新的財政投入,尤其是對一些剛剛起步的中小型高技術含量的企業,讓科技與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帶動上海地方GDP,充分利用上海市作為金融中心的優勢,推進上海自貿區建設和科技中心建設兩項國家建設,在新經濟轉型的現行階段下,劈波斬浪,勇創輝煌。
(2)此外我們發現,地方GDP的增長速度高于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相關統計數據表明,2016年上海市財政總收入為6406.1億元,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16.01%,緊跟廣東和江蘇兩省,位居全國第3位,但同年上海市地方GDP總值僅為27466.15億元,與2015年相比只增長6.80%,在全國中排名第11位,遠遠低于廣東,深圳,浙江等地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排名為全國第26位。從宏觀經濟學角度分析如果財政收入持續偏高,會造成企業和居民負擔過重,收入增長速度難以達到預期值,進而影響投資和消費的增長速度,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放慢,這些都會反作用于財政收入,最終導致財政增收受阻。
為穩定財政增長速度,涵養稅源,實現財政收入與地區GDP的均衡化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完善稅種避免重復征稅,在全面實行“營改增”的現行稅收制度下,有關部門應該積極主動地宣講政策,全面開展納稅輔導,指導納稅人更好地適應現行稅制,在不影響財政收入的同時讓企業和居民少交稅,切實減輕企業和居民的稅收負擔;減少征收非稅收入,控制財政收入增速,改善宏觀經濟指標,實行收支兩條線,逐步減少政府不透明支出所占比例;提升稅收征管的效率,優化稅務辦理流程,持續推進網上納稅、自動納稅、移動納稅的發展,普及電子稅務局的使用,更好的站在納稅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讓辦稅程序透明化、便利化。提升稅務相關工作者的服務意識,完善辦稅服務體系,提升稅收治理能力,為上海市服務經濟的轉型添磚加瓦。因此當下首要任務應該是緊跟經濟發展的步伐,全面完善現行財稅體制,加快建立與經濟結構相配套的現代財稅體系。
參考文獻
[1] 肖鋒,董瑞華.上海財政體制改革的現狀研究和理論思考[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9.
[2] 田發,周琛影.上海區縣財稅體制變遷研究:1949-2009[A].中國經濟60年道路、模式與發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基本信息[C].2009.
[3] 張洪銘,張宗益.重慶市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政研究,2011(5).
[4] 申燕.上海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財政政策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1(3).
[5] 趙鴻鑫,梁含嫣,儲星星.中國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基于1978-2013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