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
摘 要:2016年,我國農村電商規模達到了4600億元。實踐證明,發展農村電商可以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在發展農村電商中,人才培養是關鍵。本文分析了湖南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迫切性,并針對湖南省高職院校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農村電商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a)-189-02
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
1 湖南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迫切性分析
1.1 湖南很多人口還生活在貧困地區
湖南是中部重要的農業大省,湖南的經濟發展對于我國中部的經濟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目前仍有武陵山、羅霄山2個貧困片區、51個國家和省級扶貧工作重點縣、8000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96萬。全國共有526個貧困縣,其中,湖南有20個,主要分布在湘西北地區。湘西自治州有7個貧困縣,占到湖南省貧困縣的35%。
1.2 發展農村電商可以幫助貧困地區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于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概念,提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但因貧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偏遠山區,企業進駐難度大、政府幫扶力度有限,但其他省市已經探索出了發展農村電商的經驗。地處省級貧困縣的江蘇東風村、沭陽縣堰下村等都是依靠網絡技術銷售特色產品成為享譽全國的“淘寶村”,他們的“脫貧致富”展示了貧困落后地區借助互聯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潛力。正是鑒于電子商務給部分農村地區帶來的巨大變化,國務院扶貧辦于2014年將“電商扶貧”正式納入扶貧的政策體系,并從2015年開始實施。
1.3 湖南農村電商人才極為缺乏
湖南作為中部一個重要的省份,所轄的貧困山區還沒有開創出一個讓國人稱道的農村電商品牌,還沒有形成一家覆蓋全省農村的電商平臺和物流公司,還沒有一家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農村電商企業。湖南農民對互聯網不了解、農村電商融資難、缺乏電商專業人才、缺少農產品品牌等因素,制約著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其中,農村電子商務創業人才的短缺一直是制約湖南貧困地區發展電子商務的瓶頸。
2 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崗位需求
2.1 農村電商技術類崗位
分為電子商務網站設計、電子商務平臺美工設計、電子商務推廣等三個方向。典型崗位有淘寶美工、網頁技術人員,負責制作農產品的寶貝推廣頁面、對現有網站進行通過SEO技術進行推廣等。
2.2 農村電商商務類崗位
分為國內網絡營銷業務、跨境電商業務等,典型崗位有淘寶農產品店鋪客服等。主要任務是對目標客戶、目標市場做系統分析,深入挖掘產品的賣點,發掘潛在客戶,不斷提升店鋪的轉化率和提高客戶忠誠度。
2.3 農村電商運營管理類崗位
有淘寶店鋪店長、網站運營主管等崗位,主要任務是通過生意參謀、百度指數等工具數據分析,了解網絡店鋪在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競爭對手的經營狀況,為網站(店)的下一步決策做參考。
3 高職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電子商務專業鮮有開設農產品認知和銷售方面的課程
當前高職院校一般是依據自己學校的基礎、優勢、特色,并將助理電子商務師的考核要點及各類技能大賽的考核點作為參考制定課程體系。通觀這些標準,基本是要求學生掌握網絡運營、網絡推廣、頁面美化、客戶接待等技巧,涉及農產品方面的考核點較少。
學院在培養學生時,也不會專門開設一門適用于農村電商的《農產品概論》讓學生了解農產品的特點。在專業核心課程方面,如:《電子商務圖片制作與美化》中教授“制作寶貝詳情頁面”時,教師也會選擇大家比較熟悉的服裝、鞋子、包、家具等來分析這些產品的目標客戶、提煉產品賣點,制作精美的店招和推廣頁面,鮮有選擇大米、麥子、干筍等這些常見農副產品做分析對象,使得電子商務畢業生對農產品的電商推廣要領比較陌生。
3.2 高職學生主動學習農產品的意愿不強烈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是來自農村的90后。他們考取高職院校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到城市來生活,即使他們從小接觸農產品,但是對農產品的學習僅憑家人的經驗傳授,缺乏系統、科學的學習,對農產品的物流包裝、注意事項更是一竅不通。由于缺乏回到農村創業的強烈愿望,他們也不會主動學習農產品的相關知識。
3.3 高職院校擅長農村電商的專職教師缺乏
雖然高職院校也不乏來自農村的電子商務教師,但是他們對農產品的網絡銷售經驗還存在不足,不能夠為學生提供農產品網絡運營的經驗分享;在有些高職院校,固然有一定的行業背景,如:開設有針對于茶葉等農產品銷售的電子商務專業,但這畢竟是少數。即使這些院校開辦有這些專業,但大部分的教師都是中途經短暫的茶葉知識培訓就轉行到這里來的,還不能做到教授學生游刃有余。而且市場的信息瞬息萬變,脫離了市場的教學,往往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4 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
高職院校是培養職業人的主陣地,承擔著職業教育的重任,可由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財政撥款,由高職院校聯合企業承接農村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任務,充分發揮社會服務能力,將返鄉農民工、有意愿從事農村電商的學生作為培養對象,分層次、分類型進行培訓??梢酝ㄟ^以下幾個步驟實現。
4.1 確定農村電商的培養對象
(1)返鄉農民工。返鄉農民工較之土生土長的農民,在城市生活的經歷使他們具備更為寬闊的視野、更為專業的技能,相對于城市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員工而言,他們更熟悉農產品的特點。
(2)來自農村、有意愿從事農村電商的學生。這些來自農村的學生對這個行業領域給經濟帶來的巨大變化充滿著美好的憧憬,對農村這片廣袤的土地充滿著樸素的農村情懷,愿意投身到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電子商務中去。
4.2 分層分類進行培訓
4.2.1 針對返鄉農民工
(1)幫助他們進行創業項目選擇。對有創業意識的農民工進行引導,鼓勵他們揚長避短,依據資源優勢,選擇自己擅長且完全能勝任的創業項目。如:可以選擇“互聯網+鄉村旅游”“互聯網+特色農產品銷售”等創業形式;不懂互聯網的,懂一定養殖技術的,可選蜜蜂養殖、蚯蚓養殖、山羊養殖、兔子養殖等。(2)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心理學培訓、管理學培訓、市場營銷學培訓等,還可對返鄉農民工進行“電商” “微商”技能技巧培訓,借互聯網的東風,加強電子商務方面(尤其是跨境電商方面)的技術指導,讓寧鄉的花豬、石門蜜桔、湘西臘肉、炎陵黃桃、古丈毛尖等湖南名優特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4.2.2 針對在校學生
(1)非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對在校學生,可以開設創新創業方面的選修課程,如:涉農電商課程,讓學生了解農產品的特性、運輸包裝的技巧、賣點提煉等相關知識。(2)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主力軍,他們通過三年的系統學習,對電子商務的業務流程相對比較了解??梢约訌娹r產品店鋪經營管理方面的實戰培訓和增加農產品方面的知識。
4.3 培訓的方式根據需要,實現多樣性
(1)傳統講座培訓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嘗試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即學習者在網上學習相關內容進行自測,再由教師組織幾次面授課,集中解決他們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知識點、技能點進行點撥、 升華,側重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培訓當中,應該有針對性。兼顧到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培訓。有一定的基礎的則進行政策培訓、經營培訓,無基礎的應該從最基本的方面入手進行培訓。在培訓中,不能要求創業農民工、有農村電商創業興趣的學生全盤掌握網絡創業的要領,可以根據他們擅長的方面進行培訓,如:舉行專場的美工培訓、運營培訓等。有利于幫助他們快速提升自己的技能。
4.4 邀請企業共同培訓
企業對市場發展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在農產品包裝設計、物流運輸、新媒體推廣等方面有著學院不可比擬的優勢和難以復制的經驗,可以邀請企業共同參與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
發展農村電商,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是關系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也關系到廣大農民的福祉,需要國家、企業、社會、學校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祝君紅.精準扶貧戰略下農村電商扶貧的對策研究[J].電子商務,2017(6).
[2] 黎明,楊慶華.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7(4).
[3] 趙愛香.淺析農村電商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山西農經,2017(6).
①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 湖南貧困地區農村電商創業人才精細化培養研究”(17C1073)和湖南廣播電視大學科研項目“電商扶貧政策下湖南返鄉農民工網絡創業培訓問題研究”(XDK2016-C-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