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洋 吳宏姣 林大森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科技技術的進步,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想要留在大城市里工作而不愿到二三四線城市去工作,因為那里薪資相對偏低。華南農業大學所含專業之多,其就業內容逐漸呈現多樣化。本文經過對就業的現狀進行分析之后,認為當代大學生需要調整自身心態,不斷激發自身創造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關鍵詞:畢業生 就業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a)-188-02
1 大學生就業概述
我國常見的定義:所謂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1]。而關于就業,美國教育與就業委員會認為就業能力是獲得和保持工作能力[2]。現如今,知識、信息的爆炸,使得專業性強和綜合性要求的崗位增多,畢業生的選擇也逐漸增多,于此同時,對畢業生的要求也變得多起來,從而導致了他們更換工作的頻繁性。
2 農業大學的就業方向
談起農業大學,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農民伯伯,想到的就是種田,于是有了“談農色變”因為這種想到農類專業就會去種地的觀念深入人心,導致了讀農業大學的人數相對與其他大學較少,而我國農業大學,包含的專業不僅僅是農類的專業,例如,華南農業大學,它還覆蓋了各個專業,例如:土木、工商、工程等。
所以,畢業生畢業后可從事的行業也包含了各種,例如:管理類、建筑類、設計類,工程類、行政類,科研類等。當然,畢業生也可以選擇繼續讀書深造。舉一個蠶學的例子,2010年~2012年主要集中在科研,生產以及讀書;2013年~2014年主要其他,管理和讀書,已經逐漸表現出從事非蠶學專業性工作比例的增加。可見本科畢業生就業的范圍之廣(如表1所示)。
3 高校本科專業的就業現狀
3.1 高校畢業生從事工作多樣化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行業越來越多樣化,覆蓋面廣,隨著綜合能力與專業能力的提高,畢業生選擇工作時普遍不愿意選擇涉農專業。許多畢業生往往不想放棄大城市的生活,從而選擇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還有部分畢業生參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或者考取研究生,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學生人數較少[3]。部分學生來自農村,由于家庭因素影響,他們不會執著于本專業相關工作,想留在一線城市,一般會尋找對專業性要求不高的工作。
對于單位類型的選擇,也是覆蓋私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升學以及相關事業單位,其中國企、私營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又占較大比例。行業也跨越數十個行業,從教育、餐飲、制造業、家具業到服務業,幾乎可以稱為業業具到。
3.2 農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
農業大學高校畢業生因專業的多樣性,所以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行業,但是提供的崗位也有限,許多畢業生往往不想放棄大城市的生活,選擇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也就十分正常[4]。若無法留在一線城市工作,更多的同學則傾向于回到家鄉工作,很多同學不愿意畢業后在較偏遠地方開始奮斗(如表2所示)。
3.3 對就業期望值過高
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對就業期望過高的問題,這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經過4年專業的學習,對自身的就業有著較高的期望,對薪金、工作環境等都有一定要求。在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對農學專業能力較強的技術人員的需求有所上升,但農學本科生的專業技能相對于研究生還有較大距離,只能從事一線生產類工作,這類工作通常在不發達地區,又不符合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
3.4 部分學生心態存在問題
雖然選擇了農類的專業,但受“輕農怕農” 思想影響,部分學生不愿從事與農業相關工作, 甚至談農色變,農村生源學生也不愿回家鄉就業,更不愿意到基層或欠發達地區工作,這是影響農業大學高校畢業生就業選擇的重要原因。
4 就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解決談農色變這個問題需要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學生個人的共同努力。因此,農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
4.1 轉變個人就業觀念
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在校期間,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各項技能,在就業問題上要樹立自主意識和使命意識,要清楚就業形勢,自信自立,腳踏實地,培養創新和創業能力。大學生應主動進行學涯設計及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就業素養,為就業前的職業定位打好基礎。
4.2 提高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學生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理論聯系實踐,培養實踐能力,只有投身社會實踐中, 才能在感受到知識的力量,體會到實踐是一個不斷提高自我能力的過程,除了專業實習,學生還可以在課余時間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的實習,慢慢提升自身綜合能力,這對盡快適應社會,適應工作工作,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4.3 增強自我的競爭能力
在萬眾創新社會競爭中,創新可以不斷激發自身的創造力。21世紀是充滿挑戰和競爭的世紀,競爭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力度和速度,助大學生更大限度地激發創造因子的能量,從而使大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創造力和競爭力[5],優勝劣汰永遠是不變的法則,競爭中,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不斷的促進大學生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競爭力,在競爭中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杜德省.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現實考量與培養策略[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青年工作論壇,2010(2).
[2] 賀平.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新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青年工作論壇),2011,27(1).
[3] 趙世浩.農學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現實考量與培養策略[J].成功(教育版),2013(10).
[4] 王風丹.農學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工作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3(30).
[5] 魏春楠,胡楊,馮瑛,等.農學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與就業意向調查研究[J].才智,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