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晶晶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隨著產生,國人海外購物熱潮不斷興起,許多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應用而生。這些跨境電商高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從消費者角度,對目前海外購物的三種形式進行對比分析,得出跨境電商在配送時間、購買方便程度方面具有優勢,在產品保真性方面有很大劣勢,提出嚴把商品質量關、重塑消費者信心,通過降低物流成本實現價格優化,合理配置庫存減少臨期商品等措施,從而促進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海淘 跨境電商 可持續發展 質量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c)-062-02
1 海淘的優劣勢
1.1 概念描述
廣義的海淘是指人們從國外購買各種各樣的商品到國內消費使用,包含了代購、海外購等從國外購物的形式。而狹義的海淘是指消費者不依賴代購商家,直接去海外網購淘貨,本文的分析采用狹義的海淘含義。
海淘的貨物從國外運回到國內有直郵和轉運兩種方式。直郵運費比較高,很多客戶通過轉運的形式將貨物寄回國內。但是轉運的手續相對繁瑣,需要先找到可靠的轉運公司,通過在境外網站訂貨,海外投遞到轉運公司倉庫再轉運回來,最終通過境內快遞收到訂貨。
1.2 海淘的優勢
1.2.1 商品保真性高
國外許多國家尤其是歐美日發達國家對假冒偽劣商品打擊力度比較大,從國外網站直郵的商品正品可信性在所有形式的海外購物中最高。尤其是像鞋子、母嬰產品這些容易發生假冒產品的重災區,消費者更加傾向于從國外網站直郵的商品。轉運形式的商品中間需要經過轉運公司拆箱檢查,重新包裝發運,有換貨的可能,所以貴重的商品不適合轉運,價格低廉的日用品保真性還是比較高。
1.2.2 價格透明
從海外網站上訂購的商品價格比較透明,直接按照網站的價格付款。直郵的郵費和相關稅費都是相對固定費率,轉運的運費和稅費也是按照相對固定的標準收取費用。在海外的打折季,海外網站購物還能獲得比較低的價格折扣,性價比較高。
1.3 海淘的劣勢
1.3.1 操作繁瑣
海外網站購物需要看到外文,對語言要求比較高,并且需要有海外支付功能的銀行卡。近期有些海外網站為了吸引中國消費者,開通了支付寶的支付功能。為了得到更低的運費,轉運貨物還需從網絡尋找可信的轉運公司。
1.3.2 退換貨繁瑣
從國外網站購物的貨物,如果需要退換貨的話,需要自行將貨物寄回國外網站的指定地點,過程繁瑣,運費較高,很多客戶在發現問題后只能自認倒霉,退換貨得不到保障。
1.3.3 貨物運輸時間長、丟失風險大
轉運的貨物先是從海外網站寄到轉運地點,轉運地點再進行分裝轉運,進出口時還需等待清關,到國內清關后再由國內的快遞寄給消費者,這個過程的時間比較長,涉及的環節比較多,貨物丟失的風險比較大。貨物丟失后理賠比較困難,很多情況下得不到賠付。
2 代購的優劣勢
2.1 概念描述
代購通常是指越洋代購、海外代購。國內客戶委托國外的人或機構,從港澳臺地區、歐美發達地區購買商品,然后通過快遞發貨或者直接攜帶回來的一種形式。代購最早發起于朋友圈內的一種形式,來自于親友間的代為購物,后來逐漸擴大演變成專業的代購者甚至是代購機構,已經脫離了朋友圈的界限。
2.2 代購的優勢
2.2.1 購買流程簡單
代購一般是國內客戶直接通過國內的網站、社交平臺訂購商品,交付一定定金后,由代購人員直接發貨,消費者等待收貨付款。商品的詳情和介紹,代購機構已經翻譯成中文,不存在語言障礙。同時就產品問題的溝通比較順暢簡單,售前的了解要比海淘更簡單清楚。
2.2.2 小件商品無需通過拼單購買
個人海淘時,為了尋求運費最佳,很多商品需要湊單一起買回。而代購機構轉運回國內的貨物較多,無需拼單,而且因為量大可以獲得比較低的運費,所以小件、單件的商品通過代購購買更加方便。
2.3 代購的劣勢
2.3.1 機構代購貨物得不到保障
最初熟人間的代購,商品的保真性比較高,但是隨著代購客戶群的擴大以及貨物需求量的加大,代購機構有可能出現假貨代替真貨的情況。國內消費者即使發現貨物是假貨,也無辦法提供假貨證明,消費者權利得不到保障。而且代購貨物有著嚴格的退換貨要求,一般情況下不能退貨。
2.3.2 價格不透明
代購的商品有一口價的形式,也有按照貨物價值抽取傭金的形式。總體來說代購的價格高于個人海淘的價格,而且代購者也不會將在購買貨物時獲得折扣讓利于消費者。
3 跨境電商的優劣勢
3.1 概念描述
跨境電商是隨著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國家逐步開放市場,逐步減少對海外商品進口限制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國內跨境電商,天貓、京東等,他們大批量囤貨在保稅區,國內消費者通過相關的網站進行下單付款,貨物清關后通過國內快遞直接運送給消費者。
3.2 跨境電商的優勢
3.2.1 運送速度快
跨境電商的特點在于試點的貨物保稅暫存模式,消費者能非常快捷地收到訂購商品,相比較海淘代購動輒一個月的到貨時間,跨境電商可以在10天左右到貨,甚至時間更短,這樣大大縮短了客戶的收貨時間。
3.2.2 退換貨簡單方便
各大跨境電商都有自己的退換貨制度,一般商品可以做到7天無理由退貨,有商品質量問題也能及時退還,客戶寄回手續簡便,運費少,這大大提高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3.2.3 價格優勢明顯
跨境電商得益于大幅度降低進口環節稅收優惠政策和集中采購模式,大大降低商品的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使得商品價格優勢明顯。同時各大電商平臺為了擴展平臺業務,經常會有促銷活動,價格更加優惠。
3.3 跨境電商的劣勢
3.3.1 貨物的保真性較低
今年以來一些跨境電商網站出現了售假風波,讓消費者對跨境電商本來就比較脆弱的信任度再受打擊。而且保稅區的貨物真假難辨,消費者很難相信商品是否掉包。這個劣勢也是影響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
3.3.2 購買商品種類受限
汪洋大海般的貨品中,無論是海淘、代購還是跨境電商,消費者終究希望買到最稱心如意的產品。在這方面,海淘或許更有“自由度”,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看中的境外產品。跨境電商則更多需要看供應方的產品清單,清單上沒有的產品,消費者無法從跨境電商上購買到。
3.3.3 產品保質期限不佳
跨境電商的商品是預先大量采購到保稅倉庫,如果不能及時銷售的話,產品就會積壓,導致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可能是到臨期的,尤其對于一些保質期短的食品、母嬰產品、保健品等,即使以低價銷售,消費者也不愿意購買這樣的商品。
4 海淘、代購與跨境電商優劣勢比較
通過上述對海淘、代購與跨境電商三者的優勢、劣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種購買海外產品的方式各有利弊,具體見表1。
從上文的分析和表1中可以看出,從跨境電商購買海外產品在購買方便性、配送速度、購物風險(退換貨)方面都要優于海淘和代購,個人從國外網站直接購買產品保真性和價格方面具有優勢,代購相比海淘和跨境電商來說沒有明顯的優勢。在產品保質期方面,跨境電商因為事先采購到保稅倉庫,導致商品保質期不新鮮,而代購是客戶有需求后才進行采購,保質期比較新鮮。
5 促進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措施
跨境電商的運營需要采購供應、物流配送、電子支付、售后服務等多個環節的銜接配合,任何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影響跨境電商的發展。供應鏈的整合比國內一般電商更加復雜,所以要使跨境電商能夠可持續發展需要從多個層面上進行協調合作。
5.1 嚴控商品質量關 重塑消費者信心
從以上海淘、代購和跨境電商的優劣勢分析來看,對于消費者來說跨境電商最大的劣勢就是商品的保真性差,更準確地說是消費者不信任跨境電商。嚴控商品質量關,重塑消費者對跨境電商的信心顯得尤為重要。
5.1.1 政府層面
首先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跨境電商的設立運營進行監管;其次推動各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對跨境電商進行全方位的監管;再者,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售后服務制度,落實企業承擔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引導跨境電商企業規范經營;最后嚴厲打擊跨境電商中出現的各種違法侵權行為,強化海關執法監管力量,特別要加大對知識產權的跨國保護力度。
5.1.2 跨境電商自身
首先要加強企業內部的質量管理體系,選擇正規合法的供應商,對整個運營流程進行監管,確保貨物的質量。其次建立規范的售后服務制度,及時公布信息,讓消費者有渠道了解商品的相關情況。
5.1.3 物流配送方面
無論是選擇第三方物流服務還是自有物流,對于跨境電商來說物流配送環節也是影響商品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強物流配送的環節的監管,確保商品質量。
5.2 通過降低物流成本實現價格優化
物流成本是跨境電商商品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跨境電商商品的優化。鼓勵企業加大海外建倉力度,以大宗運輸替代零散小包的運輸來降低物流成本,縮短配送時間,實現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和本地化。同時推動跨境物流標準化發展,推動跨境物流服務的運輸工具、包裝、裝卸、倉儲等方面采用統一標準,以標準化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雖然跨境電商商品的價格對于海淘和代購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降低物流成本實現價格優化也有利于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
5.3 合理配置庫存,減少臨期商品
對于消費者來說,臨期的消費品會降低他們對跨境電商的忠誠度。同時大量積壓的商品也會增加成本,導致商品價格上升,所以跨境電商要合理配置產品庫存,減少臨期商品,避免過期商品,在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的基礎上,也可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在一波波興起的海外購物熱潮的背后,固然存在一些消費者對國外品牌的盲目信任和崇拜,其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消費者對國內產品質量的不信任,以及對國外品牌國內售價居高不下的不滿。所以跨境電商如果能在產品的保真性、價格合理構成、產品的保鮮度等方面進行改觀,將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柳.中小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選擇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07).
[2]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盤點:跨境電商三大戰略意義和六大趨勢[EB/OL].2016-02-18.
[3] 劉鐵英.海淘與代購等新型跨境電子商務業務下的關稅和運輸問題分析[J].交通運輸,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