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 要:本文通過對2011年~2015年我國制造業500強中上市的企業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考察了企業生產率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決策的影響。除了驗證新新貿易理論的觀點,即當企業生產率越高時越有可能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外,本文還得出以下結論:第一,我國制造業企業在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對外直接投資上仍然缺乏一定的競爭力;第二,企業生產率對民營等非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決策的影響要比對國有企業的影響更大。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 異質性 所有制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a)-153-02
對外直接投資(簡稱OFDI)是我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一種重要方式,企業不斷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進入到國際市場擴大其產品市場,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商務部網站的數據資料顯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總額在2003年為28.5億美元,至2015年我國企業實現了1456.7億美元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總額,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總額排名中位居第二。其中,制造業作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其對外直接投資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2003年我國制造業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只有6.2億美元,而至2015年這一總額增長到了199.9億美元,我國制造業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一直穩中有升,不斷發展。自新新貿易理論提出之后,越來越多的經驗研究表明企業生產率對企業決定是否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具有一定的影響。本文運用2011年~2015年我國制造業500強企業中上市的企業數據研究分析異質性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決策的影響。
1 模型設定和變量說明
本文采用Probit模型來檢驗企業異質性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決策的影響,擬建立的模型如下:
lnOFDIit=β0+β1lnATFPit+β2lnKLRATIOit+β3lnSIZEit+β4lnAGEit+β5EXPORTit+εit
模型中,下標i、t分別表示研究的企業個體和企業所在年份。lnOFDIit是被解釋變量,代表企業i在t年份是否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當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令lnOFDIit=1;當企業未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令lnOFDIit=0,εit是誤差項。模型中其他解釋變量說明及解釋如下:ATFPit,企業生產率,一般采用公式ATFP=ln(Q/ L)-(1/3)×ln(K/L)來計算;KLRATIOit,企業資本密度,用企業固定資本存量與企業的員工總數之比來表示;SIZEit,企業規模,用企業員工總數來表示;AGEit,企業經營時間,用企業成立時間來表示;EXPORTit,企業是否進行出口,如果企業進行出口,則EXPORTit =1,反之,則為0。
對外直接投資與非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相關變量的比較如表1所示。
通過表1可以看出,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在生產率、企業規模、成立時間、資本密度以及是否出口等變量上都要比非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高,說明總體來說,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各項變量要優于非對外直接投資企業。
2 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2.1 初始檢驗
通過表2的初始檢驗我們可以發現:(1)生產率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且生產率每提高1%,可以帶動對外直接投資0.733%的增長。說明我國制造業企業符合異質性企業模型,當企業的生產率越高時,越有可能決定進入到國際市場上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來擴大海外市場。(2)資本密度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且資本密度每增加1%,會導致對外直接投資下降0.133%。該結果與傳統的理論預期相反,因為在傳統的理論中,當一個企業的資本密度越高時,其擁有的生產技術往往會更先進,此時為了擴大企業產品的市場份額,企業往往會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來使產品進入到國際市場,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對此筆者解釋可能的理由如下:一直以來,我國大多數制造業企業都是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而資本密集型產品由于生產技術等方面沒有發達國家先進而處于比較劣勢的地位。因此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制造業中,投資的往往大多數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資本密集型產品由于不具有比較優勢,企業往往不傾向于進行對外直接投資。(3)企業規模的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且企業規模每擴大1%,會使對外直接投資提高0.361%。說明當企業的規模越大時,越有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這與傳統的理論預期相符,因為當企業的規模越大,其占有的人力和資本等資源往往更多,可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來實現企業規模經濟。(4)企業的經營時間系數為正,但是不顯著,可能的解釋如下:在一般情況下,隨著企業經營時間的增長,企業的人力、資本等要素會不斷累積,經營時間越長,累積資本越多,越傾向對外直接投資。但對于一些經營時間較短的企業來說,經營時間長短并不是限制其對外直接投資的因素,當企業在經營方式,創新能力等方面不斷突破,規模不斷擴大時,即使經營時間不長,也有可能對外直接投資。(5)企業是否出口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且企業的出口每增加1%,會使其對外直接投資提高0.543個百分點。表明企業出口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具有一定的促進影響,因為當企業出口產品時,可能會學習到出口貿易國家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因而進一步對外直接投資, 擴大其海外市場。
2.2 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檢驗
通過表3的回歸結果我們可以發現,與初始檢驗相比,非國有企業生產率的系數仍然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而國有企業生產率的系數顯著性降低,說明生產率的高低對于非國有企業的投資決策影響要比國有企業影響大。分析其原因可能的解釋如下:一直以來,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主體分布中,都以大型的國有企業為主,相比于民營企業等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往往能獲得更多的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機會。因為國家由于戰略的需要,比如為了緩解國內資源的緊張,需要不斷推動國有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獲得或者控制海外的礦產等資源,因此在國有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上會有政策上的優惠,從而使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門檻降低,生產率對其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就沒有顯著性的作用。而以民營企業為主導的非國有企業,生產率依然是決定其是否對外直接投資的主導因素。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及“走出去”戰略,我國民營等非國有企業便飛速發展,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在體制上更加靈活,投資的領域也更加的多元化,尤其在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國際產能合作戰略的推動下,更加激發了民營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擴大其市場需求的積極性。因此,企業生產率對民營等非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要比對國有企業的影響更大。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資本密度的系數依舊都顯著為負,說明我國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上仍然都是以投資勞動密集型的產品為主,在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海外投資上依然處于不利的地位。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在企業規模和是否出口的系數上都顯著為正,與初始檢驗結果相一致,即規模越大,出口的企業越傾向于進行對外直接投資。
3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對2011年~2015年我國制造業500強中上市的企業數據進行Probit模型實證分析,從企業異質性角度出發,考察了企業在決定是否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生產率等企業異質性對其決策產生的影響。綜合實證結果分析,除了驗證新新貿易理論中當企業生產率越高時越有可能進行海外直接投資外,本文還得到以下結論:第一,我國制造業企業在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對外直接投資上仍然缺乏一定的競爭力;第二,企業生產率對民營等非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決策的影響要比對國有企業的影響更大?;诖吮疚奶岢鲆韵陆ㄗh:一方面,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應加大對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投資,通過引進高端人才、技術創新等來不斷加強企業在生產技術上的提升,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提高國有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同時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及其他鼓勵政策激勵民營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
參考文獻
[1] 洪聯英,羅能生.出口、投資與企業生產率:西方貿易理論的微觀新進展[J].國際貿易問題,2008(07).
[2] 田巍,余淼杰.企業生產率和企業“走出去”對外直接投資:基于企業層面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季刊),2012(02).
[3] 嚴兵,張禹,韓劍.企業異質性與對外直接投資——基于江蘇省企業的檢驗[J].南開經濟研究,2014(04).
[4] 蔣冠宏.企業異質性和對外直接投資——基于中國企業的檢驗證據[J].金融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