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凱 王軍
摘 要:自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貴州省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但城鄉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城鄉二元結構日益明顯。本文主要以泰爾指數為分析工具,以《貴州省統計年鑒》數據為支撐,將貴州“十二五”時期的城鄉收入差距進行量化。從農村內部、城鎮內部、城鄉間的泰爾指數進行分析,并引入貢獻率,得出農村內部收入差距在縮小、城鎮內部在擴大、城鄉間在縮小,其整體泰爾指數在縮小,貴州省城鄉收入差距整體在縮小。
關鍵詞:泰爾指數 城鄉收入差距 城鄉二元結構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a)-162-03
我國“十二五”發展已經圓滿結束,貴州在此期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特別是在十八大以來,貴州省搶抓國發2號文件與全國同步建設小康社會,并突破瓶頸制約,堅守兩條底線。但在此期間,城鄉二元結構日益突出,貧富差距明顯,而這可能成為“十二五”時期貴州省發展的制約短板。本文以定量分析為主研究各模塊對收入差距的影響,使用泰爾指數研究城鄉收入分配計算出貴州省“十二五”時期城鄉收入差距達到的程度。
1 概念陳述
1.1 應用介紹
泰爾指數主要是比較人群或者區域中,其所存在的收入差距。它是一種分析不平等程度影響因子的工具,在其計算中可以將不平等影響因子進行拆分計算,從而得到各自的貢獻度。其可以根據分解后得到的數據,計算出個體對總體的貢獻率。該值越大則人群間或者是區域間收入差距越大,當其數值越小時則表示越平等。
1.2 公式分解
本研究將主要用到泰爾指數為分析工具,式子中式(1)是泰爾指數的計算公式。對于式(1)的泰爾指數計算公式,在本研究中,主要用于研究貴州“十二五”期間的城鄉收入差距問題。針對本文中將要用到的公式,下面進行列出并且對于相關符號作出解釋:

2 泰爾指數分解計算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貴州省統計年鑒》。根據第二部分相關公式,計算出組內、組間、整體泰爾指數,通過引入貢獻率,分析各自的貢獻程度。其研究中,g取值為1、2,其1代表城鎮,2代表農村,其單位小組I一共分為9組,分別代表貴州省的9個市。
2.1 泰爾指數分解
首先,根據表2和圖1,發現在“十二五”期間,貴州的城鎮內部收入泰爾指數從0.0123增長到0.0175, “十二五”期間,通過計算得到在這5年里,其城內部收入泰爾指數增加了0.0052。從圖1中,得到城鎮間的收入差距在擴大,因此城鎮內部收入差距正在擴大。 由圖1看到在2015年后應該依然呈上升趨勢,整體來看,“十二五”期間,貴州省城鎮內部的收入差距其上升的速率在慢慢降低。
其次,對農村內部泰爾指數Tr進行分析,由圖1可以看到貴州省農村的收入差距其泰爾指數一直呈下降趨勢,并且下降的速率在下降。由表2,其農村內部泰爾指數從0.0306下降到2015年的0.0260,其整體下降了0.0046。總體來看,農村內部收入差距正在降低,其收入差距在縮小。
再次,對城鄉間的泰爾指數Tur進行分析,通過表2可以發現,城鄉間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減少。對于城鄉間的泰爾指數數據,一直在下降,表明“十二五”期間貴州省的城鄉間的收入差距正在縮小。
最后,在總泰爾指數T中,其一直呈下降趨勢,5年里一共降低了0.0228。2013年相對上一年降得最多,降低了0.0047,對于該現象,通過對表的總體分析其主要是受Tur的影響。總體泰爾指數在減小,總體收入差距是在縮小的,表明貴州省在“十二五”期間取得了實質的效果。
2.2 貢獻率的分析
根據表3和圖2,對農村內部貢獻率、城鎮內部貢獻率、城鄉間的貢獻率三者進行分析,采取先縱向再橫向的方式。
首先,由表3和圖2采取縱向分析,看到城市內部貢獻率變化較大,Ru從2011年的0.0861變化到2015年的0.1452,呈上升趨勢,增加了5.01個百分點。從圖2來看,增長率變化不大,未來城鎮內部收入差距對貴州省整體收入差距的貢獻程度依然在增加。其次,對農村內部貢獻率的分析發現,“十二五”期間城鎮內部貢獻率從2011年的0.2137增加到2015年的0.2164,增加了0.27個百分點。從整體來說,“十二五”期間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從單個的數據分析,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2013年為轉折點,之后,農村內部貢獻率呈上升趨勢,表明后期農村的收入差距正在擴大。最后,對于“十二五”期間城鄉間的貢獻率,發現其從2011年的0.7002降低到0.6384,共降低了6.18個百分點,因此,在“十二五”期間城鄉間的收入差距正在縮小。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研究發現,泰爾指數的引入,使得對貴州省的收入差距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識。通過以上部分的分析,“十二五”期間,城鄉間收入差距大于城鎮和農村內部收入差距。 農村內部收入差距大于城鎮內部收入差距。城鄉間不平等程度要高于城鎮和農村內部,其對整體收入差距的貢獻度最大。城鄉間的收入不平等水平要大于區域間的收入不平等。從發展趨勢看,貴州省總體的城鄉收入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
3.2 討論
3.2.1 城鎮收入差距擴大
對于城鎮內部的收入差距擴大,經過研究得到:其一,因為近幾年,貴州產業的迅速發展,使得其工資性收入差距顯然越來越大。其二,在于大量人口在城市安家,其本身卻無產業,再者由于代際傳遞越來越明顯,使得城市人口的收入呈金字塔結構,或者直接呈現收入金字塔的“斷層”。其三,就貴州的發展而言,行業間的壟斷起著很大的拉動作用,就2001年~2015年這15年間,煙草行業增長增長28.35%、水電行業增長72.41%、酒水行業增長67.30%,不同行業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進一步擴大城鎮的收入差距。
3.2.2 農村收入差距縮小
對于農村內部泰爾指數的變化,我們易得到其農村內部收入差距正在縮小,通過分析得到:第一,在過去由于地域的差異,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不一,開發力度不同。如安順有旅游資源、遵義紅色資源、貴陽為省會城市等,都使得了不同地區的農民收入千差萬別,但自十八大以后,貴州省提出了“全域旅游”的發展規劃,將地區間聯系起來,協同發展,從而進一步縮小了地區間的差異。由《2016年貴州統計年鑒》得知在“十二五”時期,貴州省的旅游總收入從2011年1429.48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512.82億元。第二,農村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務工,使得其收入差距進一步的縮小。第三,近幾年,農村推出因地發展,特色發展,使得農民增收,進一步縮小了農村間的發展差距,依山大規模種植核桃、茶葉,較平坦地區則種植菊花、大棚蔬菜等。第四,大力發展新型農業、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打造農業特色品牌、建造網絡信息平臺、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更好的讓貴州的產品實現“引進來,走出去,破枷鎖,建協調”。如電商進入農村,技術顧問入駐農村,金融支持農村等。第五,貴州省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大了對農村建設的投入。農村的交通建設、農業技術培訓、農業補助以及農業科技的創新和高科技的引入等,使得農民收入慢慢增加。如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貴州省基本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在“十二五”時期,貴州省的鐵路、公路分別由2011年的2070公里、157820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2810公里、186407公里,這樣就使得不同地區較少的吃“交通閉塞”的虧。
3.2.3 城鄉間收入差距縮小
對于該部分,研究者主要從兩部分進行分析,情況如下。
第一部分在于分析“十二五”時期城鄉間的收入差距占主導的相關原因。其一,因為貴州大力發展城鎮化,城鎮化率從2011年的35%增長到2015年的42.01%,進而使得其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其二,城鄉間不合理的財政制度。在于教育、就業制度、對農村的財政投入等問題,也使得城鄉間的收入差距加大。如城鎮教育資源遠遠超過農村。而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方面,遵義市以824.55億元居榜首,而最低的則是安順市342.9億元,可見地區間的投入差距。其三,多民族聚集,因風俗、對物質的最求和接受教育的態度差異較大,從而出現有些地方不能吃飽飯,而有的地方卻全村富裕。其四,政府投入不均衡,使得易發展的地區交通便利,補貼較多,而對于偏遠的地區則成為投資的盲區。
第二部分在于分析“十二五”時期城鄉間收入差距縮小的原因。第一,近幾年大量農民工的進城,使其收入的增加。第二,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后、90后正在成為勞動市場的主力軍。在“十二五”時期貴州省的教育文化投入相當大,據《貴州省統計年鑒》公布,至2015年,貴州省所有的在校生為1081.07萬人;任職教師人數達到48.72萬人。對教育的大力投入,縮小人們的收入差距,進一步促進了貴州省的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也進一步降低了人群間的“代際傳遞”。第三,政府對農業及農村社會保障的大量投入,“調上下,擴中間”。在“十二五”期間,貴州省對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投入了約80.88億元,而對農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的投入約為296.62億元,其進一步促進了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第四,農業的轉型。與過去不同,近幾年來,貴州省農業分區域,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旅游業等,使得地方資源得到了更好的運用。
參考文獻
[1] 王紅濤.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分析——基于泰爾指數的分解[J].經濟論壇,2009(6).
[2] 王洪亮.收入不平等與收入流動性的不平等實證研究[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3] 陳迅,馮敬娟.重慶區域經濟差異分析——基于泰爾指數[J].技術經濟,2011,6(30).
[4] 李致江.貴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10).
[5] 朱滿德,劉超.貴州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現狀、原因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3(12).
[6] 成詩鑾.重慶城鄉收入差距的實證分析——基于泰爾指數及其分解的視角[D].西南財經大學,2014.
[7] 駱英.貴州民族地區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思考——以貴州省黔西南州為例[J].區域經濟,2014(2).
[8] 董健.我國當前城鄉收入差距現狀分析及解決思路探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6(9).
①基金項目:貴州省科學技術廳貴州財經大學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項目,貴州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科研基金資助。
作者簡介:李家凱(1977-),男,河北邢臺人,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政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方面的研究;王軍(1993-),男,貴州遵義人,貴州省開陽縣國稅局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