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截至2017年2月我國外匯儲備總額為30051.2億美元,雖然與前幾年相比有明顯回落,但仍高居世界首位,國家外匯儲備并不是越多越好,因此我們應準確找出影響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主要因素,然后進行適當調整。本文首先分析了外匯儲備急增的原因,然后利用2001年~2015年的年度數據為樣本,建立多元模型,運用Eviews軟件進行計量經濟分析,得出影響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因素是我國貨幣供應量以及進出口總額,最后針對性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匯儲備 進出口總額 貨幣供應量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c)-035-05
在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經濟全球化時代,外匯儲備對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以及增強國家的國際地位有著重要作用,外匯儲備的實質是各國貨幣當局持有的、以國際貨幣表示的流動資產,其合理的規模有助于國家在穩定匯率,干預外匯市場,償付外債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與國內宏觀經濟運行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外匯儲備對于一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影響越來越重要。
1 國內外關于外匯儲備的相關文獻綜述
在20世紀60年代,國外學者就對外匯儲備的最優規模等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們大多采用實證的研究方法, 比如,Heller(1966)建立了最優外匯儲備決定模型,主要通過分析持有外匯儲備的邊際機會成本等于為了使得國際收支平衡而產生邊際調整成本的均衡點的方法來確定最優外匯儲備量。Frenkel(1974)通過應用經濟計量技術進行多元回歸與相關分析,主要是構造雙對數模型,并用來測外匯儲備規模。Lizond(1988)和Mathieson(1989)在研究中認為,外匯儲備的規模是與一個國家或是地區的匯率制度安排相關的,而且地區生產總量與對外貿易規模對外匯儲備會構成顯著影響。貨幣主義學派經濟學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95)和布朗(W. M. Brown,2004)等人創造性地將貨幣供求理論運用到外匯儲備適度規模與影響因素的分析框架,他們認為在經濟體自動調節與貨幣供需趨于平衡的過程中,貨幣供應量大,可以間接影響一國的外匯儲備規模。
我國學者關于外匯儲備實證分析的研究較多,黃國波(2005)通過協整計量方法,構造以影響國際儲備因素為自變量的線性回歸模型,認為進口總額在回歸模型中與國際儲備呈負相關,馬嫻(2013)以出口額、GDP、匯率作為自變量,對外匯儲備進行線性回歸擬合,認為外匯儲備規模變動與匯率之間顯示出有效的線性關系,易行健(2014)利用我國1996年~2012年的月度數據,對我國的外匯儲備需求函數進行線性回歸,得出的結果顯示,消費品零售總額與進口的波動性均顯著影響我國的外匯儲備數量。巴曙松(2015)利用可加模型對外匯儲備的增長原因進行了研究,認為外匯儲備增長與內外利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進出口貿易總額和國際地位具有一定關系。楊銀海(2014)利用協整分析的方法,從國際收支變動、外債風險、貨幣需求等影響因素的分析中,得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在現階段基本適度的結論。孫靖(2015)則選取了1985年~2013年我國外匯儲備及相關數據建立了對數模型,得出影響外匯儲備規模的因素主要包括廣義貨幣供給、出口額、進口額,外商直接投資、外債規模等五個因素。
2 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及其帶來的影響
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連年順差,中國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到2014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38430.18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位,近兩年有所回落。
2.1 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歷程
2.1.1 外匯儲備較快增長階段(1994年~1997年)
1994年我國對政府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成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取消外匯留成等舉措,極大地調動了國內企業出口積極性,外匯儲備有了較快增長。由1993年的211.99億美元增長為1398.90億美元,導致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同時出現了較大順差。
2.1.2 外匯儲備緩慢增長階段(1998年~2000年)
1997年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在周邊國家貨幣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我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因此,從1998年起,我國外匯儲備增量明顯減緩,為了維護亞洲經濟金融穩定付出了出口遭受嚴重沖擊的代價,國家外匯儲備年增長額在1998年僅為50.97億美元,1999年僅為97.15億美元,2000年僅為108.99億美元。
2.1.3 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階段(2001年~2007年)
2001年以來,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西方發達國家加快向我國進行產業轉移,加入WTO后,我國的比較優勢體現在外貿的快速增長,外商直接投資持續保持較大規模,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都出現了巨額順差,加之國內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導致我國外匯儲備進入大幅度增長階段,截止2006年3月底,達到了同期世界總儲備的18%以上,已躍居世界第一。
2.1.4 外匯儲備增長放緩階段(2008年至今)
2008年開始,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的擴散,中國經濟也受到了巨大沖擊,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出口規模,因為美國與歐盟兩大經濟體的國內市場需求出現疲軟,2008年我國的出口增速同比出現大幅度回落,經常項目順差大幅降低,儲備資產規模增速放緩。許多跨國公司由于母公司流動性短缺,紛紛從中國抽出資金,我國外匯儲備雖然在總量上依舊增長,但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國際資本對我國的投資變得更為謹慎。
2.2 外匯儲備增長所帶來的影響
中國外匯儲備的持續增加,有助于我國政府更從容地實施宏觀經濟政策,有利于增強國外投資者的信心和吸引外資,也有利于支持中國企業在更大范圍內、更高層次上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助于緩解可能出現的通貨緊縮的壓力,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有助于應對突發的金融風險,保持宏觀經濟繼續快速穩定發展,確保我國經濟金融體系的安全。但必須看到的是,持續增長的巨額外匯儲備是一把雙刃劍,可能會給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帶來許多問題,外匯儲備過多會增加一國的持有成本,造成資源浪費,會削弱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調控能力,給本國貨幣帶來增值壓力以及可能會帶來的通貨膨脹。如何正確衡量外匯儲備的增長,成為學術界以及貨幣當局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對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努力找到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影響因素,以便有針對性的提出合理的控制對策,這是我們研究的主要目的。
3 模型建立與實證分析
3.1 樣本變量選取與數據收集
根據資料分析,我們共選取了進出口總額,貨幣供應量,外債余額,以及實際利用外資作為主要分析指標,本文選取了2001~2015年年度相關指標數據,如表1所示。
3.2 模型建立與計量經濟分析
根據表2中數據,模型估計結果為:

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模型擬合優度很高,整體效果的F檢驗通過,但有部分變量的t值不顯著,故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
3.3 多重共線性檢驗
3.3.1 檢驗多重共線性
計算各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利用Eviews得到相關系數矩陣,如表3所示。
由相關系數矩陣可以看出,各解釋變量相互之間的相關系數較高,證實確實存在嚴重多重共線性。
3.3.2 修正多重共線性
采用逐步回歸的辦法,去檢驗和解決多重共線性問題。分別作y對X1、X2、X3、X4的一元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由于X3、X4的t檢驗均不顯著。說明是X3、X4引起的多重共線性,應剔除。
所以最后修正嚴重多重共線性的結果見表7。


圖1中,殘差的變動有系統模式,連續為正和連續為負,表面殘差項存在正自相關,需采取補救措施。
3.5.3 自相關的修正
運用科克倫奧科特迭代法得到表9。
迭代后的模型
4 結論及政策建議
從模型中可以得知,影響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是進出口總額和我國當局的貨幣供應量,另外由于外債余額以及實際吸收外商投資與外匯儲備的相關系數很高,從而也間接地對外匯儲備有著一定影響。
從我國現在整體的經濟形勢以及國內外權威的相關數據可以得出,現階段我國外匯儲備嚴重超量,這會給國內經濟帶來一系列不利影響。針對上述討論結果,我們給穩定國家外匯儲備提出相應建議:(1)積極調整外貿進出口政策,適當消耗外匯儲備,增加進口,保持出口與進口的平衡,減緩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2)合理利用過量外匯,減少外債水平,以及合理的制定貨幣供應量,避免貨幣發行過多;(3)取消對外商投資的諸多優惠政策與超國民待遇。現階段,我國投資環境日益改善,因此應通過更直接有效的途徑吸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把精力和財力放在搞好國內企業上來,高額的外匯儲備表明,我國對資本的需求不再緊迫,到了該全面取消針對外商投資優惠政策的時候了,同時,還應逐步減少對外資本流出的限制,鼓勵國內企業跨國經營與對外投資;(4)積極創新國家外匯儲備的運用方式,增強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應該盡量運用相對過剩的外匯儲備,有計劃地引進一批關鍵技術,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切實提高經濟發展中的科技含量,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
參考文獻
[1] Heller H R.Optimal International Reserv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6(76).
[2] Frankel J A.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by Developed and Less-Developed Countries[J]. Exonomics,2004(41).
[3] Guobo Huang.Modeling Chines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verse[J].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2010(10).
[4] 馬嫻.從實證角度看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與匯率的關系[J].世界經濟研究,2014(7).
[5] 易行健.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波動對外匯儲備影響的實證研究:1996~2004[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2).
[6] 龍瑩.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與匯率關系的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2012(5).
[7] 巴曙松.基于可加模型的外匯儲備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14(11).
[8] 楊銀海.中國外匯儲備的動態優化與調整[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1).
[9] 孫靖.我國外匯儲備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國外資,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