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徑平 汪佳 宋君宜 康萍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興起,網購增加,快遞包裝數量增多、種類多樣化,對于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目前仍存在可回收快遞包裝設計與回收體系不完善、回收意識不強、合作力度小等問題,導致回收效率不高。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從快遞包裝設計、回收體系、回收意識以及合作機制方面分別提出解決措施,對快遞包裝回收利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包裝 回收 合作
中圖分類號:F7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c)-145-02
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范圍內快遞業務量為312.8億件。隨著快遞業迅猛發展,快遞包裝量的大量增加導致快遞包裝廢棄物迅速增多。由此可見,我國快遞包裝設計及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成為目前一大重點。
1 快遞包裝存在的問題
1.1 快遞包裝設計方面
快遞包裝存在質量差、型號不統一、材質不環保等回收困難問題,阻礙快遞包裝行業發展。玻璃包裝黏合性和耐磨性差,質量差,易磨損。普通快遞包裝易受潮且不防火、不抗壓,使快遞包裝極有可能被損壞,不易于回收。同時為了保護商品導致過度包裝的現象,增大回收量與回收難度;快遞包裝的型號不統一,導致回收時難以進行標準化的分類。由于型號多樣,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在快節奏的時代是難以實現的;目前材料以玻璃、金屬、紙、塑料為主,材質不環保、難以降解且易造成環境、噪音污染。
1.2 回收體系方面
點面不能有效統一,回收體系不完善。回收點散亂且疏密分布不均,不能較好地保障回收;回收線路出現單一化、框架化、未標準化,忽略人員不足與包裝流入廢品鏈的特殊情況。實行回收的少數物流企業也因成本高、回收體系不完善而放棄;逆向回收時未考慮到也可能同時存在正向物流的供給,包裝數量出現短缺,且無法有效地形成多方回收與供給。
1.3 回收意識方面
隨著現代化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政府、企業、消費者很難甚至不愿意抽空來處理回收問題,回收意識越來越弱。政府對包裝回收的教育力度不夠,無有效的獎罰體系來約束消費者;物流等企業對快遞包裝回收的宣傳不到位,同時也不愿意花精力對快遞包裝進行回收;消費者對新推行的可回收快遞包裝回收渠道不了解;雖然人們愿意實行快遞包裝回收,但許多地區尤其是人口密集區無強有力的監督制度,回收執行力不強。
1.4 合作機制方面
政府、企業、消費者主體的多方合作不完善,信息溝通程度低。政府對快遞包裝行業的回收利用投入財政支持較少,稅收較高,無有效的經濟措施規范快遞包裝市場。政府對回收包裝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且監管體系不完善;企業間的相互合作太少,信息溝通不及時,成熟的物流企業建立回收體系耗時耗力,不成熟的物流企業無足夠的資金、技術、經驗與人脈對回收體系進行改良;由于市場上一些新型可回收包裝無激勵措施,消費者則拿來自己使用,造成一些成本的浪費。
2 改進建議
2.1 快遞包裝設計方面
以著重解決目前快遞包裝存在質量差、型號不統一、材質不環保等問題,且遵循可回收性、創新性、實用性的設計原則,提出以下改進措施。
為了提高質量,可以考慮采用三防布做包裝。兩層布料里面填滿緩沖氣墊,防火防水抗摔抗打擊,減少過度包裝現象。以玻璃鋼支架起支撐作用,棱邊安裝兩條拉鏈,能將產品拆卸為一個平面,可實現多次回收;設計平面與立體兩種,每種分大、中、小三種型號,以提高回收效率;三防布中含有環保的pvc樹脂膠,不僅能多次使用,也可進行回收后的再處理,并且不易造成環境、噪音污染。
這樣一來,快遞包裝可多次循環使用,減少環境污染,具有可回收性;有拉鏈式與拼接式兩種類型,以吸引顧客,具有創新性;防火防水抗壓,可折疊壓縮,具有實用性。
2.2 回收體系方面
點面結合,共同構建與完善回收體系。回收點采用回收柜、箱與代理點多重結合,減少人員不足的影響。考慮到包裝有流入廢品環節的可能,故可以在廢品收購站設置相關回收點。共設計兩條回收線路、點面結合的方式用以保證包裝實現可回收。第一條回收線路從消費者手中回收,第一層是快遞點直接回收,第二層是自設包裝回收代理點來回收;第二條回收線路用以回收消費者丟棄的包裝,第一層是回收代理點,第二層的回收點是小區物業和環衛工人回收(學校、公司交由后勤部負責);回程時包裝隨車送達至包裝處理分點,進行二次處理,將正向與逆向物流結合,同時有效防止空駛的低效率。
2.3 回收意識方面
分別從國家、企業、消費者方面共同促進大眾回收意識的提高。國家——通過全民回收意識教育,加強大眾意識。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快遞包裝市場上的回收問題。采取經濟手段,對不環保的快遞包裝處理行為征收相應的罰款,對環保的快遞包裝處理行為實行相應的獎勵措施;企業——自覺形成避免過度包裝的意識,引導大眾使用綠色快遞包裝。為了擴大對可回收包裝的宣傳力度,企業可將回收返利的激勵措施與環保理念的宣傳措施在包裝上顯示;消費者——自覺擔任快遞包裝回收的力行者與監督者,樹立綠色環保的消費觀,了解快遞包裝的使用與回收體系;高校可以通過舉辦全國環保、回收競賽提高大學生回收素養;社區可以通過居委會、村委會在宣傳欄上大力宣傳。
2.4 合作機制方面
政府、企業、消費者、回收方應建立四方合作機制,促進回收效率化。政府方面應加大對回收包裝的財政投入力度,對新興包裝企業給予財政補貼、稅收減包裝回收政策。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健全包裝企業的評價標準體系;公司應與包裝回收站點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區域網站實現信息共享與交流。該包裝供應商應與快遞公司、包裝公司取得良好合作,并通過在快遞包裝上印“返利”的措施來增強大家的回收意識;消費者應自覺加強對回收意識的學習,并熟悉快遞包裝回收體系;在回收方方面,小區物管、高校宿管中心應與后勤、商務區等人口密集地增設回收點與回收箱,并于回收終端增設回收驛站。
3 總結與展望
綠色快遞包裝設計還存在表面磨損后的高技術化處理、成本高于非綠色快遞包裝等難題;回收體系的建立仍不完善;同時人們回收意識也是一大難點。隨著快遞行業作為朝陽產業迅速發展、前景廣闊,快遞包裝帶來大量的廢棄物處置不合理,從而引起資源浪費、環境污染,這極大地阻礙了快遞包裝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快遞包裝物的高效利用。因此,對快遞包裝回收利用進行研究,以更好地促進未來快遞包裝業的發展,是物流 包裝方面的一大重點。
參考文獻
[1] 楊麗輝,覃京燕.復用型綠色快遞包裝設計理念探究[J].包裝工程,2016(10).
[2] 駱沙鳴.推進綠色物流包裝回收利用[J].中國物流與采購, 2016(07).
[3] 李銀興.綠色包裝設計的可持續發展[J].包裝工程,2014(22).
[4] 王雅瓊.我國綠色包裝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淺議[J].中國包裝工業,2013(14).
[5] 戴宏民.綠色包裝與低碳經濟[J].中國包裝,2010(03).
[6] 楊國新,楊萍.綠色包裝設計探析[J].包裝工程,2006(03).
[7] 楊貴軍.淺析未來產品的綠色包裝設計[J].中國包裝,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