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劉東 李雪 李佳
摘 要:通過對泗水河流清早期歷史文化的考察,以及對頗具沈陽地域特色的傳統建筑文化參訪活動,挖掘清文化教育資源,加深對清文化本質的認知。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實踐活動把清文化精髓和德育教育融為一體,培養提高學生濃郁的文化情懷,促進沈陽地區高校學生行為價值觀的形成和提升。
關鍵詞:清早期文化;校園傳承;德育教育;價值觀
沈陽的發展離不開清文化的文化滋養。清文化悠久的歷史積淀,優秀的教育傳統,如何發揚光大,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茲以清文化的傳承及其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為切入點,具體探討泗水河流域清文化的特點對于促進沈陽地區高校學生行為價值觀的形成和提升的意義與價值。
一、清文化校園傳承的現實意義
清早期文化主要是指佛阿拉、赫圖阿拉和盛京(沈陽)人民在實踐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核心是指當地人的精神風貌、觀念意識、心理態勢和人格風范等。
清早期文化在長期的歷史錘煉中,凝聚了一種對中華文化的奉獻,這影響著東北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進入新世紀,教育國際化和教育本土化已經成為高校發展的“兩翼”。清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沈陽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魅力,造就了沈陽人勤勞、勇敢和開拓創新的品格。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過程中,清文化的校園傳承對沈陽學子價值觀及內在力量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熱烈的文化情懷,有利于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局,有助于提升文化軟實力。
二、清文化校園傳承中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1.自強進取的奮斗精神
滿族早期生活在我國東北邊陲惡劣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這鑄造了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勇氣和毅力。今天,在建設沈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進程中,應該弘揚這一優秀傳統,為沈陽的現代化建沒提供強大的動力和良好的服務。
2.繼承與開拓并舉的創新精神
這是一種追求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創造精神,是一種在面臨挑戰和機遇時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是一種在時代變遷時既不消融主體又善于接受外來文化的開放精神。在悠久的歷史上,五彩繽紛的外部文化給清文化輸入了各種新鮮內容。清文化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時,博采眾長,不斷豐富。
3.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
“包容”是清文化最突出的核心特征。包容是繼承,吸收借鑒歷代王朝的歷史經驗,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包容是團結。以海納百川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用人之長,補己之短,壯大自己的力量;包容是學習和借鑒。歷史上的滿族多方面汲取漢文化的精華,“恩威并用”、“因俗而治”,在學習過程中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文化,創造了自己文化的豐富性與多元性。
4.愛國主義精神
滿族自古的生存環境造就了其英勇尚武的民族精神,這種尚武習俗在儒家“忠孝”思想的影響下,不斷升華為維護祖國統一、英勇抗擊外來侵略的英雄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
三、在沈陽高校中加強清文化傳承的具體措施——以遼寧何氏醫學院為例
遼寧何氏醫學院,坐落在沈陽棋盤山風景文化區,周邊文化積淀深厚,擁有豐富的區域文化資源。遼寧何氏醫學院結合衛生類教育及人才需求特點,秉承學院精神,以“大美何氏,美育人生”為主線,強化“全人格”素質教育,積極探索構建學生工作模式,力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服務于人才的培養。在長期的思政教育實踐中,學院積極吸取清文化中的合理內核,努力構建適應地方性文化要求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1.開展課外活動、營造清文化校園氛圍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遼寧何氏醫學院一直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史學社”為龍頭,開展了“清歷史文化考察調研”、“歷史知識競賽”、“DV歷史情景劇大賽”、“名師講壇”、“敬老院慰問”、參觀沈陽故宮博物館、參觀清福陵歷史博物館、閱讀歷史文化書籍等一系列活動,并結合傳統節日,利用板報、櫥窗、電子屏等多種形式,借助學生群團組織的作用,全方位、多層次、多視角、形象生動地開展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營造良好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領略到博大精深的清文化。
2.優化教學設計、融入清文化人文精神
遼寧何氏醫學院在專業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把人文精神與醫學知識和技能結合起來,對培養學生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將人的精神、倫理道德、文學藝術、法律歷史等因索融入醫學專業課教學,使枯燥的醫學專業知識鮮活起來,學習過程更人性化、藝術化,道德化。
3.創新教育手段、提升清文化人文素養
清文化中蘊含著優秀道德傳統,既強調集體、社會、民族和國家至上的榮譽意識、愛國主義精神,又有自強進取、包容、開拓創新的修養踐行,而這對于矯正學生中存在的紀律觀念淡薄、行為舉止不文明、情操不夠高尚等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院從教育手段上不斷創新,利用公眾微信平臺、藍魔云班課等網絡新形式,主動挺進網絡文化陣地,過濾政治誹謗、色情暴力等反動、有害信息的傳播,傳遞正能量。
另外,學院還開設了清文化有關的通識課程,使學生了解清文化,了解滿族的民俗典故、歷史風情。這種形式深受學生喜愛,提高了學生對清文化傳統的學習積極性,而隨著這一積極性的提高,學生的總體風貌、學習勁頭也較以前有明顯好轉。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2016年度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泗水河流域清早期歷史文化發掘》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613610000013,資助金額5000元。
參考文獻
[1]鄧天紅.試論清氏滿族文化發展的特點及歷史地位[J] 社會科學輯刊;1995.03
[2]張杰.清文化與滿族精神[J] 滿族研究;2005.01
[3]郭夢秀.試論滿族文化的生成[J] 滿語研究;2009.02
作者簡介
高飛(1979-),女,漢,遼寧沈陽人,遼寧何氏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劉東,李雪,李佳,遼寧何氏醫學院,學生,本科,臨床醫學專業。
(作者單位:遼寧何氏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