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英
摘 要:固定資產是企業生產與發展的物質基礎,尤其是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構成龐大而復雜,投資規模也比較大,為了避免國有資產減值,甚至流失,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必須務實可行。本文在分析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基礎上,深入探討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并針對性地提出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資產管理 國有企業 固定資產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a)-089-02
固定資產是企業活動的基礎,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占用企業大量資金,在投資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發揮著作用,并且會隨著生產經營的延續,轉嫁到產品成本中。因此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探討如何優化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升國有資產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當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固定資產購置環節,可行性調研深度不足
固定資產在企業成立初期占投資總額的比例較大,因此固定資產的投資,會在以后很長時期影響著企業的現金流及經營狀況。
部分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可行性調研細節做的不到位。企業在規模及設備構成上,一般更看重資產總量,盲目追求“高、精、尖”新設備,習慣于大而全,習慣于在配置上爭奪某領域或某地域的第一,而投資是否適合企業需要,是否過度投資,考慮欠佳。
1.2 固定資產投入的效益觀念不強,投入產出分析和跟蹤力度不夠
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應該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前提。目前大多數企業固定資產的投入產出分析重點在投資初期,缺乏投入后對財務、經濟和社會的跟蹤調查與綜合評估,在實際與計劃出現偏差時,不能及時糾錯,容易造成固定資產的部分閑置,影響了企業整體經濟效益,也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壓力。
1.3 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環節不夠細致
絕大多數企業的固定資產都存在賬實不符的現象。在具體的企業管理過程中,固定資產分拆、固定資產內部相互轉移、固定資產廢棄處理等,由于制度不到位或者管理人員意識不強,造成了實物的失控,久而久之形成了管理的混亂。
很多企業在盤點工作環節,流于形式,盤點的方式和順序發生了嚴重扭曲,直接從財務導出資產明細,使用單位不加審核地盲目簽字,并沒有做到認真復核。
1.4 固定資產核算不嚴密,有腐敗跡象
固定資產和資產在財務核算中有著明確的界定,一個是金額的標準界定,另一個是使用時間的界定。但是在財務核算中,經常會發生購入一批經營設備,單價不足,總額超出,財務人員一并劃入固定資產,造成今后盤點的障礙,也不能準確體現經營的真實狀況,還有一些,例如筆記本電腦、高端手機,應該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以辦公用品等方式核算,資產流失的同時也造成了腐敗的隱患。
1.5 固定資產考核指標不明確
固定資產管理環節瑣碎,管理鏈條較多,存續時間也較長,因此管理上會有脫節,例如,企業領導班子的更替、業務的變動等,都會造成固定資產購置初衷及投資計劃的管理形成斷層,舊的管理團隊無權無暇顧及,新的管理團隊認為固定資產當初的購置與其不相干,考核方法和指標上的漏洞,會影響到固定資產的有效配置和再利用效果。
1.6 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不足
大多數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從入庫開始,大多數環節還是靠人工,只有在財務核算系統中,應用了會計核算系統,這樣,信息化準確度和及時程度受到了影響,固定資產管理環環相扣,信息化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固定資產的管理效果。
2 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措施
2.1 固定資產投資的可行性分析需加強經濟意識和務實精神
在固定資產投資環節,需要對企業負責人加強培訓和考核機制,以務實的精神體現經濟收益的原則,嚴格“先調研后論證,先論證再決策”的程序要求,依照規定程序開展固定資產投資的可行性分析工作。合理規劃投資建設,把控投資節奏,適度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時間。
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還需考慮被投資行業特征,防止盲目的追求規模,給企業經營帶上沉重的包袱。例如,某國有企業收購一家民營企業,該民營企業屬于技術服務行業,此行業屬于輕資產行業,但是,在收購過程中,國有企業為了做大投資規模指標,同時收購了該民營企業上千萬的房產,使得收購后的技術服務企業僅折舊,每年就需要背負百萬級的成本,成為輕資產運營中無法脫離的歷史包袱。
2.2 分階段持續進行固定資產投入產出分析
加強固定資產的投入產出分析,根據投資計劃,每隔一段時間需要做一次投資分析,分析市場因素和發展趨勢,結合貨幣的時間價值、投資回收期等要素,考慮相關的自然、社會、技術、經濟最新變化,將企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固定資產的投入產出率,規避投資風險。
2.3 實物管理細化到最末級
完善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環節。根據實際經驗,在購入環節,經常會遇到設備名稱上的不統一,因此在設備卡片中,一方面根據票據登記設備學名,另一方面根據使用習慣備注曾用名。在入庫時,尤其是整套設備,避免簡單地按照一套辦理入庫登記,應該將設備拆分到最底一級,給每一級按照層次編號,以防日后設備遇到拆分時,造成盤點混亂。設備的價格應該根據各配件進行價格的合理分配,這樣,在配件發生廢棄需要更換時,賬務數據能夠相對公正地反映設備的處置情況。
固定資產的盤點工作,單一的全面清查,效果好但成本高,因此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固定資產特征,將多種清查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建議盤點工作分層次,分重點,立體式設計公司的盤點制度。例如,大型整套儀器設備,其異常轉移的概率低,因此在數量盤點中,可以2年盤點一次,其盤點重點是使用狀態的清查。手機、電腦等辦公設備,因為體積小,分配分散,但使用人較為明確,適合每半年清點一次。再如:小型企業可以每年安排一次盤點,大中型企業每兩年安排一次全面盤點,各部門根據各自特征可以分季度或者分批進行核查作為大型盤點工作的補充。
2.4 固定資產核算強化嚴肅性并結合資產特征進行差異化處理
嚴格固定資產核算規定,折舊的核算要更體現合理性。有的企業購置固定資產不按照規定的資金渠道列支,而故意在成本費用中列支,重建當期利潤,有的長期掛往來賬,有的則任意多提、少提或不提折舊,造成財務數據失真。有些企業故意將原本可以納入固定資產管理的成套設備設施拆分,被拆分后,單位資產由于達不到資產管理體系規定的標準,游離于資產監控管理之外。因此在固定資產的確認上,一方面考慮價值大小;另一方面,有些價值接近,但使用周期長的,或者可以歸類為成套設備的,應該根據實質性原則將其列為固定資產管理范圍。
在折舊的核算上,大多數企業一刀切用平均年限法,但是有些設備具有特殊性,應該根據固定資產的特點,考慮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等因素選擇更加合理的折舊核算標準。例如,電腦等電子設備產品更新速度快,更適合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而運輸設備,與作業程度有關,適合工作量法計提折舊。
2.5 加強不同階段以經濟目標為引導的立體化考核體系
完善和提升固定資產考核制度的重要性。固定資產的考核,應該根據不同階段及企業管理實際情況,以企業效益最大化為目標設置考核辦法。例如,新引進設備,考核的重點是成本優化,也就是價格不離譜,數量不浪費,設備不閑置,設備利用率是這段時期的重要考核指標。在設備運營期間,需要考核設備完好率、設備故障率、維修費率、能耗等經濟指標。在設備使用后期,需要考核資產再利用或結合維修成本及產出的資產利用經濟性指標。總之,考核的目標是加強固定資產的全過程管理及壽命周期管理,使固定資產的管理從日常維護轉化為狀態檢測,提升固定資產的經濟效果。
2.6 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體系建設
固定資產管理要充分結合信息化先進技術。例如,將設備及其附件引入電子編號,將二維碼嵌在設備及配件載體上,通過掃碼等信息采集,可以將主體及配件信息追溯至采購日的信息系統中,這樣,加快了盤點效率的同時,對實體誤差的查詢及信息的準確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3 結語
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負責而需要耐心的工作,即需要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和組織能力,還需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真正樹立以企業為家的理念,將動態的、長期的、持續的固定資產管理理念執行到位,有效地保護和使用國有資產,為企業的良性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參考文獻
[1] 丁嬌.論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J].江蘇商論,2013(30).
[2] 劉元珍.淺談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外資月刊,2012(23).
[3] 張遠彬,高梅英.試論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的不足與對策[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