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帆
摘 要:微課是最近幾年新興的一種學習資源,其蘊涵的價值很大,適宜在各學科中推廣,當然也包括小學語文,而且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具備了實施、應用的基礎。本文論述了微課在學生不同的學習時段的作用,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合理使用微課提供了借鑒。但微課雖好,仍然需要教師合理調控。本文從微課的制作、學生微課使用的指導、教師對課堂教學結構的適應性設計等方面對教師應如何調控進行了闡釋。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應用
一、微課開辟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天地
1. 教育裝備水平的快速提升為微課應用提供了便利
近年來,縣域內所有學校全部建有校園網,實現寬帶接入縣教育城域網,大部分學校完成了寬帶網絡“班班通”建設,三分之一的教室擁有多媒體投影設備,教師人人配備筆記本電腦。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數碼產品的大眾化和網絡資費的降低,絕大部分學生都具備了在家利用寬帶上網的條件。加之各種在線錄屏軟件界面親切、操作簡易,使教師自己錄制微課成為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些都極大地方便了微課的錄制、傳播和使用。
2. 城鄉結合部學校學生現狀讓微課有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我所在學校屬于新建學校,生源狀況比較復雜,學生家庭環境、家庭教育背景等差別很大,這導致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也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傳統整齊劃一的班級授課模式很難兼顧班級的全體學生。學校班額、生額在不斷攀升,有的班級甚至接近60名學生,這也給課堂教學組織帶來新的壓力。微課的出現,打破了課堂的框框,打通了課內與課外學習的聯系,其鮮明的可重復性、可選擇性特點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加靈活,給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讓“教學活動顧及班級的每一名學生”成為可能。
3. 小學語文教學的特殊性讓微課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語文以其應用的廣泛性而區別于任意一門學科。 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其思維發展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這就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運用微課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微課短小精悍,一個議題、一個重點、一項活動,都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非常適合學生自學。學生在學習時,時間和地點可以選擇,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極大提高。
二、微課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1.課前使用——讓微課成為學生學習新知的解鈴人
在課前的預習階段,學生初次學習新知識,他們肯定會對語文教材中的知識點有很多疑問,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學習的重點。此時的微課,主要是答疑解惑,為學生學習新知、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掃清障礙。
2.課中使用——讓微課成為學生語文思維的引路人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對語文知識的掌握,還有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互相討論、解決課前自學中未能理解的問題,還要通過教師引導,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3.課后使用的微課必須有一定的深化、升華,使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化、深刻化,使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夠在深刻性、靈活性、創新性等方面進一步得到培養。
一是借助優質資源,讓名師“幫我”教學。教師課前對網絡共享的微課資源進行篩選、甄別,選擇優秀微課“為我所用”。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推薦給學生觀看,讓普通學校、普通家庭的學生能夠方便地得到全國各地名師的指導,有效解決了新建學校優質師資短缺的難題。
二是分享微課資源,讓學生“擇師”學習。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特點和風格,對于同一內容,也往往有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的不同微課在學校公共資源平臺實現共享,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教師的微課進行學習,博采眾長,學習的興趣和效果也將會大大提高。
三、微課為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帶來了新要求
1. 制作微課要精練、美觀、實用
精練就是要求教師在錄制微課之前,準確把握教材,全面分析班級學生情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容易出現的問題入手,通過典型例題使學生迅速達成教學目標。微課中的講解要通俗易懂、語言簡潔。一節微課的播放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
美觀就是教師在設計微課時要注意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字體、字號、顏色、圖片、聲音、動畫等合理搭配,錯落有致,錄制時要使整個視頻簡潔、清新、流暢。
實用就是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在微課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到教學的重難點,更要關注本班學生的基礎、興趣、習慣等,制作的微課要能適合自己的學生。
2. 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使用微課的習慣和能力
使用微課學習有別于傳統的學習方式,師生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逐步培養學生使用微課的習慣和能力。一是要及時提醒,及時檢查、督促,讓學生逐步形成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二是要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指導學生選擇觀看合適的微課內容,讓學生在通過觀看微課解決自身學習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主選擇合適內容的能力。三是要加強家校溝通,讓教師和家長合力在學生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中發揮作用。四是要加強師生的即時溝通,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撥、指導作用。
3.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適應性設計
微課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框框,學生在課堂之外觀看在線課程,在課堂上回顧和進行課堂活動,教師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微課更多的是預設,師生無實際的互動,課堂上則應更加注重生成,強調在師生互動中解決問題;微課把部分教學活動由學校搬到了家庭,同時也把相關的鞏固與拓展由校外移到了校內。這些都是微課給課堂教學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教師在進行課堂結構設計時必須根據這些變化做出合適的調整,科學安排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
課題基金:本文為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微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5]-JKGHYB-0417
(作者單位: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嵩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