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冰
摘 要: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必須加以重視。閱讀能力高低直接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老師們歷來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對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閱讀能力;策略
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和表達能力,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是對文字和詞組的積累,中年級學生的閱讀量顯著增加,閱讀難度相應的增大,學生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考試面對閱讀更是頭疼不已,漸漸逃避、厭煩,繼而產生厭學情緒等。面臨這樣的情況,我們的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閱讀學習呢?
一、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的現狀
由于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有增無減,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越來越明顯,為了孩子今后就業競爭力,許多家長投入大筆資金在孩子教育上。中國的應試教育觀念下,教師談成績,家長談補習,購買教程、請家教,大部分周末還要上很多興趣班。孩子們在強壓下沒有時間閱讀,即使在補習過程中或者少有的閑暇時間也只是針對提高學習成績的閱讀,比如《小學生優秀作文》、《同步作文》等,這就造成了閱讀的局限性。
針對課本上的閱讀,孩子大多滿足于老師怎么教而怎么讀,基本就是為讀而讀,老師指導欠缺,孩子興趣平平,閱讀方法不對,閱讀收效甚小。基本課本都是囫圇吞棗似的閱讀,更不用說有心思和時間去閱讀課外讀物。如此,就相當于一個死胡同,越來越隨意任之。
電視、手機、網絡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每天鋪天蓋地都是這些網絡信息,孩子們深受這種環境的影響。利用網絡便捷,打游戲、玩手機、看動畫,似乎也成為一種常態。學習中困難出現,不愿意翻閱書籍查找,理所當然的打開網絡工具進行查詢,閱讀也就再被擱淺。
二、提升小學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板書、講解,把文章內容灌輸給學生,老師主宰整個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方式,形式上太過單一,壓抑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大膽的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會學習,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課堂的主體,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的去探取知識,與老師相互溝通、啟發,充實教學內容。以往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失誤,就是老師早早的對課文進行肢解剖析,用“專業”的教案進行分析、講授,學生也從參考書、工具書上得到死搬硬套的讀書心得,不用思考,直接抄寫下來,課后強化一下記憶,考試搬到卷子上也可以得高分。要改變這種狀態,就需要老師將孩子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首先,課堂上讓孩子直接、充分的閱讀,大膽的閱讀,聲情并茂的讀,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個輪廓,這時也就漸入佳境了。孩子頭腦儲存了一定的信息模塊,聯系平時學習和生活實際情況,引導孩子去發現他們的相似性,讓孩子更能真切的體會語言的感情和意境。比如小學四年級的課文《小草》,在課堂教學前,孩子們先熱情的朗讀幾遍課文,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帶領孩子們思考著讀,讓孩子們體會到作者對小草的熱愛,并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感受小草的頑強生命力和堅韌的品格,再引導學生回憶上學路上見到的小草的情景,開發學生們的大腦,充分感受小草堅強的生命力。
書本上的課文是精選的,有一定的代表性,指導學生讀懂一篇課文就相當于一次身臨其境的體驗。有時候為了更好的帶動學生的情緒,我們必要時候需要借助其他的手段。比如,掛圖講解,多媒體課件或者實驗等等。小學課本上有一篇文章,里面講到拔苗助長。空洞的講解不能拔苗助長,要順其自然,不要違反自然規律,孩子們很難理解。如果老師讓同學們自己實驗,比如讓孩子們把一株植物往上拔了再種回去,然后每天觀察生長情況,孩子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拔苗助長的危害。然后老師再引導孩子深切體會課文的含義,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同時,幫助孩子們從學會走向學用,結合學到的,用不同表達方式寫下來,提升孩子的寫作創作能力。總的來說,要讀中求悟,邊讀邊悟,邊悟邊寫,真正學以致用。
(二)合理引入課外閱讀
課文閱讀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更好的提升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老師可以在上課的同時,延伸課文內容,利用孩子的濃烈求知欲,引入課外閱讀內容,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以及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四年級教材中的課文《三顧茅廬》,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問,《三顧茅廬》是哪個朝代的?是在什么背景下產生的?然后可以和孩子講解故事大概內容,引起孩子們的學習共鳴,然后可以適當的時候延伸出《三國演義》,推薦孩子們去借閱這本書的簡易讀物,老師還可以適當進行指導閱讀,并且引導孩子們進行讀后討論,交流各自喜歡的人物,對閱讀后的感受暢所欲言。提議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鼓勵孩子們將各自圖書帶到教室與大家分享、討論,傳閱。這種模式更能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最直接的因素,因此,要想使孩子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就得先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的興趣。有了強烈的讀書興趣,孩子才會對課外閱讀產生強烈的需要。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還可以多方面來思考。課堂延伸是一種方式,課下指引也很重要。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和閱讀興趣,還能夠豐富孩子的業余生活。老師也可以偶爾開展課外讀物心得評論課,可以準備一些道具來模擬文章中的人物或場景,使孩子們真正的樂在其中。
三、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更換的推行新課改。當前,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是至關重要的,要注意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帶著濃厚的興趣閱讀,帶著疑問自主閱讀,閱讀后多與同學老師溝通、探討,才能使小學生在不斷閱讀中開展視野,并是他們的思維更敏捷。
參考文獻
[1]王喜龍.小學高年級閱讀橫向分層教學策略例說[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6,(4):71-71.
[2]夏冰.小學三年級閱讀困難學生的團體輔導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4):41-44.
[3]沈蘋.小學中年級繪本閱讀課的探索與思考[J].創新時代,2016,(3):81-83.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塘紅鄉岜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