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
摘 要:隨著網絡渠道的發展壯大,新型“電子書”慢慢普及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等,實體書店的發展面臨很大的沖擊和挑戰。本文結合我國目前實體書店發展現狀研究其在新的營銷環境下如何進行創新,實現其長遠發展。
關鍵詞:實體書店 營銷 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c)-010-02
1 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發布與管理
1.1 創建讀者數據庫
在大數據時代里,消費者的一些日常數字信息不僅是一份文件,也是一個信息資源庫。企業通過數據庫收集讀者的一些資料,例如:年齡、收入、愛好、教育程度、消費習慣等,進行分析得到市場反應和讀者需求,進而有效地經營書店,便于為未來的市場發展變化做出有效的策略。數據庫的營銷是實體書店通過集齊讀者的信息,明確相關定位,制定有目的性的營銷策略。實體書店可以根據消費者的網站點擊量以及資料檔案管理等建立數據庫并依據數據通過郵件、短信和電話等向讀者傳播信息,盡可能維系客戶資源。
1.2 便利性策略
1.2.1 運用當下流行的微店,擴大銷售渠道
開通微店直接銷售,使顧客消費購買方便,跟上讀者快速發展的消費習慣。在提升顧客購買便捷率的同時,也需要吸引顧客進店閱讀消費,培養固有消費群體。要把滿足讀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隨著互聯網的技術提升,可以為顧客提供一些免費或是試讀版的電子類書籍,為之后的電子讀物奠定基礎。
1.2.2 “雙微合作”
如今年輕一代會時常刷微信和微博,主要是查看各種各樣新奇的信息,而互聯網的發展,簡單又古老的短信和電話漸漸被微信所取代。不僅僅青年人連老年人都加入了微信大軍而網絡和現實里的各種圈的名人則隱藏在微博里。因此,我們懂得微信和微博的重要性,微信平臺可以開通服務號解決讀者的疑問和需求,訂閱號主要推送書店相關信息。而微博主要是建立一個直面的平臺,通過相關視頻以及發起話題來吸引讀者進行關注和討論。兩個相互引用和補充。
2 多渠道發行
2.1 建立以書店為主的出版發行中心
建立一個出版發行中心,印刷發行以書店為主或是有相關理念的東西。減少進貨出版社的嚴苛要求帶來的影響。出版發行中心的建立不僅提升了書店的自主地位并且還擴展渠道。
2.2 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互聯網發行平臺
現今互聯網發達,可以利用一些便捷的信息平臺,制作屬于自家的電子雜志或周刊。例如MOOK。人們漸漸開始依賴移動互聯網,而MOOK便適合這種趨勢。MOOK是雜志和書的一種結合。其內容符合當下人們習慣快速瀏覽又能突出重點獲得信息。書店可以把一周的活動相關信息制作成MOOK,發布到專屬平臺上,起到加強宣傳力度的作用。
3 實行復合模式
3.1 與餐飲結合
時代的發展讓人們過多鐘情于快餐消費的模式,其特點就是一個字,快。人們進書店只在乎找到自己需要的書并且購買它。這是現今消費者的購物方式,并且受到線上書店的沖擊,在書店停留的顧客慢慢減少。因此,書店通過與餐飲結合的模式,讓消費者在日常工作生活的巨大壓力中得到釋放,并且讓消費者在這書店里再次用心感受過去的文化。
3.2 建立一個文化交流中心
實體書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依舊有一大批中老年消費群。在互聯網影響下,線上書店霸占了市場。但是這種模式卻不能帶給消費者真實的購物感。消費者在網站上不能直接看到書的內容就必須下訂單并且線上客服素質不高,使其形象受到影響。針對這一部分重視消費群體,建立一個文化場所應有的文化底蘊對消費者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例如名人講座和簽售會等文化活動是實體書店受到讀者歡迎的一種方式。實體書店是購書和讀者相互交流的場所。
3.3 建立一個文化地標
實體書店是城市的文化地標。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應該是包含歷史、地理、習俗、藝術等。地標性的建筑,塑造了城市的文化形象。每個地區的書城都有這樣的優勢:地點好、設計時尚、設施齊全,因此被當做一個城市的地標。這些地標作為地區形象是十分關鍵的,也蘊含著城市文化。借助國家的政策支持以及與旅行社進行合作,提高書店的知名度。因為一個地區的文化其實是需要借助旅游來宣傳帶動的。旅游可以讓全國各個地區甚至是全世界的人們來認識地區文化。通過旅行社加上政府的宣傳帶動,使得書店成為地區的一個標志。
3.4 建立一個互聯網銷售平臺
建立一個線上的銷售平臺。如今在我國線上圖書銷售平臺有當當網和卓越亞馬遜,雖然在價格上以及物流方面都讓消費者覺得便利,但是書的種類卻不是齊全的,并且主要是教輔資料以及普通日常書籍。所以在這個線上銷售平臺里,需要針對的消費顧客群體是一部分在以上兩大平臺上不能夠滿足消費需求的人群。并通過一定的人群訂閱,來發展屬于自家書店的物流。
4 實體書店的未來發展建議
4.1 提供增值服務
在保證一些基礎服務的同時給讀者提供一級的專屬和個性化服務這就是增值服務。這種服務的優勢在于提高顧客的消費舒適度和對服務的滿意度。比如在某些實體書店會根據顧客的情況給予查找書籍系統、購買書籍禮品包裝、貼心眼鏡、預定的書籍到貨跟蹤信息等。由此如是書店也可以借鑒這種增值服務來吸引外來游客并借此宣傳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并鞏固自家的服務水平。在收銀臺前員工事先尋問顧客是否提供包裝服務;在閱讀區放置一些眼鏡照顧中老年讀者群;依據數據庫及時給顧客發送預定或到貨的書籍信息等。
文化周邊消費書店是文化的傳播地,是記錄文化的博物館。而書只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書店應該重視文化周邊產品的銷售。文化周邊產品的銷售空間是書店的附加場所,其經營文具,學習電子智能工具,音像類,藝術類等產品,所以該空間需要特別安排,但卻不能霸占主要的室內空間,喧賓奪主。實體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所以書店空間結構必須具有文化的包容性。因此一個書店僅僅展示圖書是不夠的。很多書店將各種文化產品納入其中,比如把音樂書法、繪畫、雕塑等集中在一起,形成了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提升書店文化內涵。
4.2 制作一個專屬讀者的APP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許多讀者漸漸改變原有的閱讀習慣,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讀者會依賴手機或是電子產品。而進入互聯網時代,一些以個人或是企業為主的閱讀類的客戶端或是APP越來越受到歡迎。因此,實體書店可以創建一個屬于自家的閱讀客戶端,通過這個客戶端發布相關消息,例如介紹新書,錄制相關視頻,專家解答或是在線與讀者交流等,和廣大讀者進行緊密的線上文化交流活動。這個閱讀APP就像是讀者的專屬書屋,讀者的個人喜愛閱讀的書籍或是一些閱讀習慣等資料都可以得到及時管理,使得書店與讀者聯系更加密切。
4.3 打造屬于讀者的夜宿書店
現在新時代的來臨,出現了許多新詞匯,如背包客、文藝青年這樣的崇尚潮流生活的群體。越來越多的旅行愛好者需要一個小地方來停留休息,越來越多的文藝小清新的店鋪充斥著人們行走的街道旁。旅行與讀書這兩個詞越來越分不開,那為何不把旅行和閱讀綁在一起呢?現在已有書店的營業時間延長到凌晨或者是不打烊,所以書店可以拓寬提供住宿這項服務。有時讀者被書的內容吸引,會抱怨為什么書店的經營時間如此之短,所以提供住宿這項服務,有利于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和客人們進行文化交流,通過旅行更好地進行書店的推廣宣傳,而針對一些學者,書店就是他們的專屬書房,這就利于書店的消費者和學者的文化學術交流,這也是互聯網時代影響下,人們閱讀方式的轉變而做出的一項新服務。
參考文獻
[1] 吳周吉.我國實體書店的存在問題以及對策研究[J].編輯之友, 2015(4).
[2] 李盛.走進北京的特色書店[J].工會博覽,2014(5).
[3] 李魏.青島書店大變局[N].青島日報,2015-06-10.
[4] 張雁白.消費者行為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5] 肖怡.企業連鎖經營與管理[M].東北財經出版社,2014.
[6] 馮英建.網絡營銷基礎與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