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哈西 阿不都西庫爾·扎依提 吾買爾·吐爾遜
摘 要:文章以科研項目為例說明帶動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科研是促教學的動能量,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動手動腦和思維能力。加強課程之間的銜接,加強實踐能力的鍛煉和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探索知識與回憶的對接、凝練所學知識等方面闡述了經驗和建議。正確考核評價學生的業績,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為有條件的大中院校教學工作提供依據。
關鍵詞:創新項目;試驗形式;結果的評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3-0033-03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Research is the dynamic energy of teach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volvement and thinking ability in sci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ohesion between courses, the exercise of practice ability and students' cre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explore the docking of knowledge and recall, concise knowledge. The 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onditional Medium and large institutions teaching.
Keywords: innovation projects; test form; the results of assessment
一、創新項目的必要性
(一)認識專業的必要性
在校生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方法多樣化促進了教學質量。但是低頭族日益增多,把低頭族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學技能上是從事教育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學生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課,低著頭玩手機,是導致下一代弱化的根本。學生通過參與校內各種活動之外,還要正確認識所學專業,參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確實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改變學生對科學的態度及探索技能。萬物依賴于生存,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中所發生的實物相結合,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堅持、思考、回憶和理解,把理論帶到實際生活中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轉變為自己的知識。學生對專業產生了好奇心才敢于考察,堅持考察才能發現,發現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和創新的基礎,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因此加深專業的認識是必要的。
(二)參與創新項目試驗的必要性
隨著人口的增多,就業的競爭越來越強烈。固定崗變成為合同崗又進入動態的流動崗,也就是固定職→合同職→動態流動職。因此就業者面對學識廣、思維能力和技能強的挑戰性要求。大學生在這種挑戰中能勝任,并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學生在校期間認真聽每門課的同時必須參與大學生創新項目,敢于動手做試驗。試驗在引導學生動手動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情緒、知識面和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指人們采用一定的思維方式對思維材料進行分析、整理、鑒別、消化、綜合等加工改造,能動地把握事物內在的實質關系,形成新的思想,獲得新的發現,找出新的決策,這就是鍛煉學生的技能,培養技能強人才的關鍵。
二、創新項目試驗設計的形式
(一)試驗內容豐富多樣化才好奇
試驗所包括的內容豐富、題型多樣化時,學生對試驗產生好奇、興趣、質疑和探索。好奇是創新意識的萌芽、興趣是創新思維的營養、質疑是創新行為的舉措、探索是創新動力;其中質疑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動手運用所學知識、撿起所忘知識和再運用的過程,開啟他們的創新思維的閘門。
(二)試驗方案多樣化才有合作探究空間
試驗方案具有多樣性、試驗內容豐富、完整、層次分明才容易著手。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鍛煉耐力和觀察能力。因此幾名學生一組分別進行試驗,記錄試驗過程、結果、找到客觀因素、寫作等環節中才能產生興趣。這樣在組內學生間易產生合作交流和探究的空間。只有感興趣才能自覺、主動、竭盡全力去觀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試驗中容易產生新的聯想,才能總結出新的成果。
(三)寫作和表達能力的培養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并敢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發揮自己的新觀點是培養口述能力、寫作和興趣的前提,也就是說強烈的興趣是敢于冒險、敢于闖天下、敢于參與競爭的支撐,也就是創新思維的營養。通過不同渠道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也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
(四)實踐活動的銜接
大學生進校到畢業必須學完所有課程(專業課、必修課及選修課等)外,還要完成8個綜合素質學分。綜合素質學分指學生參加教學計劃設定的課程之外學習與活動,經過考核取得的成績,按規定的秩序申請并通過學校的審核后,由學生認可并記載學生檔案中的必修學分。為了全面提高在校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幫助學生建立“專業+專長+綜合素質”全面的知識與能力結構,鼓勵和倡導學生積極開展參與課外學習和各類活動,推進良好學風與校風的建設,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特制的辦法。學生通過參與科學競賽、科技活動、參與項目、發表文章、文體活動、文體競賽、社會榮譽與實踐、支農勞動和公益活動所獲得的學分。綜合素質學分的方法也帶動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的正能量。
將培養以崗位和職業資格需求為目標的應用型人才。本校2014年后采用暑假和寒假讓學生參與實踐的方法,合理設置了暑寒假學生參加企業。采用這樣的培養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在校的四年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及從業的一切資格證書,而且可以在學習時就掌握企業崗位所需求的職業技能,不至于出現眾多學生口中念叨的畢業季失業季的現象。
這樣培養學生的目標是:培養一批能夠適應社會,為社會服務,在具備堅實的專業知識之后從事企業第一生產線的相關工作,并具有優秀的職業道德情操和熟練地職業技能,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且具備完美的創業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基礎能力。學生將在校所學的專業課程知識輕松自如地應用到企業的相應崗位中,體現理論聯系實踐、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的課程理念,從而對企業生產線的實踐與所學知識的銜接打下基礎。
三、匯報結果的評價方式
(一)匯報人員的確定
指導教師評閱學生試驗報告是學生與教師友好溝通的一個重要環節。任何學生都有自尊心,希望自己的成績和能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賞。一句鼓勵性的批語和引導性的探究路線,對他們的積極性起很大的作用。目前采用誰主持項目誰匯報的形式,這種情況下不是主持項目的學生無所謂的態度來對待項目,效果不太理想。因此試驗組每位學生都給公平競爭的機會,也就是每位學生都匯報試驗過程及結果,其優選的方法確定匯報項目的人員。
(二)結果的評價方式
大學生創新項目評價時,評閱專家組內懂得該專業的專家人數不少于30%。而且評閱專家必須看完該生創新項目申請書的所有內容。該生在指導老師的帶動下做的試驗解決了什么問題?效果如何?是否達到了目的?優點、缺點和主要意義等各方面綜合評價即可,這樣才能堅持“以人為本”,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思維,注重學生個體實際存在的層次性和差異性,培養一些具有創造性和可操作性的試驗人才。大學生創新項目是某問題的層面上,解決很小的某種問題,大學生創新項目資金也是1000~3000元左右,實際上下載資料、復印資料、買些試驗材料和工具剩下資金發表一篇論文的版面費都不夠,只買些材料做小試驗基本上沒問題。而評閱專家們把創新項目看成很大的專項資金項目,淘汰率70%以上,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積極性。正確評價學生的勞動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科學觀、人生觀、合作觀,從而為學生應付就業競爭奠定基礎。
我院加以考慮以下幾個因素改進考核評價形式。每所高校基本都離不開試卷形式的考查,本院設立了考試和理論試卷考查的形式,重點針對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和專業技術基礎課程的考核,在實訓和試驗中完成對試驗成果、技術報告、對試驗儀器和設備的操作熟練程度、試驗報告的意義及正確程度、在企業單位參與狀況等方面單獨考核評價。
當前我院經過兩年的實踐及全體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對于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以主題為項目課程的課題體系不僅僅讓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在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好地培養,更重要的是對于企業崗位的細化,讓學生真正與社會緊密聯系,拓展就業口徑,實現按需辦學。
(三)結果的肯定
學校成立大學生科學技術協會,組織學生開展科技活動。積極舉辦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自從2001年舉辦第一屆以來,每兩年一屆,至今已舉辦六屆。近十三年來,科技文化藝術節展示各類科技作品千余件,舉辦各類報告會、文藝演出百余場,參與人數達到10萬余人次。科技文化藝術節已經成為我校兩年一次集中展示學生科技、文化的重要平臺,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教育廳、科技廳等領導的高度肯定。通過開展科技文化藝術節活動,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科技作品,為參加“挑戰杯”競賽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制定出臺《新疆農業大學參加“挑戰杯”全國競賽活動實施辦法》,拿出專項資金支持獎勵學生參加挑戰杯科技競賽。近三年,我校大學生科技作品在全國和自治區競賽中頻獲佳績: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5個,其中一等獎1項、三等獎4項,學校連續三年獲全國挑戰杯競賽優秀組織單位;在自治區挑戰杯競賽中,獲自治區獎勵14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0項。
四、學生項目發展趨勢
大學生創新項目是學生學習各課程與實際相結合的綜合性教學環節:是學生應用在校所學知識、結合科研實際,進行的一次系統的、有機的解決科研實際問題的訓練,也是學生由理論學習到實踐,奠定科學的情緒,同時培養優秀青年一個教學環節。
考研的學生都來自參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的學生,本科生凝練所學知識后考研比例增大了。考上研究生后學生對研究科學的自覺性突飛猛進,據統計2014年我校研究生申報14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到2016年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增加了原來的2倍,同時新疆農業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增加到33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和我校領導的重視和關懷下,大學生創新項目發展到研究生創新項目。項目類型多樣化的同時申報工作越來越規范了。
五、結束語
據統計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和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逐年劇增,2012年立項的國家級大學生項目5項,2013年立項的國家級大學生項目18項。截止2014年1月我校共立項了七批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和兩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我校共立項大學生創新項目809項,其中校級大學生創新項783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26項,參加人數為3100余人次,占全校在校大學生人數(14326人)的21.9%。大學生創新項目是學生所學各種專業課的對接、整體化和動手動腦的重要環節。綜上所述,指導老師把握試驗的特點、學生能力層次和精細策劃引導技巧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宗玉榮.發生定義型概念的可操作教學模式[J].教學研究,2013(5):9-11.
[2]袁錦明.學生評價方式探究[J].教學研究,2013(5):11-15.
[3]衛興華,胡若癡.近年來關于效率與公平關系的不同解讀和觀點評析[J].教學與研究,2013(7):52-60.
[4]張興嫻.生物學作業創新設計的特點、形式及評價方式[J].教學研究,2013(4):31-32.
[5]高程.時代命題的準確定位與學術刊物的生命力[J].教學與研究,2013(2):110-112.
[6]李 .談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八對關系[J].行思談理中國高等教育,2012,8:16-18.
[7]楚恒玲.用問題引領學生思維發展[J].教學研究,2013(7):17-18.
[8]吳志成.助推高校教學與研究融匯互動的典范[J].教學與研究,2013:109-112.
[9]馬磊.淺析中職生實用寫作能力薄弱的原因[J].考試周刊,2015(102):56,55.
[10]張婷.探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1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