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燕 李東林 粟俊江 裴靈



摘 要:通過畢業生跟蹤調查,高職地質類畢業生的職業技能水平穩步不前,且高職院校缺乏明確的技能培養模式。文章通過行業現狀及企業調研,詳細分析高職畢業生技能培養的不足,進而從職業定位、技能教學目標、課程體系、考核制度等方面探討了地質專業技能的培養模式。此模式也在實踐中逐步地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地質專業;課程體系;職業技能;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3-0042-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ollow-up survey of vocational graduates, students who major in geology are lack of professional skills in work, while colleges still don't have complete training mode.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shortage of vocational graduates' skills training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dustry and corporate, then the training mode of geological professionals i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skill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is mode has been gradually put into practice and reach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geology; curriculum system;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model
一、概述
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占有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半壁江山,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創新型社會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目標,技能是高職學生的標簽和進入社會的出口,技能是高職教育成敗的重要試金石。盡管經過多年不斷的改革探索,高職畢業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在穩步提高,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高職畢業生的職業技能離用人單位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現實的反差需要高職教育者對高職技能培養進行反思和改革探索。
二、深入地勘單位,分析地勘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地質勘查總投入下降
近10多年,由于受到國內外的地質市場需求及煤炭行業等的影響,我國地質勘查進入了波峰事情,現逐漸呈下降趨勢,2012年達到頂峰,2013年,需求發生轉變,以年均10%左右速度連續3年下降,如圖1所示。中國對地質勘查的投入,從2012年開始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仍占社會資金的主導地位。
(二)地質勘查投資結構不斷調整
圍繞國家需求、生態文明建設、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與完善,地質勘查也在不斷進行結構性調整。以財政資金為主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水文、工程、環境及基礎地質調查,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是由于受到礦產品需求的影響,以社會資金為主的礦產勘查所占比例不斷縮小。
(三)地質勘查工作新領域新機遇
隨著“一帶一路”的落實,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的發展戰略,必將帶動地質勘查拓展服務民生領域。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地質勘查工作在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作用,要求水文、工程和環境地質提供更加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因此,為了適應地勘行業的發展,增強地勘專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我們需要培養出具有職業道德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和發展,也是地勘行業高職院校地質類專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如何開展高職地質類專業的教學改革,探索合理、可行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途徑具有重要意義。
三、我國高職學生技能培養的不足
(一)專業技能目標不夠完善,學生動手能力欠缺,較難直接勝任崗位專業工作
高職教學在專業技能目標要求、訓練體制、考核辦法及評價機制等方面缺乏頂層設計,沒有把專業技能目標的實現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指標,導致教師教學重理論而忽視技能,學生重視理論課程考試通過率而忽視自身技能的提高,結果是高職學生技能水平總體不容樂觀;地質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地質單位對高職地質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更多是強調技能的使用,如依據行業技術標準、規范,完成生產任務。但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工作上手慢,效率較低。原因在于:
1. 學生層面
(1)技能的訓練相對枯燥單調,學生缺乏足夠的耐心和毅力;
(2)由于市場競爭增大,地質行業就業形勢不夠樂觀,導致學生對專業缺乏信心,不重視動手能力的鍛煉,以為理論試卷高分才是學習的目的。
2. 教學層面
(1)人才培養方案中,沒能把技能目標作為重要指標來體現,并且技能考核辦法及評價機制不夠完善。
(2)傳統教學專業技能的訓練依賴于具體的課程,課程結束后,對相關技能的訓練就結束了,缺乏訓練時間的保證,學生技能無法真正提高。
(3)對技能考核的重視程度不夠。課程考核以理論考核為主,訓練技能的實訓成績占的比例較少,沒有向學生傳達技能重要的準確信息。
(二)技能訓練離散、不連續、不系統,同時理論知識理解程度不高,不能靈活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技能訓練總體上處于離散、碎片、不連續、不系統的狀態,未能擺脫本科學科式教育傳統,某種技能的訓練依賴于某門具體的專業課程,課程結束后,該技能的訓練失去了依存的空間也自然停止了,技能的訓練缺乏連續性,而熟練的技能正來自于經常的、連續的訓練。
地質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需要在了解、認識工程區域地質背景特點的基礎上,對各種地質現象加以解釋,并綜合分析其對工程實踐的影響及作用,然而許多學生只會機械地記憶地質示意圖、礦物鑒別的文字等,一旦面對現場的野外環境,卻盲目不知從何下手,部分同學僅能夠識別地質現象,卻不能將各種現象聯系起來分析,以至難以勝任工程實踐工作。這些現象均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強對學生綜合技能的培訓及考核,以提高其解決實際工程項目的能力。
(三)技能的培養缺乏量化的考核方法及機制
盡管高職教學對技能的要求早已實行“了解、掌握及熟練”等評價等級,但是一者這種評價在實際教學中并未普遍施行,二者這種模糊的、非量化的定性考核評價,也難以真正用于指導技能訓練和大規模推廣應用。
(四)高職理論教學未能為學生技能訓練及職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高職教育不同于學術型本科教育,理論要求是“夠用適用”,這無疑是定位準確的。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上,普遍把“夠用適用”簡單地理解為教材用簡單、內容少講、具體講解不要太深奧、要淺顯一點,這樣的結果導致高職理論教學知識冗余太多、重點不突出,理解技能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安排課時少,講得不夠深入,使得學生表面上會點技能,但其實不會變化、不會解決實際問題,所以無法真正牢固掌握并靈活運用技能,也使得學生職業發展嚴重缺乏后勁。
四、高職地質類專業提高人才技能培養的途徑
我院1951年由煤炭工業部創辦,50年代末就有了地質專業,具有近60多年的辦學經驗。為培養地質專業的高技能人才,我院不斷深入地勘單位,跟蹤調查畢業生,以訪問及問卷調查等形式收集、分析、整理地質行業生產項目類型及人才技能的需求。經過不斷地探討與實踐,得出技能培養的途徑。
(一)通過調研、找準高職定位
近年來我院教師再次走訪了重慶國土資源與房屋管理局及下屬單位、重慶市地勘局及下屬單位、重慶平正房地產測繪事務所、中鐵八局一公司等。調研結果顯示:我院畢業生初始就業崗位為地質技術員,主要從事編錄、填圖、水調等野外一線地質工作或勘察工作,收集原始地質資料。2-5年部分優秀學生可升職為地質小組長或項目技術負責人,因此我院地質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定位為一線地質技術人員。
(二)職業崗位分析,確立專業技能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理論、掌握哪些工作技能及職業技能,不是學校說了算,而是取決于地質行業市場的需求。通過對重慶具有代表性的地勘單位的崗位設置、職業能力和工作任務的專項調查與分析,一線地質技術員所要掌握的技能包與技能點即工作任務與職業技能見表1。根據崗位職業能力分析,我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面向西部各地勘單位,全面服務地質勘查與地災行業,培養適應地質技術員崗位需求,具備基本區域地質調查能力、工程勘察能力、地災勘查與設計、地災監測與預警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確定課程體系
通過行業調研,確定在重慶及西部地區的地質工程項目主要有水文地質調查、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環境調查與評價、地質災害勘察、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6大基本類型,我院教師與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科技公司、重慶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等企業共同研討了6大工程項目的能力要求,并制定了相應的能力標準。根據項目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培養了職業能力的學習領域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與能力相適應的技能包及技能點的實訓課程,從而構建了專業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四)技能等級考核制
地質類專業技能考核可實施等級考核制,每一等級的考核制定均有量化指標,保證了技能訓練和考核的連續化。根據技能培養的特點,量化指標分為數量型、速度型和能力型三種考核類型,三類量化指標的制定主要根據:1.校企合作,企業崗位對相關技能的具體要求;2.借鑒國家及行業地質技能大賽對相關技能的考核要求;3.專家打分,行業專家及專業教學團隊共同確定。現就礦物巖石鑒定技能、CAD制圖技能和編寫地質報告能力為例列舉其考核量化指標類型,如表2所示。
參考文獻:
[1]熊曉云,陳浪,熊安香,等.高職院校地質找礦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12(4):61-64.
[2]程先鋒,何平.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地質災害與防治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學科探索,2015:32.
[3]楊紹平,趙正寶.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水文與工程地質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4,23(3).
[4]中國地勘網.重磅發布:中國地質勘查的現狀與走勢[OL].http://www.chinaexplore.com.cn/html/news/dknews/2016/0225/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