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



摘 要:通過對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內涵、能力構成及相互關系進行探討,分析和構建出一個符合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教學能力結構模型,經過對結構模型的有效驗證后,運用教師教學能力量表分析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和培育現狀。研究表明:目前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師理論教學能力高于實踐教學能力,教師特質和社會責任是影響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培育和發展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3-0147-03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ability composi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 of the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teachers, analyzes and constructs a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Based on the effective verification of the structural model, teaching ability scal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of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teacher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teache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and it is teachers' trait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at influence their teaching ability.
Keywords: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引言
國家對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非常重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人才培養工作在高校要具有中心地位,并把教學工作作為教師考核的首要內容;“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文)中,也強調了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專門提出要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要推動各高校建立自己的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中心,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等業務,為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服務。
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都是地方本科高校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酒店管理專業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向性,是一個應用性、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要培養理論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強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師資隊伍應當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同時還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歷和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面對我國旅游業發展一片大好形式,酒店需要大量的專門人才,酒店管理專業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它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所以,科學的研究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對指導學校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獻計獻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結構模型
(一)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內涵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能力指完成一件活動中所具備的條件和展示出來的綜合素質,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完成活動的效率[1]。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中達到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成果所需具備的各種能力總和[2],如:靈活運用相關教材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學創新能力等,它能夠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3]。
對于行業指向性十分明顯的酒店管理專業來說,教師教學的目標是要培養專業操作、技能嫻熟、適用廣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又具備較高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筆者認為,與其它專業相比,酒店管理專業不僅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理論教學水平,還需具備較高的實踐教學能力水平[4]。
(二)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
力結構模型
本研究通過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和酒店管理專業的特點構建出教師教學能力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即理論教學知識、實踐教學技能、社會責任和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特質。
該模型是一個三級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從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四大維度及其各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雙向箭頭表明同一層次的理論教學知識與實踐教學技能相互影響,而社會責任分別通過理論教學知識和實踐教學技能兩個維度來影響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特質。
二、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結構指標分析
(一)量表的提出與調查
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基礎上,從理論教學知識、實踐教學技能、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特質和社會責任等四個方面設計了調查問卷《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評價調查表》,問卷共16個問題,每個問題又分為5個評價等級,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形式,以1-5分代表“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不一定”、“重要”、“非常重要”,分別賦值為:1、2、3、4、5,要求被調查者在相應項目上做單項選擇。
(二)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分析
本研究的問卷整體信度Cronbach's Alpha值高達0.838(>0.7)[6],說明從研究變量的總體情況來看,問卷的內部一致性好,變量各度量指標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可信度較好。對數據進行巴特勒球體檢驗,發現KMO值為0.800,說明量表很適合做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表明檢驗相關矩陣不是單位矩陣,可以做因子分析。通過效度檢驗后,本研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對因子進行旋轉,16個因素共提取4個因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6]),因子載荷均大于0.50,并按照大小進行排序,這3個因子可解釋總體方差變異的64.574%,可見四個公因子代表性比較好(見表1)。
三、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和培育分析
(一)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和培育現狀調
查
1. 數據來源與處理方法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隨機選取國內10所高校在校大學生,共計發放問卷(采用紙質與電子兩種形式)465份,得到有效樣本451份。SPSS17.0錄入與管理數據,運用SPSS工具對搜集的數據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2. 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和培育現狀
在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評價結果中,教師的平均得分為3.25分,其中,理論教學知識得分3.375分,實踐教學能力得分3.125分,理論教學知識水平優于實踐教學水平。在理論教學知識的得分當中,按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教學方法的使用、自身的學識水平、教學工具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運用;在課程教學能力的得分當中,按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專業技術操作、教學內容設計、實踐教學評價和實踐教學管理。(見表2)
在對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的調查中可以看出(見表3),教師的教學特質比社會責任更大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水平。其中,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專業水平是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因素,得分也最高。教師的職業發展觀和師德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得分次之。其它幾個因素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對教師教學能力產生影響。
(二)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和培育對策
1. 建立教師教學能力評估體系,提升理論教學水平
酒店管理專業的發展特性也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與之同樣的變化性,一次的或前期的評估都不能代表目前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要對其進行長期的、動態的、有效的跟蹤觀察,才能得出有用的認識與結論。著重對教師的教學方法的使用、自身的學識水平、教學工具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運用進行跟蹤評估,發展課程教學能力,著重提高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的使用。
2. 開展專業實踐平臺建設,改善實踐教學環境
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需要在實踐中鍛煉與提高,教學實踐的設計與管理離不開實踐活動,實踐教學評價更是在實踐活動結束之后才能進行,而教師必須對實踐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有清楚的認識才有可能對整個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開展有效的管理和進行客觀正確的評價。所以學校進行專業實踐平臺建設非常重要。學院可開展專業實踐平臺建設,針對教師群體開展“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專業實踐活動,在校內開展實踐技能比賽、實踐教學交流和研討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讓教師保持專業技術能力;在校外可在實踐教學基地給教師安排實習與學習崗位,要求教師定期去參與實踐活動,以不斷更新知識水平,提高自身專業能力。
3. 正確引導,注重對教師教學特質的培養
教師特質中,職業認同感和專業水平是對教師教學能力影響最大的因素。職業認同感在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會發生變化,可以有“由認同到不認同”的態度改變,也可以有“由強到弱”的程度變化;專業水平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學習而得。學校要引導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逐步向好的、深的方向變化,注重對教師專業技術的培養。針對職業認同感的培養,學校要根據教師的表現,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不斷地獎勵與表彰表現好的教師,讓其價值得到真正的體現;對于表現一般的教師要加強對其引導,幫助其發展。針對專業水平的培養,學院可以安排教師成立專業教學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與相互學習;安排能力較強的教師擔任帶頭人,不斷的給予示范。
4. 積極宣傳,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
職業認同感要求教師熱愛本職業,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自覺地達成組織目標。教師道德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教師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這兩個方面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些責任屬于教師個人的追求,學校也應該關心教師的發展,對其進行正確的宣傳與教育。學校可以定期開展系列講座活動,請名師名家講學;可以安排社會責任強的教師作為模范人物進行宣傳;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增強大家的社會責任意識;對模范教師進行嘉獎,以激勵其他教師效仿。
參考文獻:
[1]聞濤.探討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對策[J].高教學刊,2017(2):106-107.
[2]佘遠富.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考察與對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5:150-155.
[3]王長文,王舒然.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分析及相關對策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06:77-79.
[4]譚金鳳.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南華工商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49-50.
[5]石洋.酒店管理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困境及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254-255.
[6]張文彤.SPSS11.0統計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