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積極心理學是一門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積極品質的科學,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價值的一致性。因此,積極心理學在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試圖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狀況、積極心理學與社會化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價值的一致性,進而探索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化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3-0165-03
Abstract: 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devotes to the study of human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positive quality and is compatible with the inner valu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erefore, positive psych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consistency of the intrinsic valu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時指出:“我國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關乎人民幸福安康”,為此他強調必須“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重要講話精神,教育部隨后發出重要通知,那就是各地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聯系實際,拓展有效途徑,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把培育和踐行社會化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教學全過程,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
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教育管理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就為高校思政課尤其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提供了借鑒。
一、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研究內容
(一)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
積極心理學是素有“積極心理學之父”之稱的美國心理學家賽利格曼在20世紀末倡導的。塞利格曼從“習得性無助”出發,建立一種以研究人的積極品質為核心的心理學理論,并倡導心理學在了解各種心理疾病機理的同時,也要了解人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的心理機制。積極心理學最基本的理念是積極的人性觀,以人為本,善于發現人的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和美德;并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者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獲得幸福,進而延伸到社會層面和大眾層面,讓社會層面去考慮幸福、獲得幸福,形成一個快樂的社會氛圍。
(二)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目前,積極心理學是以研究人的主觀幸福為中心,以及獲得主觀幸福的三種路徑:積極情緒和體驗、積極的人格、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
一是對主觀積極情緒和體驗的研究。積極情緒主要包括:對過往的幸福感和滿足、對現實感到快樂和滿意、對未來充滿希望。積極情緒狀態(如樂觀),在遇到困難時,他們一般不會變得阻塞、無助,而是分析困難的原因以及應對策略。賽里格曼認為積極情緒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可以培養的。并且,積極的情緒具有輻射和擴建功能,它能輻射到個體其他管能,促進人的智力和創造力的開發。二是個人層面上的積極人格以及塑造積極人格的因素。賽里格曼與美國著名人格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一起,建立了包括6種(勇氣、仁愛、公正、節制、卓越、智慧)美德24種要素的積極品質的標準。隨著社會的發展,積極人格品質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這些優良的積極品質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時期所達到的境界。三是群體層面上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主要包括大的組織系統(比如:民主的國家制度、優良的媒體等)、中的社會組織系統(如人性化的單位管理制度、和諧的社區等)、小的組織系統(和諧的家庭關系等)。積極的組織系統對積極人格的塑造和積極情緒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積極的組織系統是積極心理學逐步走向完善的方向。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積極心理學價值目標的一致性
從哲學意義上講,價值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在主客體相互作用中,主體總是自覺按其需要對客體進行選擇、利用和改造,這種關系就是價值關系。某事、某物能夠滿足主體的需要,就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積極心理學無論是在個體層面還是社會層面的意義、價值都具有一致性。
(一)精神內核的一致性
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積極心理學是上世界末由美國心理學家發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在這場心理學運動中,人本主義的思想功不可沒。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愉悅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社會系統無不體現人文關懷的精神。黨的十八大首次用24個字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這12個詞語中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思想,能夠最大的凝聚人心,激發廣大人民的熱情,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積極心理學的精神內核是一致的。
(二)社會價值目標的一致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和國家全面發展的需要。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還要體現在精神層面、思想文化層面。目前,社會上思想文化混亂,價值觀多元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憑借強大的經濟、強大的軍事、還是不夠的,還要有強大的思想文化、強大的價值觀。社會化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適時地解決了思想的混亂,價值觀的混亂。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社會風氣越來越正,越來越能夠凝聚社會正能量,人的潛力和創造了越來越充分發揮。
積極的組織系統對積極人格的培養、社會正能量的集聚、人的美德的影響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媒體文化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生的積極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積極心理學都體現和諧社會、積極社會的價值要求,因此從社會層面來說,積極心理學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目標是一致的。
(三)個人價值目標的一致性
從個體的發展來看,積極心理學對個體發展的意義主要是:提升個體的主觀幸福感、使個體學會并保持樂觀、使個體形成積極的人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12個詞語不僅對國家、社會起到了凝魂聚魄、強基固體的作用,而且對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也起到了鼓舞和激勵的作用。我們知道人無魂不立,社會化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們的魂,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和動力。
三、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由于生源的特殊性,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既有一般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共同特點,比如,大學生的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達到一定的高度;比如大學生的心理的封閉性與交往需求的矛盾,求知欲與識別力之間的矛盾,渴望獨立與仍然依賴的矛盾,情緒化與理性的矛盾,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之間的矛盾,性生理的成熟與性心理尚未成熟之間的矛盾等。除了這些一般大學生所具有的矛盾之外,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心理還具有如下特點。
(一)自卑心理嚴重
有研究表明,在高職高專院校,54.5%的學生具有自卑心理,有些學生自卑心理還非常嚴重。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家中經濟條件不容樂觀,有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關注,因此大都比較自卑。這種心理表現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上課不敢大聲的回答問題,更別說和老師進行討論了;比如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圈子里,不敢與外界接觸。
(二)自我認知不統一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中學教育環境的影響、由于家庭教育的影響,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在自我認知方面不能客觀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故而有時自負有時自卑,自我認知不統一。
(三)情緒化現象嚴重
由于大學生的心智還沒有成熟,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情緒化現象比較嚴重。前一秒可能還是興高采烈,后一秒可能悶悶不樂。因此,有的學生宿舍關系特別緊張,甚至出現暴力相向。
(四)注意力不夠專注
根據調查,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53%的學生意志力較差,缺乏持之以恒的學習、做事精神。特別是網絡時代,上課玩手機的現象特別嚴重,有研究顯示,上課玩手機的高職高專學生高達90%以上。由于長期沉迷于網絡,導致對學習、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失去積極性。
(五)人際關系不夠良好
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心智功能不成熟,再加上缺乏人際交往的技巧。因此許多學生的人際關系不夠良好。有些學生甚至獨來獨往,內心的苦悶無人傾訴,反過來又加重了人際關系緊張。
基于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的以上心理特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過程中,更應該借助積極心理學的優勢。
四、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培育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
“路徑”既是條件的獲得,也是獲得的條件。那么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培育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有哪些呢?我認為不外乎以下三個方面。
(一)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文化氛圍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為積極的人格和積極的情緒的培養提供了有效支撐。因此,建立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特別是民主的制度、和諧的家庭,優良的媒體文化等是必要的。只有多方面形成了合力,才能促進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積極人格的形成、積極情緒的獲得。
(二)打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是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主要生活的地方。積極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提出了一個良好學校應當營造的積極氛圍,即給予學生一個安全的環境、設立公正公平的評判標準、營造人性化、和諧的校園氛圍、保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為此,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文化環境因素應當為:改善校園文化環境,使得校園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樓一亭一閣、一碑一石、一磚一瓦都能傳達社會化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給予學生真誠的關懷,維護學生的尊嚴,從師生到生生形成相互關愛、信任、和諧的氛圍。
(三)積極教育
具體來說,積極教育就是指在保證傳統教育的教育內容(即那些常規的紀律教育、聽、說、讀、寫、算、運動技能等)順利進行的同時,把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的培養融合進去,從而讓年輕人學會獲得并發展自己的積極情緒,學會理解人生意義,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等。為此,首先教育者要有積極的人格,要有善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當受教育者遇到困惑、出現消極情緒時,教育者才能指導受教育者尋找問題的原因,并且把重要原因放在非人格因素方面,從而使受教育者學會用積極的眼光來分析問題、應對生活中的負性事件。
總的來說,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我們在培育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社會化主義核心價值觀時,要自覺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優勢,把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培養成為有自信的、有積極的人格品質的、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文思.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12.
[2]劉桂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研究[D].廣西大學,2014.
[3]仇瀟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發功能的發揮[D].重慶工商大學大學,2013.
[4]吳歡.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實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4.
[5]戴倩.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3.
[6]王中麗.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7]甘啟穎.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高教高職研究,2014.
[8]王慶鸞.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四系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運用[J].教育評論,2015.
[9]何新生,張海芳.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2015.
[10]馬麗萍.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傳承,2015.
[11]趙瓊,才忠喜.積極心理學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中的思考[J].理論視野,2015.
[12]張海燕.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及其實現
[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5.
[13]陳恩增,張勇,徐彥超.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心理狀況調查[J].時代教育,2012.
[14]陳銀平.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