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影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增強市場競爭力,就需要加強內部控制,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尤其是在當前經濟環境中,面對不斷變化的稅務政策和較為嚴厲的稅務監管環境等,企業要盡可能地規避稅務風險,要做好相關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建立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從源頭杜絕企業存在的稅收隱患,為企業的健康、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條件和基礎。
關鍵詞:企業稅務風險 內部控制體系 創設 思考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c)-092-02
隨著我國在稅收政策方面的不斷完善,國家各項稅收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對于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一些企業為了獲取更高的利益而冒險走在法律的邊緣,出現偷稅漏稅等現象,盡管在一時獲得了一定的利益,但從長期發展來看不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使得一些企業錯失了做大做強的發展機遇,影響其長期發展目標及戰略的實現。所以企業應該重視稅收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規避稅務風險,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基礎條件。
1 企業稅務風險概述
1.1 企業稅務風險的內涵
企業稅務風險和企業其他風險一樣,和企業的內部財務管理及外部法律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稅務政策調整變化的不可預測性,稅務風險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稅務風險存在于大部分企業當中,需要企業通過一定的手段來積極處理和面對,將稅務風險隱患降低到最低點,提高企業的防御能力。
1.2 企業稅務風險的種類
要有效地避免企業的稅務風險,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情況是稅務風險。第一種,企業在財務管理中不符合國家稅收政策的行為都存在稅務風險。如企業將應按工資發放的員工薪酬,通過“費用報銷”方式發放給員工,就有補交個人所得稅的稅務風險;以及企業費用報銷的發票單據與實際業務不符,或無發票報銷,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未有將此不規范費用單據“納稅調增”,就存在后期稅務核查補交所得稅的風險。另外有意識不及時確認收入,提前確認費用,延期納稅等行為也是稅務風險產生根源。第二種,是企業缺乏稅務管理意識,無專業的稅務管理部門。企業在開展相關經濟活動時不考慮稅務問題,不進行稅務籌劃。在業務談判、合同簽訂時不考慮國家稅收政策,致使在業務操作時無法按預期執行,如按合同執行需繳納巨額稅費,從而使業務停滯,或者為實現利益最大化而產生的偷稅漏稅問題,產生嚴重的稅務風險隱患,企業存在被稅務部門核查補交稅款及滯納金的風險。
1.3 企業稅務風險所產生的危害
企業不規范操作所產生的稅務風險,會給企業發展帶來很嚴重的后果。而稅務風險所產生的后果通常可以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前者是指國家稅務部門要求企業補交稅款和高額滯納金,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負擔,達到一定程度,公司法人及直接責任人甚至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而后者是指企業除了承擔稅務風險外,同時對企業形象造成很大傷害,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未來發展,如未來政府支持及潛在客戶群體等。
2 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創設
2.1 建立健全企業稅務風險識別體系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企業的稅務風險識別體系,才能實現有效的內部控制,具體就是要選取科學合理的風險識別方法,從而能夠分辨出何種風險因素是最為重要的風險因素,實施重點管理。在開展稅務風險識別過程中可以應用“故障樹”分析方法,將復雜的各種風險通過故障樹進行細化,對每一個細化的小故障進行因素的探討和分析,從而找到具體的解決對策,形成識別風險的科學合理的體系。這種稅務風險識別方法能夠對不同稅務風險進行綜合分析,了解風險產生的內部因素,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形象性。通過分析稅務風險產生因素制定風險識別指標,從而為開展風險評估提供數據支持。當然在應用這一方法的過程中,需要分析關鍵因素,在分析關鍵因素時需要結合企業的具體狀況,結合企業的自查找到風險存在的主要因素所在。這方面的工作內容主要有五點。第一,企業需要提高對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認識水平。第二,要檢查企業的稅務風險負責人是否具備專業素質及是否嚴格的審核工作。第三,稅務機關前期對企業核查的重點方面。第四,外部稅務政策有沒有發生變化。第五,企業的業務合同在付款方法及條件方面是否符合相關納稅要求,對合法納稅是否產生影響。通過企業的自查找到企業中存在的關鍵稅務風險,從而確定內部控制的目標及內容,構建合理的控制體系。
2.2 建立健全企業稅務風險評估體系
在建立完善的企業稅務風險識別體系后,需要對企業的稅務風險評估體系進行完善和發展,主要是在企業稅務風險內容確定后對其進行有效的評估指標。其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企業稅務風險相關的財務指標。這些指標需要結合財務報表、企業的納稅申報表中的數據來獲得,因為這些指標可以有效的反映稅務風險狀況,主要體現在增值稅指標和所得稅指標。增值稅稅控指標主要包括增值稅稅負情況、增值稅發票是否按業務實質規范開具發票,以及進項稅是否按規定進行抵扣和轉出。各行業都有一定的稅負水平,持續偏離行業平均稅負,企業的生產經營就存在異常,可能存在偷漏稅的情況,就會列為稅局重點核查對象。企業納稅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開具增值稅發票,產生銷項稅額,從一般納稅人購買產品或接受勞務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即為需繳納的增值稅額,此應交增值稅占當期銷售收入的比率即為增值稅稅負,此應與公司同期、以及同行業的稅負情況相符。過高可能存在未及時抵扣進項稅額,公司提前繳納稅款產生資金損失;過低可能存在公司隱藏收入或庫存增加進項提前抵扣的情況對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進行監控。從所得稅指標來分析,主要是對企業的銷售利潤情況進行分析,分析企業的收入成本、費用是否匹配,毛利率是否異常,費用率是否合理等。
第二,企業稅務風險方面流程風險點對相關指標。這一指標需要從企業涉稅流程來發現,是企業掌握開展風險評估的重要內容。在具體的分析過程中,需要判斷所有涉稅的流程是否合理,尤其是重點流程方面是否按照相關要求執行。主要是要檢查銷售開票是否按照合同和業務適用稅率開票,進項發票是否及時抵扣和不可抵扣進項是否及時轉出,以及企業在相關業務的發票報銷審核是否存在漏洞,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政策是否符合稅法的相關要求。另外還包括關聯公司交易定價是否公允等。
第三,在納稅指標方面。其主要考察是否按時進行納稅申報,各項納稅申報表填列是否準確,稅款繳納是否及時等,任何一項指標存在異常都會影響企業的納稅信用評級,帶來相應的稅務風險。如企業的納稅準確度方面,企業按時納稅申報,但是申報金額填列錯誤,稅款繳納有誤,都會存在更正申報補交稅款和滯納金的情況。
2.3 建立健全企業稅務風險控制體系
在前述兩種過程完成后,需要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具體包括了日常稅務風險控制及應急稅務風險控制。前者需要盡量減少人為出現的錯誤,如開票錯誤、進項逾期未抵扣及未按規定進項轉出等少繳、多繳稅款問題,設置專人或崗位間交叉復核。設置稅務管理主管對企業全流程各環節進行不定期的稅務風險自查,形成固定格式文件。借助稅局網站及外部培訓機構及時了解并掌握我國最新的稅務政策變更情況,從而及時地調整避免不必要的稅務風險。而且在開展內部控制制度制定時,引導和鼓勵相關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如涉稅的業務員、核算員、風險管理負責人等共同參與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在必要時也可邀請稅務機關部門參與指導。在應急管理方面,需要企業事先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及時和稅務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和聯系,對突然出現的失誤進行解釋說明,從而有效控制風險。
2.4 建立完善的企業稅務特殊風險應對機制
在上述工作完成后,還需要建立特殊風險的應對機制,從而有效提高和預防特殊風險的處理能力。尤其是在特殊風險轉變為實質性風險時,需要企業具有特殊風險處理方法及機制。從而更好地規劃好應急措施,避免發生意外,使得企業發展受到重大影響。如通過法律手段、稅務中介介入、公關手段等來解決突發的特殊風險。總之,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系統的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才能有效的規避風險,推動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涂順平.試論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績效的評估理論與體系[J].財會學習,2017(04).
[2] 黃德均.基于內部控制的企業稅務風險防范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7(01).
[3] 劉衛華,張杰.企業集團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研究——基于財務集中管理視角[J].財會通訊,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