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蕊 連海峰 曾清平 黃習培
摘 要:文章以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從創新人才培養平臺框架、教學體系、師資培養等方面構建高校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體系,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關鍵詞: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2-0140-02
Abstract: 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and practical talents as the goal, this paper builds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s and innovation systems in terms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tform framework,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er training,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compound and practical; creative talents; incentive mechanisms; training mode
引言
根據福建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全面實施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創新人才的培養是高水平大學內涵建設的基礎[1]。創新人才培養,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對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2],構建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體系,是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目標[3]。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作為農林高校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新形勢下,必須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著力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4-6]。
一、復合應用型應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應數專業對實踐的要求及專業特點,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在數學的實踐教學中,針對數學建模的要求和目標,分別確定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時數與學分。
(二)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培養,建設一批“雙師型”師資隊伍,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根據應數專業實踐教學要求和現有師資條件,成立實踐教學課程組,全面負責應數專業實踐教學建設,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學會或企業舉辦的專業實踐教學資格認證培訓班,取得相關實踐教學資格證書,建設一批“雙師型”的師資隊伍,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三)組織開展各類教學實踐活動與競賽
組織和鼓勵學生開展各類實踐活動與競賽,特別是大學生數學建模活動與競賽、數學競賽。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能力,爭取在各類實踐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與水平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創新實驗項目申報與開展研究的能力;組織教師結合數學實踐教學,積極開展數學實踐教學研究,促進數學實踐教學和競賽水平的不斷提高。
(五)提高大學生數學素養
開設數學文化公選課和數學講座,講述數學文化與人類文明的交互影響,讓學生明白數學在他們的學術生涯中的作用;開設數學興趣班, 選拔和培訓優秀的本科生參加省數學競賽;開設數學考研輔導班, 減輕學生考研的負擔。
二、復合應用型應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產出效益分析
1. 在各類實踐競賽,特別是作為列入福建省普通高等學校內涵建設主要評價指標的學科競賽中取得省屬高校領先水平或全國同類院校先進水平的成績。
2. 通過實訓基地或實訓實驗室的建設,并結合課程體系建設,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訓,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項目開發的能力。
3. 在專業實訓中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通過真實的項目開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開放性思考方式,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
4. 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強化訓練,考研的數學成績提高。
5. 提高我校的教育質量以及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水平。
效益分析簡略圖如圖1:
三、復合應用型應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幾個關鍵問題
在復合應用型應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中應著重解決下列幾個關鍵問題:
1. 爭取有效的可操作的培養政策,支持學生進入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平臺訓練。
2. 著力培養平臺的建設,尤其是平臺的硬件保障建設、實驗耗材經費保障。
3. 應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基礎團隊創新培育,形成指導老師和學生的長效機制,良好的導師制、團隊創新形式多樣化。
4. 著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 區分不同年級與層次的學生實施數學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參考文獻
[1]譚文華,張麗萍,鄭慶昌,等.福建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28-31.
[2]周穎.農業類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3(3):79-80.
[3]嚴巧玲,何榕,詹存鈺,等.關于培養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的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03,22(2):40-42.
[4]黃英惠.高等農業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3):42-43.
[5]段玉璽,江紅霞,李竹林,等.高等農業院校本科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2(11):55-57.
[6]徐國華,周權鎖,楊超光.以科研和學科優勢促進本科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0(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