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樹社 陳靜
摘要:隨著各個高校的進一步擴招,應屆畢業生數量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后,諸如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接踵而來。甚至一度成為世界范圍內大學生失業率最高的國家。而國家以及有關政府為了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也就此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大學生在享受到這些機遇的同時,也受到了一些條件的制約。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情況進行探討,并就其中所存在的弊端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弊端
引言
現階段,我國大學畢業生相應的就業問題已經演化為了一個社會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就業難所帶來的壓力,許多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其中也包括部分在讀生。但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諸多困難,也容易受到來著各方面的誘惑,而針對大學生創業所存在的弊端,希望廣大大學生以正確的態度面對這些難題。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來自內部的弊端
(一)大學生進行創業需要依賴較大的機會成本
這里所提到的機會成本包括:其一、大學生在開始創業前需要了解市場情況,需要針對市場的需求進行分析以及調查,以此來確定自己的創業方向。在決定從事哪項產品或者服務的生產或運營時,需要就自己目標消費群體的喜好進行調查,挖掘潛在客戶。針對市場競爭情況與趨勢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理解,獲悉競爭對手的動向與基本情況,在此方面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確定恰當、可行性的營銷手段。
其二、大學生在創業初期能夠會遇到諸多選擇,而大學生在面對這些選擇時,往往不知所措。再加上要想將自己的創意創業思想加以實現,也需要較長的周期。如此一來,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以及調研成本,在這一階段中,大學生也可能錯失許多到大企業實習的機會。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面臨較大的風險
這些風險主要包括:意識風險、來著管理層次的風險以及來著同行業者的競爭風險。其中的意識風險主要是大學生的投機心理、所持有的僥幸以及嘗試卻不堅持的心理等。此外,最為突出的就是急功近利的心理,一味地想“回本、賺大錢!”而上述所提到的意識對于實際的企業發展而言無一利、卻有百害。但反觀現實情況,這些意識卻時常出現在初出社會、缺乏實踐的大學生身上;管理風險,之所以創業失敗大部分分原因均歸結于管理的不當,比如進行決策時的考慮太片面、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不靈通、輕信他人等。而大學生在此方面的問題也比較嚴重,由于缺乏經驗、實踐性較差,包括資金實力以及心理素質等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如此一來,想要進行恰當的管理上只會難上加難;競爭風險,處于當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大環境下,如何在諸多同行中脫穎而出是所創業者均應當注重的問題。倘若創業者所意向的那個行業競爭更為的激烈,那對于大學生而言,極有可能會遭受到來著同行的強烈排擠。要是選用降低商品以及服務價格來吸引消費者,對于資金本來就不多的大學生來講更是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比較常見的風險之外,仍存在著融資難、專業人員匱乏等相應風險。而大學生要想從創業中獲取到真實的利益,必須要跨過這些礙。
(三)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
創業者自身所具備的能力決定了其在未來中能夠取得怎樣的成就,同時也關乎著創業的成功與否。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既需要考慮到市場的要求,也需要防范來著競爭對手的挑戰。因此,大學生應當在明確市場運行規則的前提下,運用恰當的方式自己的產品以及服務推向市場,以便于確保自身的利益。需要注意的是,此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關政府部分進行溝通。基于此,大學生在具備充足的專業性知識儲備的同時,還需要有較強的社交能力,能夠協調好各有關因素之間的關系。明確有關的法律規定,具備一定的營銷手段以及較強的辨別能力。但是,大學生在相應學校的學習,并未都涉及到這些內容。再加之缺乏相應的市場經驗,對于市場變化往往是后知后覺,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最終將會被市場所淘汰。出于上述原因,大學生應有的創業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四)無法在創業的同時兼顧學業
由于部分大學生將自己的一門心思放在研究創業問題上,致使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導致測試中成績不及格,期末掛科,更有甚者為了創業放棄學業的。而學生相應的知識結構與理念觀念的形成均是在大學時期進行階提升以及完善的。想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以及技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而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也會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此一來,會使得學生既耽誤了學業,創業時也面臨諸多困難。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來著外部的弊端
(一)創業教育服務不足
雖然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在有關政策中指明要加強針對學生相應的創業教育,此后的幾年間也借助于一些措施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相應的創業教育仍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雖然各個高校也就此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但往往都是付諸于形式,沒有真正的發揮作用。這直接致使大學生針對創業這一概念沒有清晰的認識,也就無談從何人手了。許多高校針對創業教育方面的課程均是以參考國外課程體系為主,卻忽視了這些課程是否符合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特征,缺乏針對性,再加之在講述創業知識時以理論性為主,缺乏實踐性,許多大學生對此提不起興趣,更別說付之于實踐了。
(二)缺乏有利的創業環境
21世紀的今天,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社會的進步,人才大量涌現。但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空間有著明顯的不足,致使許多有能力的大學生無法發揮自身價值。而國內并為形成一個健康有序的創業環境也在某些方面阻礙了大學進行創新創業。
三、結語
大學生相應的創新創業問題不僅僅是學生本身的問題,同時也關乎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對于文明社會的構建有著重要性的意義。由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愈加的嚴峻,許多大學生均想通過創新創業實現以及的報復,但需要明確的是在巨大商機的背后還有著許多的弊端。因此,需要大學生對其進行理性的思考。
作者簡介
姚樹社(1987.08.23)畢業學校:山東大學,籍貫:山東省菏澤市。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