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恩格斯用辯證發展的眼光一分為二地看待文化所具有的社會功能,他們既肯定了文化對于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效應,同時也揭示了部分資本主義文化對于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的廣大勞動群眾的消極影響。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要肯定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對于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提高文化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大力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我國優秀文化對外進行交流傳播,以此提升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文化;社會功能;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文化產業
伴隨著改革開放偉大戰略的深入進行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完善,新時代下人們的權利意識和價值追求在社會大眾中開始普及開來。“市場經濟的背后是個人主義價值觀在全球范圍的傳播,公民個體越來越關注個體經濟利益”。我們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進行學習,就我國文化發展現有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適當的解決建議。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文化社會功能理論的解讀
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自己在世界觀上的轉變,由唯心主義轉變為唯物主義,創立了唯物史觀,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個偉大發現其中之一。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一方面人是現實的社會的總和,在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同時,主張實踐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即對文化持一種張望態度;另一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也看到了社會意識具有相當大的能動性,反過來也推動了社會物質形態的發展進步。對此他們高度重視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通過深入分析當時歐洲的社會現象,準確地揭示了資本主義條件下文化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馬克思和恩格斯既肯定了文化對于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效應,同時也揭示了部分資本主義社會文化對于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的廣大勞動群眾的消極的影響。我們要始終銘記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評價文化的社會功能時堅持的三條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文化對物質的依賴性;二是文化要具有相對獨立性;三是文化發展要以每個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為最終目標。總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社會功能理論對于我國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當前我國文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文化發展面臨諸多難題,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并盡快解決。
(1)文化產業生產力方面
文化產業的生產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化作為滲透性因素對物質生產力所產生的變革作用;二是以文化本身為生產對象而進行的生產活動的能力”。我國在進行改革開放和加入WTO之后,西方文化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去。雖然近10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生產力增速明顯,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多,對于所取得的成就我們感到欣喜。但對比發達國家,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基礎較差、起步較晚,很多發展理念仍在繼續探索當中。同時在科技創新能力、專業化水平、市場化程度、經濟規模效益、人才培養上也有很多的提升空間。
(2)我國優秀文化在全球影響力方面
我國的優秀文化在海外傳播的態勢和影響力水平總體較差、很多國外人士還是處于不了解中國文化的階段當中,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我國的文化產品興趣程度較低。近幾年,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影響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但與我國中高速的經濟發展速度和快速增長的經濟總量相比,我國的優秀主流文化傳播在大眾面前顯得有些微不足道,同時我國的文化發展無論是在品牌設計、科技創新、媒體技術還是在核心手段方面,對比發達國家著實有著不小的差距,這不僅影響到我國的主流文化產品或服務遠銷海外,更關乎到我們自身的國際形象。
三、促進我國文化發展的路徑探究
我們必須充分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指導下,辯證地看待文化社會功能的作用,以此來增強文化對于社會發展的積極效應,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生產力,促進我國優秀文化在全球進行傳播。
(1)大力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產業所占的比重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總體來說水平較低、效益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一方面,政府要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將文化產品長期做下去,通過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深化分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我國文化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的層次,打造出屬于我們自身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企業不僅要有戰略眼光和競爭意識,同時也要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就如現代人才應該“具有文化創新性、高知識性、豐富的想象力、高流動性和獨特的思維方式等特征”。”慚以我們應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同時積極開拓和發掘海外市場和資源,吸收高水平的外國人才、外籍華裔人才,利用他們特有的國際化理念來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這是縮短我們與發達國家差距的好機會。
(2)促進文化積極對外傳播,促進我國優秀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
提升我國的文化影響力有利于深化國際合作,改善我國的國際形象,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同時使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在世界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第一,我國進行文化對外傳播堅持按照市場化模式運行。第二,政府鼓勵、引導民間團體和外資企業參與我國優秀文化的對外傳播,不要一味地打上官方烙印。第三,大力支持我國的文化企業與外國優秀的文化企業進行交流合作,這種交流合作的優勢是雙方面的,一方面我們可以借助外國企業的影響力弘揚我國優秀文化,擴大其在全球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可以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學習他們先進的經營理念和傳播方式,在汲取知識的基礎上實現自我創新。第四,呼吁全世界的華人華僑、海外留學生積極響應,發揮他們的帶頭主力軍作用。
作者簡介
許振全(1995-)男,漢族,籍貫:山東青島,單位:山東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專業: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山東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