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平 羅宜輝 覃沅華

[摘要]目的探討牙周基礎治療聯合含益生菌的四聯療法治療難治性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方法將150例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前者給予雷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復合乳酸菌膠囊口服2周,后者給予牙周基礎治療聯合上述四聯療法。停藥4周后復查H.pvjori,比較各組的H.pvlori根除率、藥物不良反應。結果治療組H.pylori根除率(92.0%)與對照組(72.0%)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低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聯用牙周基礎治療能顯著提高H.pylori根除率。
[關鍵詞]牙周基礎治療;復合乳酸菌膠囊;雷貝拉唑;幽門螺桿菌
[中圖分類號]R7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04-20-03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vlori,H.pylori)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對上述疾病的治療有重要價值,但部分患者經過應用標準治療方案一個(或兩個及以上)療程的治療仍不能根除,有學者認為口腔牙菌斑是胃腸道H.pylori的重要儲存庫,是導致胃內H.pylori難以根除的根源。應用全身藥物治療可降低胃腸道H.pylori的感染率,有研究提示牙菌斑中的生物膜可能使口腔幽門螺桿菌逃避藥物的攻擊作用,故單純藥物治療對口腔內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療效較差,在胃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后,口腔幽門螺桿菌可通過胃一口和口一口等傳播途徑直接或間接的引發胃幽門螺桿菌的再感染或胃腸疾病復發。對此類難治性H.pylori感染,探索新的補救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有研究提示口腔H.pylori可能是胃幽門螺桿菌的重要來源,三聯療法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可提升慢性胃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胃H.pylori長期根除率。本研究提示含益生菌的四聯療法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其中男86例,女64例,平均年齡(43±10)歲。納入標準:(1)經電子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2)經1次標準四聯療法:即采用雷貝拉唑腸溶片20mg+阿莫西林1000mg+膠體果膠鉍220mg+克拉霉素500mg,2次/d,連用7d,根除治療結束后復查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查結果仍陽性;(3)根據第三版《牙周病學》相關診斷標準,經執業5年以上的口腔醫師檢查后確診為慢性牙周病患者,且入組前6個月內無牙周病治療史、無抗生素使用史,全口牙齒不少于24顆。(4)婦女未妊娠,全身健康,無其他系統性疾病。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討論同意,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7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75例,進行四聯藥物治療(雷貝拉唑10m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復合乳酸菌膠囊0.66g,3次,d),療程2周;治療組75例,在上述四聯藥物治療之前,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包括:(1)口腔衛生宣教;(2)超聲波行齦上潔治術,去除牙菌斑和齦上牙石;(3)齦上潔治術1周后行齦下刮治+根面平整術;(4)拔出無法保留的患牙。用藥期間每周隨訪1次,記錄藥物不良反應及口腔衛生狀況。完全停藥4周后,做14C尿素呼氣試驗,14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判定為Hp根除成功。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 3.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Hp根除率為92.0%,對照組為7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出現腹瀉1例,頭暈頭痛1例,對照組出現惡心1例,腹瀉2例,不良反應程度輕,停藥后均消失,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152,P>0.05)。
3討論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估計約占世界人口的一半,被認為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病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多種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胃癌、胃MALT淋巴瘤等的發生密切相關。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Ⅰ類致癌因素,根除H.pylori預防胃炎、潰瘍復發及減少胃癌發病率有重要價值,但隨著H.pylori耐藥率不斷增加,研究表明近年來Hp的根除率不斷下降。前期調查發現我院標準三聯療法對H.pylori根除率僅為72.88%左右,遠未達到理想的H.pvlori根除方案。部分患者經多次治療仍未能根除,而反復治療失敗致Hp球形變,又進一步降低H.pylori對抗生素的敏感性,這是臨床醫生常常遇到的難題,探索治療H.pylori的新途徑是當前的熱點問題。
隨著H.pylori研究的深入,口腔中的H.pylori也逐漸被人們重視。研究者自胃炎患者的牙菌斑中分離和培養出幽門螺桿菌,認為口腔可能是幽門螺桿菌的第二個貯存地。口腔H.pylori的存在可能會影響胃病患者的根治率,并作為其復發的誘因。進一步研究發現人類口腔中的H.pvlori在形態、生化及免疫特性方面均與胃內H.pvlori相似,使胃內Hp的根除率降低且復發率增高。研究證明,牙周基礎治療可以有效地清除齦上和齦下菌斑,減少幽門螺桿菌的附著,而且牙周基礎治療對口腔幽門螺桿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并可顯著提高胃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根除率,此結果與本研究相似,我們的結果提示常規的H.pylori根治方案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可顯著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同時,我們的結果亦提示,對于難治性H.pylori感染患者,聯合牙周基礎治療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益生菌用于根除H.pylori治療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目前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過抑制H.pylori粘附、影響H.pvlori的定植,穩定黏膜屏障、分泌粘蛋白、減輕胃黏膜組織的炎癥反應、分泌抗菌物質等途徑抑制或殺滅H.pvlori。臨床試驗證實益生菌聯合標準三聯療法治療的H.pylori根除率比單獨使用標準三聯療法提高20%,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目前一致認為乳酸菌屬如乳酸桿菌有較好的根除H.pylori效果,復合乳酸菌膠囊是乳酸桿菌、乳酸鏈球菌、嗜乳酸桿菌三種活菌的復方制劑,我們此前的研究觀察到復合乳酸菌膠囊聯合標準三聯療法能顯著提高Hp根除率(P<0.05),此次聯合牙周基礎治療,H.pylori根除率亦顯著提高(P<0.05),再次證實益生菌用于根除Hp的良好效果。
根除治療中的藥物不良反應是導致患者中斷治療從而引起H.pylori根除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有研究發現益生菌可能通過減輕根除H.pylori治療導致的腸道微生態失衡有關而顯著減少在根除H.pylori治療中的藥物不良反應,本研究結果發現各組的不良反應少見而且程度輕微,提示合用益生菌可能減少根除H.pylori治療的不良反應,但是本研究缺少無益生菌方案作為對照。
總之,我們的研究表明,對于難治性H.pylori感染患者,牙周基礎治療聯合含益生菌的四聯療法,可顯著提高H.pylori根除率,為臨床治療棘手的難治性H.pylori感染提供了一條新途徑,當然,此結果尚待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