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航
摘 要:跳遠起跳技術是由起跳腿的“緩沖與蹬伸”和擺動腿的“蹬、擺”兩個技術構成, 作為跳遠起跳動作的重要技術構成之一的擺動腿擺動技術對整個起跳起著重要的作用。就我國優秀男子跳遠運動員在起跳中擺動腿技術有關的運動學參數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探討我國優秀男子跳遠運動員起跳中擺動腿技術的運動學特征。
關鍵詞:助跑速度;擺動腿;騰起角;動作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3-02
前言
跳遠是一項以速度力量為主的項目,要想獲得理想的跳遠成績必須有良好的助跑速度以及踏跳時充足的力量。隨著體育科學的發展和田徑運動水平的提高,跳遠項目在近幾年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美國運動員鮑威爾在東京世界田徑錦標賽上以8.95米的成績打破了塵封23年之久的世界紀錄。引起了各國體育科技人員對跳遠運動理論與技術新的研究 。而跳遠最關鍵的要屬踏跳,本文就針對助跑速度,助跑最后兩步節奏,踏跳力量素質和踏跳騰起角等幾個與踏跳相關聯的因素進行探討。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在枝江地區,枝江市實驗中學,英杰中學,馬店四中,馬店一中,劉巷中學隨機抽取部分學生進行調查。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查閱近進有關跳遠速度,節奏,力量,騰起角等方面的資料。進行了分類摘錄和歸和工作,以獲得研究所需的各類參數和數據等資料。(2)解析法。利用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訓練學等理論知識,對與踏跳相關聯的幾個因素進行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踏跳是跳遠的關鍵,而助跑速度和踏跳的力量是踏跳的基礎,踏跳的節奏和騰起角也是踏跳關鍵的技術。擁有良好的速度和力量,才有充足的條件踏跳,找到合適的節奏和
騰起角才能使速度和力量發揮最大的作用。
1、速度對踏跳的影響
平跑的速度是跳遠起跳的基礎,也是決定性因素。 如果沒有良好的平跑速度,就算有再好的垂直起跳能力,僅能跳得較高,而無法跳得更遠
(1)水平速度。跳遠運動員在著地和緩沖時。避免地會降低水平速度。重要的是通過蹬伸,使減小的水平速度有所補償。(2)垂直速度。要取得較好的成績,關鍵在于高速助跑下獲得較大的垂直速度,要取得較大的垂直速度,往往伴隨著水平速度的適當損失。運動員高速助跑的目的不僅為了起跳時獲得水平速度,而且還必須為踏跳作好充分的準備。
2、助跑最后兩步節奏
良好的節奏直接影響到踏跳的速度,好的節奏可以提高助跑的速度利用率.要想使運動員在高速助跑的情況下輕巧地轉入快速起跳,減少水平速度的損失,關鍵取決于控制好最后2步步長的合理變化。適當地縮短倒數第二步,加大最后一步,是兩步步長趨于一致的助跑節奏,身體重心運動軌跡起伏小,有利于加快起跳速度。雖然這樣的技術會導致瞬間的制動加大了一點,但這種制動反作用力迫使起跳腿彎曲,能貯存勢能,轉換成較大的垂直速度。同時,兩步步長趨于一致的助跑節奏,可以損失水平動量,獲得更大的垂直速度的目的,從而獲得較大的騰起初速度和適宜的騰起角。
從表2可見,方浩然和吳亦辰均采用倒2步大于倒1步的助跑方式,而普通學生運動員中竟有3人是 倒1步大于倒2步,因而導致身體重心低,變化大。根據現代跳遠技術,我們認為,最后1步無論過短或過長都沒有什么好處。步長過短,會使運動員身體重心遠遠落在起跳腳之前,引起身體向前旋轉;最后1步過長,會使運動員的身體重心在起跳瞬間正好位于起跳腳上方。這兩種情況都會給水平速度帶來較大損失。最后2步采用趨于接近的助跑方式較好,這樣既協調省力, 又能使動作放松,自然準確地踏上板,使整個身體重心向前推進。重心移動快,既可加快騰 起初速度,又能增大騰起角,把高速助跑與快速起跳結合起來。
3、力量因素
助跑速度越大對踏跳腿的沖擊力也越大。要求運動員有較好的力量素質和緩沖支撐能力。緩沖階段垂直沖量、合沖量和最伸沖量與跳遠成績顯著相關,三者數值越大。
跳遠運動員的起跳動作是通過肌肉的反射方式來完成的,在支撐緩沖階段,其腿部工作肌群最初產生離心張力,降低了身體下降的加速度,腳著地時離心張力和向下運動受阻于通過牽伸肌球蛋白絲及肌動蛋白絲、橫橋和肌肉結締組織而產生的肌張力。當腳著地時向下運動完全受阻,轉而向上運動。因此運動員必須在腳著地前激活肌肉,一般肌肉是在腳著地前80~120ms被激活,這是一種非常有效地使用肌肉的方法。而且能使肌肉只需以適量能量的消耗便可產生非常大的力量。運動員的快速起跳能量還取決于起跳工作中所產生的爆發力。它的大小在于力量與速度的正確組合,產生合適的踏跳力,使身體在瞬間內騰起。因此要使跳遠成績獲得進展,應在發展速度能力的同時,努力發展跳遠的力量素質。跳遠技術的基礎,必須重視速度力量訓練。
4、跳遠中騰起角的大小分析
騰起角是人體騰起時重心移動方向與地面構成的角度。騰起角作為跳遠的重要因素,對跳遠成績起著重要的作用。運動員在起跳瞬間產生了一個騰起角,并有了一個向上的垂直速度。垂直速度與損失后的水平速度合成騰起初速度。這樣就會使運動員重心呈拋物線移動,運動員才可能騰空產生較大的水平位移。目前,國內外專家,已達成共識,從技術角度講,認為騰起初速度是影響跳遠成績的主要環節。根據機械力學中斜拋遠度公式S=V2sinA/G表明,當拋出角為45°時,拋出的距離最遠。要達到8.95m的跳遠世界紀錄,選手需要獲得6.17m/s的水平和垂直速度,這會使他們的重心高度升為3.31m。目前跳高世界紀錄僅為2.45m,所以不可能達到。若以跳高世界紀錄作為上限,跳遠選手以45°騰起角起跳時,水平 和垂直速度為4.71m/s,所能取得成績為5.62m。因此跳遠選手在起跳時騰起角不可能是45°要把4.71m/s的垂直速度要達到8.95m的成績以及需要用7.50m/s的速度作為條件,得出的騰起角32°,因此對跳遠選手來講適宜的騰起角最大值也就是32°,不可能有比這個角度大的起跳角了。所以,適宜的騰起角要比32°小。若以4.71m/s的垂直速度,要達到8.95m的成績,需要用7.50m/s的水平速度作為條件,得出騰起角為32°。因此,適宜騰起角最大值也就是32°。目前的適宜騰起角沒有確切的數據。根據目前對優秀運動員的研究,17.~ 24°的騰起角是高水平運動員普遍采用的。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1)跳遠運動成績與擺動腿的擺動速度和擺動技術( 擺動方式、擺動時機和擺動幅度) 有著高度的相關性。(2)著板緩沖階段擺動腿的擺動速度和兩大腿的夾角變化對緩沖階段重心垂直速度的增加和重心位置的升高有直接影響。(3)起跳蹬伸階段擺動腿的擺動制動加速度直接影響起跳離地瞬間起跳腿的蹬伸動作效果, 與起跳過程中身體重心高度的升高、騰起初速度和跳遠成績有顯著的相關關系.(4)我國優秀男子跳遠運動員起跳過程中緩沖階段擺動腿的擺動角速度達到704. 4°/s , 這是影響起跳垂直分速度、騰起初速度和跳遠成績的重要因素。(5)評價起跳效果的優劣應以水平速度的轉化率為依據,更加科學、全面、準確。簡單地以水平速度的損失率或垂直速度的大小評價起跳效果有較大的局限性。
2、建議:(1)在運動實踐中, 應重視起跳過程擺動腿技術和擺動腿力量訓練和研究, 這是提高我國男子跳遠成績的有效途徑之一。(2)要注意起跳過程中蹬與擺的結合, 重視起跳過程中擺動腿的作用, 這有利于改善緩沖效果, 提高起跳過程中身體重心的高度和速度, 提高起跳效果。(3)要重視起跳過程中蹬伸階段擺動腿的擺動制動肌群的力量以及伸髖肌群的力量訓練, 它們是影響起跳效果和跳遠成績的直接因素。(4)在跳遠技術教學與訓練中, 要以擺動技術為綱, 注意以“擺”帶“蹬”,“蹬”、“擺”結合, 提高擺動技術和擺動能力,以提高起跳效果。(5)對于高水平的跳遠運動員, 最好采用“走步式”跳遠技術, 它能很好地協調完成助跑與起跳相結合技術, 為提高跳遠成績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水平速度的損失與跳遠成績之關系研究 佟艷華
[2] 淺析跳遠運動員助跑速度和準確性.張崎琦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 淺析跳遠助跑速度與成績的關系.王春雨 中國教育科研與探索-2008年5期
[4] 跳遠起跳過程的速度研究.陳丹.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5期
[5] 關于跳遠中騰起角的分析.程志華.余國林.…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年
[6] 戴國斌. 武術現代化的異化研究[J] . 體育與科學, 2004, 25(1) :
[7] 梅杭強, 邱丕相. 論武術套路的傳統性與奧林匹克[J] . 體育與科學, 2003 , 25( 1) : 26.
[8] 李重申, 謝謹. 尋求中國武術發展的突破點[J] . 體育文化導刊,2002, (5) : 50-51.武術[J] . 體育文史, 1998, (4) :23.